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结论,保险公司一直是负面新闻不断,退保却要谨慎。 为啥?保险是给自己和家人买的,不是给保险公司买的。保险公司有负面新闻,除非真的影响到自己手上的保单,否则退保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有句话说得好:保险行业从来不缺瓜。 中国保险在国内真正得到发展也不过区区30多年,其中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在这个行业稍稍有点经历的人都清楚。 保险行业几十年来的各种"门",比如"重疾险门","利差损门",或者哪家公司被接管了,哪家公司被罚款了,类似的事件从来也不少。 这是保险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没有这样的问题,还会有别的问题,但是问题出现了,观众吃吃瓜也就过去了;真正让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国家机构和部门,也不是吃闲饭的,后续如何了,可能管制的人就很少了。 不过,行业内的人士却很清楚,这个行业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合理了。 同时,总体来看,普通老百姓对于保险的认可度也并没有因为这些负面新闻受到太大影响,当然影响也不是没有,但是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于自己的需求更加明确,保险对于风险保障的意义也越来越不可或缺。 所以,我的看法是,不管世道如何变,我以不变应万变。 外界的环境我们左右不了,但是自己的事情可以决定。 不论是什么样的负面新闻,它既有社会的因素,又有人为的因素,而人为的因素又往往占据上风。说到底,无论哪个行业,总有那么几只害群之马。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那么几只害群之马,断送了自己的后路。 保险就是我们的后路,是我们自发的自救行为。 退保,就是把自己的后路断送了。 看看那些躺在医院里的病人,有多少要因为看病卖房子卖车,又有多少因为看不起病回家等死;还有多少得病了没钱治疗到处借钱筹款,还有多少为了给家人看病上街乞讨。 想想就觉得恐怖。 在你一筹莫展之时,保险履行了它应当履行的责任,给了你治病的钱,挽救你的家庭于危难之中,使之不至于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支离破碎,难道不是扶危济困、雪中送炭么? 它会因为一时的负面新闻就不是它了么?不会的。 保险就是这么一种确定的东西,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的,该给的一分不少。若你因为那些所谓的负面新闻将它弃之敝履,那无疑就是自断后路了。 就这样。 保险本身就是一个骗局,带有欺诈性,退保就是快刀斩乱麻,与国内的各个保险公司划清界限,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保险公司负面新闻下,退保好不好要看保单利益怎么样?保险理赔是按照产品条款赔付的,哪家公司也不敢不赔,有保险法和国家的严格监管。 买保险自由,退保险也自由。我自己也退保过,不过我是看旧合同维持下去利益大?还是换新合同利益大?如果是医疗重疾之类的健康保险,还要看自己身体情况如何?是否还能买到更好的产品?储蓄型保险也看:是否退保了再买能利益更好吗?保单利益是写在产品条款里面的,没有写的或者被忽悠误导欺骗的,你保留有确实证据的话可以投诉或走司法渠道要求全额退回。 我国保险业发展了20多年,确实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完善的,让人们有更多的产品选择权和获得感,信息透明,投保理赔也更便利快捷。 总之,有保障的生活更美好,请找对人做对事、买对产品安享利益吧! 我想用一个发生在身边真实的故事来回答一下! 我是中国人寿一线的小主管,每天的工作除了管理几个小伙伴,大多数时间是和客户打交道。 在我刚刚加入保险公司时,那时候因为中国人寿的分红险。 很多在银行代售的分红理财保险,有五年到期,六年到期的。 受到各种经济政策影响,分红特别低,所以一大批客户,满期后的利益,远远低于当时在银行承诺的。 所以很多客户去银行,来保险公司要说法。 最严重的时候有客户往银行和保险公司扔粪便。 还有坐在保险大厅大喊大叫的,报警110是经常的事儿。 那段时间,要比现在的张乃丹事件更加严重。 因为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客户利益。 一位老客户,受这个影响,把全家的保险全部推掉。 由于退保损失了几万元。 但是却因为这个让他后悔当初。 退保后两年,这个客户的爱人,便得了癌症,原本家庭还算富裕,因为得病治疗,积蓄所剩无几。 这个时候又想起保险,当时为其爱人投保保额虽然只有十万。 到这十万要是能够给他,倒也能解决大的问题了。 来到保险公司,联系业务员,想办法让保单复效,不惜脸面去找领导托关系,但是为时已晚。 依稀记得当时退保时的决绝以及对保险的怨恨。 