我的遗嘱就是这么立的。 你没看错,不到五十二岁的我立了遗嘱。虽然我的身体很健康,但我喜欢未雨绸缪,包括及早规划身后事。 现代人出行大多依靠交通工具,非常之事常常就在不经意间发生。把有些事及早规划好,省得到时候扯皮。 我的遗嘱是这么立的:女儿有优先安排我身后事的权利,然后她享有我的一切遗产继承权(遵照遗嘱安排我的身后事是前提),包括不指定受益人的公共交通工具意外险的保额。 如果女儿不遵照遗嘱安排我的身后事,则由愿意安排的人享有我的一切遗产继承权。这一点可够狠的,这是逼女儿执行我的遗嘱。这么一来,女儿可以不顾世人的眼光,不顾旁人的指指点点,"师出有名"地对死后的我一切从简。 我对身后事的规划:遗体火化成灰,用报纸或者旧衣服包了(骨灰盒也省了),从乌江口撒进长江。如果火葬场硬性规定要买骨灰盒才能领取骨灰的话,那就不要骨灰,送给火葬场也行。 为什么指定乌江口?因为这里离家不太远,省去遗嘱执行人长途奔袭的麻烦;还有一个原因,迄今为止,乌江口以下我没去过。生前不能去,死后就从这里顺江东下吧。 有的人崇尚入土为安,我却不愿做孤魂野鬼。现在的人忙于生计,哪有时间每年清明都去探望一抔黄土呢?即使儿女出于道义迫于压力,定期完成任务一般点卯,孙子辈呢?曾孙辈呢?……孤坟还不照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既如此,就给孩子们节省一点往返奔波上坟的时间吧。 也不用花租墓地的钱,更不用花钱续租了。现在的墓地可比房价贵多了,"产权期限"也只有二十年…… 有人说,有儿有女的人不应该有此想法,说会坏后人的运势。呵呵,我不迷信,我只管追寻着伟人的足迹前进。 人死如灯灭。虚幻的、不着调的、华而不实的,我不在乎。让后人过得轻松,才是我更希望的。 我今年78岁,己准备将来把骨灰海葬,首先没必要占用土地,海撒也是种新型祭祀方式,对孩子们不要求扫墓祭奠,只要在老年需要时尽力照顾就行了,厚养薄葬是最好的尽孝。 我单位的一位同事,50岁过一点,患了癌症走了,我们在火葬场送了最后一程。可骨灰被家里人拉到西山上撒了。当时,我们就不能理解,议论纷纷,家人为什么这样做,两个念想都没了吗?何况,他有个女儿,也21岁了,为什么不立碑设墓?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人死后还是存在的,后代人要烧香磕头送纸钱,不能让死去的人在那一世寒酸,不然没用的钱了就会上门来要,后代就患病了。当然这是唯心的一种说法,但后代人祭奠先人是必须的传统。 骨灰撒大山上了,连个祭奠的去处都没有,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都不能理解。 后来,就知道了真相。这位同事临死,就留下医嘱,死后不做墓, 不埋葬,把骨灰撒到山上。家人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他走了后,也不愿意违背他的遗愿,就把他的骨灰撒到山上了。 那他究竟是出于何原因? 我认真思考,起初百思不得其解,是他自私吗?是他唯物吗?是他解脱后代吗?是他厌恶来到人间吗?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这位同事性格刚烈,甚至有点倔强,脾气还很大,骨子里就有种格格不入的特质,和大家的关系处理得不是太好。正是这种性格,让他决裂世界,不留痕迹。 其次,他女儿在外地上班,生前经常不在一起,他估计是考虑后代,把骨灰撒在大山了,没了痕迹,女儿也不用惦记,不用回来祭奠上坟,这也是对女儿最后的厚爱吧。 不管怎么做,都是自己最后的选择,都会理解的,只要自己愿意,怎么做都是合情合理的,没有对错。关于我们的传统 ,也可以破一破,不一定按照传统行事。 你说呢? 我在文章里早就表明这一观点了,希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响应! 连大名鼎鼎的琼瑶女士,也是这样立下遗嘱的,值得敬佩!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因为文化教育的原因,生存繁衍的原因,国情区情的原因,宗教信仰的原因等等,所以对"生","死"赋予了太多的概念。