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年初二叛逆,高二就好多了,以后看父母就越来越亲了。现在儿子也初二叛逆。遗传基因强大啊。叛逆自控力差,可能还是脑前额神经发育迟缓。没有青春叛逆期的,应该是这块神经发育的比较好,这样的孩子一般是别人家的孩子。 现代的父母谈青春色变,因为青春期几乎成了叛逆期的代名词。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并不是每个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比自家的好"。为什么有的孩子感觉没有青春期叛逆,而有的叛逆的不得了? 首先,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从儿童到成人的心理过渡期,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特别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看待,而以成人自居,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青春期的叛逆首先体现在对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现象的否定、评判上,当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后,会出现对抗、冷漠等情绪反应。如果家长应对得好,了解孩子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征,能够理解孩子,并允许其宣泄,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就会小一些;而如果家长还是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方法管教、越是、压制孩子,家长的力度有多大,孩子的反叛就有多强。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也是有阶段性的,当孩子再成熟一些,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再加深一点,其情绪反应就会更平稳一些。所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的家长们,首先要允许孩子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评价,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多听,少批评,少评价,少指导。家长越接纳,孩子的情绪就越平稳。 以我个人为例,我儿子叛逆是因为小时候我对他太严格,比较苛刻,一直以来以学习为主,对于他来说应该很压抑,上初中开始反击了,叛逆,反之,也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给家长改变自己的一个机会!但身边很多没有叛逆的孩子,普遍都是在父母温暖的爱中长大的孩子,父母相对也会教育! 青春期孩子叛逆 为什么会叛逆 因为他心理需求的东西家长没有给到 如果家长在孩子青春期时 能够满足他的心理需求 那他就没有叛逆期 那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有什么呢 第一归属感 归属感就是对自我价值的 认可,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有能力的人 能够帮助到别人的人 第二是自主感 自主感就是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任何事情呢都可以自己独立做主 不是说非得听家长让怎么做就去怎么做,这是他最反感的 第三是被理解 在家长看来 孩子无论什么时候 想法 都很稀奇古怪 就会以自己的经验去否定孩子 却不知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父母 不尊重他 不理解他 从而就会和家长对抗 如果家长平时在跟孩子相处时呢就做到这3点 那么孩子到了青春期嘛,就不会有叛逆行为 、 我女儿就没有叛逆期。我觉得有以下原因: 一、与孩子的心态有关 孩子心态好,说好听点是佛系,说不好听就是与世无争。这样孩子不计较,顺其自然,乐观豁达。想得开,能吃话,不过度维护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般不会叛逆。 二、与家庭关系是否和谐有关 家庭关系和谐,孩子与父母无隔阂,沟通无限,孩子无论是精神上,还是情感上,都能得到满足和快乐!如果父母不和,或者是单亲家庭,出现叛逆的孩子就比较多。 三、和学校老师的态度也有关系 如果孩子在学校,不管发生了什么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师若能态度和蔼,以平等的姿态,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不激怒孩子,不伤及自尊,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叛逆的!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这个肯定和家庭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如果家庭氛围好,和爸爸妈妈相处就像朋友一样,天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见到爸爸妈妈把一天发生的事饶有兴趣的讲出来,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遇到不开心的事和爸爸妈妈聊一聊,心结打开了,事情解决了,心里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了。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人际关系搞得好,给点儿阳光就灿烂,我相信这样的孩子肯定比那些在不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要健康快乐。这样的孩子在青春期就少了些叛逆,多了些自信。 当年我在青春期叛逆的就差进监狱了,现在孩子平平稳稳的过来了,可能是所有会引发出问题的环节我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备案了吧[捂脸][捂脸]。 感觉还是要从幼儿期就注意习惯和环境这两个重要因素。 首先,是家长的期望值不一样。成绩好的孩子他至始至终都是好成绩,家长没有焦虑,孩子学习也自律,自然就感觉不到他的叛逆行为;初高成绩差的孩子,至少在小学阶段不是这般差,家长因孩子成绩下降多而产生焦虑,这便对孩子的唠叨和要求也会增多,孩子自然就会反抗,很明显也很自然地认为孩子叛逆了,不听话了。这主要在于家长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一直在按小学甚至是小时候的要求,要求给孩子,殊不知孩子在成长的同时,他在某些方面已显现出不同于小时候的同龄人能力了,也就是说孩子确实不在学习这方面擅长。例如我们会说"清华北大的孩子都在幼儿园"为啥?因为那些孩子差距不明显,可能会算加减的孩子就成了学霸,但那怕是不认数的孩子,家长稍加引导,孩子就会加减,也可成为学霸。这就给家长一个观念,只要我家孩子学,也一定学的会,也一定可以和其他(成绩好)的孩子一样。 第二,是孩子的自身因素。孩子到达青春期,少则经过了十余年,这么多年孩子的习惯和观念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孩子他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他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哪能受的了学习之苦?和家长对着干是最正常不过了。随着荷尔蒙的爆发,他想成为和家长平等的人,但又不善于表达和处理,家长的不理解,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但有些孩子因知识面开扩,很多关于青春期的特征能够理解并控制好自己,与家长又善于沟通表达,家长能理解,当然冲突就少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叛逆"之词了。 总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孩子要不断地学习与家长沟通之外,更需要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要随着孩子的特色随时改变教育模式。一套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所有成长阶段是行不通的。 我自己就是没有叛逆期的,家里对我也是这种评价。 从小就外地上学,很多事情都是自己拿主意,算是比较独立。 家里也很尊重我的意见,我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反抗的。认知 我认为叛逆期,其实是孩子对周边环境的一种思考。 婴儿出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像一张白纸一样。 他所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灌输给他的。 父母教会他走,教会他跑,同时也教会了他很多规则。在家要按时睡觉、晚上出去玩要小心、去同学家玩要和家里说一声、每天要几点前回来等等。 孩子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些,因为他从一出生就是这样做的,他也不知道原来这个东西是可以违反的。 直到青春期到了,他也开始上学了,他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原来还有很多观点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很多想法和他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冲突。 他开始很痛苦,他不知道该听谁的。 最后他选择了向身边人学习,因为大家都同龄,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而父母是上一辈的人了,大家的观念彼此间还是有些差别的。 而这一切在家长眼中就是另一种感觉了,他们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了。 以前我和他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但是现在说了他会反驳我,甚至还会顶嘴。这也就到了叛逆期了。身份 我之前在知乎上刷到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好的?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处成朋友。 我认为亲子关系不外如是,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却是上司和下属。 令行禁止,只允许孩子做自己认可的事情,却很少听听孩子的看法。 其实时代一直在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不一定能跟得上新时代的潮流,老方法稳妥,但不代表新方法走不通。 我在家里就一直和家里的长辈当朋友处,虽然不到无话不谈,但最起码我能说出我的意见,他们也愿意采纳,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反抗的。写在最后 其实这个时代还是变化很快的,就像10年的根本想不到现在还会有电竞。 以前我们打游戏,家里就会说,打游戏能当饭吃吗。但是现在真的有人靠打游戏成为了世界冠军。 说明这条路并不是走不通,时代在变化,思想也应该变化。 孩子的想法虽然有时候会和大人想法不同,甚至大部分都是错的。 但是堵不如疏,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是亲子之间相处最好的调和剂 一个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理解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家庭,孩子就不会有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