严格地说,这就是一些人为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虚假的东西,无用的东西…… 因此,我们坦然面对生死,谈化生前死后的概念,留给生人后人更多的轻松和快乐,少一些痛苦和烦恼,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要做的!…… 为生命之花的诞生和熄灭,唱一曲美丽的颂歌吧! 我的遗愿,把骨灰撒入大海。 我的家乡就是一座海滨小城,我的家就是所谓的与大海近在咫尺的海景房,我的儿子海军大学正在就读,我的遗愿就是把骨灰撒入大海,不需要刻意的祭拜,我就在大海的怀抱里。可以亲近我的家乡,可以眺望我的房子,可以和儿子的军舰肩并肩,多好啊! 我闺蜜的父亲去世,骨灰沒有保留,临死前嘱托闺蜜做主把骨灰撒在地里,为此还闹得闺蜜与两个哥哥老死不相往来。 我闺蜜有两个哥哥,大哥在济南做生意,二哥就在我们本地的企业上班。 闺蜜的母亲早逝,因为家穷,父亲沒有能力再娶,就又当爹又当娘的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其中艰辛也是一言难尽。 三个孩子结婚后,老人一直独自生活,在76岁那年,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摔坏了腿,当时闺蜜主张去医院治疗,但两个哥哥都说没有必要了,岁数那么大了,花那冤枉钱干啥? 老人从此以后,就只能够与双拐作伴了,一个人生活显然不行了,考验孩子们的时候就到了。 闺蜜的大哥说做生意忙,哪有空照顾老人。二哥也说要上班,一家人指着他挣钱吃饭呢,沒法管,送养老院吧。 闺蜜做为嫁出去的女儿,也只好听两个哥哥的安排,送老人去养老院,三个人平摊养老院的费用。 送到养老院后,那两个儿子象商量好了一样,再不过问一声。闺蜜经常去探视,老人一辈子就只知道拼死拼活的挣钱,啥爱好也没有,到了养老院格格不入,郁郁寡欢。 闺蜜觉得良心不忍了,她的老公信佛,就劝她把老人接来,说善待父母的人,终有好报。 在老公的支持下她把老人接回了家照顾,两口子很孝顺,特别是她老公,对待老人真是尽心尽力。这其间她两个哥哥一看高兴了,养老院的钱也不用交了。乐得不管不问。老人生病住院,她找两个哥哥,两个哥哥还埋怨是她沒照顾好老人,钱也不出,人也不到。 老人活了一辈子也活明白了,和闺蜜悄悄的把房子卖了,钱给了闺蜜。又交待闺蜜他死后不用立墓,骨灰随手撒在地里就行,那两个儿子既然生前不孝,死后也不必假惺惺的装孝子贤孙,就当从此断子绝孙了。闺蜜也长了个心眼,把老人的话全程录音。 老人死了以后,在火化回来的路上,闺蜜就让停车,趁着两个哥哥不防备,就把老爷子的骨灰撒了。 两个哥哥这时装开了孝子,大骂闺蜜没人性,闺蜜一声不吭,到了家中,亲友还都在,闺蜜就把老爷子的录音开着免提放出来了。 两个哥哥直接是灰溜溜的沒了面子,这时也有长辈站出来指责他们,他们不敢再吭声了。不过,从死以后再也不与闺蜜家来往了。 其实人死如灯灭,人死之后一切化为乌有,至于坟墓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活着子女好好尽孝,强过死后任何隆重的仪式。 我就是很多人里面的一员。人死后不要坟墓,不麻烦子女,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 我只有一个独生女,我不只一次向女儿表示过,死后不要搞什么仪式,不要进什么公墓,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江河或大海,或者树葬,把骨灰埋在树下做肥料,让树木生长更加苍翠蓬勃。 我一直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总认为人死后还存在灵魂!尤其让我费解的是,现在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永远存在于自然界中。 记得,在我大哥去世后,有一次我和我的两个侄女清明节扫墓在回来的路上,当时,我很认真地对她俩讲,以后我死了不想要墓,把骨灰撒到江河里。小的个侄女听我这样讲后便很正儿八经地问我说:"那你去世后你的魂魄 住在哪里呢?"听了她这话,我笑了笑说:"难道人死了还有魂魄?还要有住房吗?在你看来,人死后,坟墓就是其住房啰!"俩侄女听后哑然。 人死后,一具没了意识的躯壳,分明被燃烧的火化为一捧灰烬,魂魄何在?如果人死后真是阴魂不灭,那偌大的墓地岂不是鬼魂遍野,长年鬼哭神嚎! 在我看来,人死后一了百了,一切都化为乌有,什么仪式、坟墓不过是人为的形式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百年后,千年后,你是谁?谁知道? 当然,有人要相信死魂灵的存在,那也没办法,那是他的思维、他的自由。 这就是个习俗的问题,用不着上升到道德层面。我的父母去世后我们都按罝的挺好。二十年了,我们都去扫墓。可是轮到我,也已近暮年。也有一双懂事的儿女。但我不想要骨灰,更不要墓地。省下一寸地,留给后人耕。走这些形势确实没什么意义,还挺麻烦。 我非常喜欢这个结果,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孩子们的。提倡火化,骨灰撒入大海。 我百分之百赞成这个态度。人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死后一把灰,只要上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人,下对得起子女,我们就可以安心地到另一个世界了。 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节约土地。 国家的土地是有限的,都去建墓地,势必会造成更多的浪费。我们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特殊贡献,死后就更不用给国家添麻烦了。要把有限的资源留给那些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英雄们,给他们建墓地,对子孙后代有教育意义。 二,不为暴利行业买单。 现在生不起,死不起的,殡葬行业是公认的垄断行业,也是暴利行业。但死不起,很多是自己陈旧的观念造成的,当然也有殡葬业从业人员利用人们的孝道裹挟造成的。比如前不久发生的大学教授的儿子,把父亲火化后,用鞋盒装骨灰就遭到殡葬司仪的反对,说:"这文化都哪去了?"言外之意只要买了他们的高价骨灰盒就叫孝道!真是岂有此理!殡葬业本应该具备公益属性,不应该成为某些人谋取暴利的工具。 三,中国的亲情现状,决定了把骨灰埋在地下没有必要了。 中国的城镇化造成了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试问,你的坟头在乡下,儿女还怎么去祭奠呢?不方便不说,再隔几代谁还能去呢?即便儿女高价在城里买了墓地,一样存在这个问题,隔几代就没有人来了。如其荒凉在那,不如留有遗嘱把骨灰撒向大海,大海里有鱼虾,在另一个世界里,我们也不会孤独。 四,生态葬,文明、环保应该大力提倡。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同海葬、树葬、花葬等生态文明方式祭奠亲人,这是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带头实行。 五,我爱孩子,丧事一律从简。 生前不想给他添麻烦,死后更不愿意给他添麻烦。海葬、树葬、花葬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做。如果儿女有一天想我了,可以在网上建一个虚拟墓地打开看看。 我非常看好网上祭奠方式,这个传承度会更高,如果你有什么想对子孙后代说的,都可以在上面留言。 一个国家要有好的文化传承,一个家族也要有良好的家风传承,我们要把自己为人处世的心得告诉晚辈们,要让他们永远做好人,走正道。 最后,有人会问,自己对自己可以进行要求,那么对父母也可以这样要求吗? 我想我的父母也是很爱我的,他们也不会为难我。当然,我会询问他们对后事的安排,自己会尽最大努力按他们要求去做。 而对我自己的归属,一定坚持生态葬。 我爱我的祖国,也爱我的家。生前为国、为家,死后也要为国、为家! 你对海葬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