事件还没有完,屋漏偏逢连夜雨。 过了半年,他自己也因为劳累过度,压力过大,心梗发作。 虽然抢救过来,但也身体虚弱。 这种境地,还有孩子要供着上学,上面还有老人。 保险虽然不能避免灾难,虽然不能什么都解决,但是从经济上,能够给予一些帮助。 所以保险锦上添花没感觉。 危难时雪中送炭才是最大的作用。 保险公司负面新闻虽然多,但一定擦亮眼睛! 知道它的作用是干啥更重要。 我是@保险追梦人 保险有法律,法规。但是,法律,法规是硬性的。保险公司不赔的理由有千千万,张口就来。买保险的人有几个看得过来买保险合同里的潜规则?你就是不服打官司你也很难赢得了保险公司。 退保好不好不知道, 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同。 [微笑][微笑][微笑] 我也帮人办过退保, 只知道退保有损失, 如果你自愿承担损失 那就退好了。 [大笑][大笑][大笑] 保险公司有负面新闻, 这是正常现象, 跟你又没有多大关系。 银行也有负面消息, 大家还是往银行存钱啊。 [呲牙][呲牙][呲牙] 独立思考 不要人云亦云, 不要盲目跟风。 当初满怀信心的购买,今天灰心丧气的退掉,是因为买错了,还是买贵了,有没有想过,当初的购买时理性的吗,今天的退保就一定正确吗,没赔的为什么没赔,退保了会有什么损失呢? 一、保险公司的负面新闻,要去考虑其深层次的原因 知道了原因,规避了不赔的情况,剩下的就是赔的情况。 保险的理赔,一定是建立在流程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合同的约定来理赔。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流程规范主要是健康告知的问题,如实做好健康告知。 按照合同理赔,意味着我们要明确合同内容,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赔,什么情况不赔,这一点能让我们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也能让我们在保险不赔时为自己争取权益。如果确认不符合条件,我们也知道缘由,这是最恰当也是最重要的操作。 对于保险公司不规范的行为,有银保监会的监管,人员所在公司的管理,还有保险行业协会的引导,有保险法、合同法等法律的保障。希望大家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保留好证据,用这些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打电话给对应的公司做情况核实和举报,也可以跟银保监会电话举报和邮寄资料,银保监会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78,拨打对应地区的,最好加上区号,比如北京的是:010-12378,武汉的是:027-12378 我们去了解一件事,不光要知道评价,还要知道原因,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价值。 保险行业的历史悠久,如果从1384年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开始算,时间已经过去了六百多年。在世界上存在这么久的行业,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有他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最常见的疾病费用方面,保险可以做到提前预防的作用,而花费是实际医疗费用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这是其他任何工具不能替代的。 当然,保险的功能远不止于此,他可以管"生老病死残债税传",就是出生、养老、疾病、死亡、残疾、债务、税务、传承,帮助我们提前解决这些事上面的风险。 二、如果一定要退保,请考虑好这些问题 经常有客户跟我说,感觉自己买的保险买亏了,问我要不要退。 其实再不好的保险,都有它的杠杆作用,如果买了,我不建议轻易退保。 退保一定会有损失,最大的损失是,有可能现在的身体状况,再也买不了了。 如果一定要退,请仔细考虑以下五个点: 一、保障的角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何判断一个保险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我们分为三个点: (1)明白产品类型,知道各类保险产品的作用。 各险种作用科普: ①意外险:意外险主要报销因意外导致的医疗费用,或因意外导致的死亡或残疾费用的给付,这个"意外"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突发的、外来的、非自愿的、非疾病的 ②医疗险:医疗险主要报销我们的医疗花费,一般以住院为主,由于社保的报销空缺很大(有问题可以详聊),所以非常需要商业医疗险做补充。常见医疗险报销住院期间的费用(社保报销后剩下的),以及住院前后一段时间内,跟住院相关的门急诊及救护车费用。 ③重疾险:当我们得了非常重大的疾病(如:癌症、重大器官移植、中风等),我们要好好休养,不能再上班,这样家里人就没有收入来源,还会因为自己生病花费更多。所以,重疾险的作用就是弥补生大病期间的"收入损失",让家人的生活质量不会因为生病而下降,也让自己能安心养病。 ④定期寿险:定期寿险的作用,就是如果被保险人突然身故,不管是什么原因,(但是合同中约定的一些情况除外,如:骗保、违法犯罪、寿险生效后2年以内的自杀),家里人可以得到一大笔钱,这笔钱能代替自己完成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能够抚养孩子长大,能够赡养老人,给他们送终,也能股满足家庭的日常生活花费。 ⑤年金险:当我们老了,可能头昏眼花,体力不支,没有能力再赚钱,年金险就是年轻时的自己给年老的自己准备的养老钱,让我们活着就一直有钱花,不靠国家,不考儿女,不再担心"人活着钱没了"的问题,安心度过晚年。 (2)看合同,确认当前的产品都保啥。 对照刚才说的险种作用,想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再对照保险合同,确认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看合同的责任方面,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①健康告知:这一点是前提,如果不符合,可能买不了 ②保障责任和责任免除: 保障责任里面讲的,是这个保险产品的保障内容。 免责条款里面,就是不保的内容。 在保障责任中,减去免责条款的情况,就是这个保险产品最终能保的内容。 当然,自己读的时候,可能不知道抓哪些重点,不理解某些词语,如果有问题,欢迎找我,我会帮您解答。 (3)看险种,保额够不够 不光保障是自己的,还要看保额够不够,因为最终遇到事儿的时候,我们还是要足额的资金来解决风险问题。在这里我分险种将粗略的计算方式说明如下: 意外险:大额借贷(房贷、车贷)+年支出的十倍-已有预备资产(可能另有他用的,建议不减)。 医疗险:建议至少150万,多多益善。因为如果遇到大风险,少了不够用。 重疾险:建议至少为家庭年支出的5倍。 年金险:替代率最低51%,大于70%会更好。(替代率=退休后收入/退休前收入)、 【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生活质量,养老金替代率不应低于70%; 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寿险:大额借贷(房贷、车贷)+年支出的十倍-已有预备资产(可能另有他用的,建议不减)。 二、成本的角度,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怎样判断自己的保险支出是否合理呢,我也给出一个费用参考: 建议保险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5%-20%,可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做调整。(理财或养老类保险不算,因为这个钱可以拿回来) 如果收入或者预算比较少,建议至少人手一份医疗险,顶梁柱(家里最能赚钱的几个人)配定期寿险寿险,意外险和家财险很便宜,也可以一并购买。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置重疾险、年金险和终身寿险,做更多的考虑。 在我的实际业务中,一般给客户做到10%左右就差不多了。 有的业务员一开口,就是保险要花费20%的年支出,没有考虑到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在我看来这是不恰当的。 对于客户来说,今年交了,明年交不起,后面还是没有保障,只是让业务员赚了第一年的佣金,这是对客户不公平的。 三、健康的角度,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更换? (1)保险并不是想买就能买,买保险时虽然不需要做体检(请看这篇文章:)如果目前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购买保险,原来买的保险就应该珍惜。 (2)不同的保险产品,核保难度不同,一般来说,从易到难分别是:年金险>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医疗险。 (3)核保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五种: ①、标准体承保。 身体状况良好,以标准保费进行承保,可投保,无须补充告知。这是最好的。 ②、加费承保 这也是一种好的结果。多加一些钱。所有保险事故正常理赔。 ③、延期承保 有小问题,要恢复后再买,通过运动和规律的生活饮食习惯,恢复健康,后期也可能标准承保。 ④、除外承保 身体某部位曾经患病,但已痊愈,并长期控制在健康范围,以后这部分出险不能理赔,其他部位正常理赔。 ⑤、拒保 拒保说明被保险人的身体情况会让保险公司承担非常高的风险。 四、更换的角度,换了之后的变化? (1)花钱的多少 之前花了多少钱,后面钱多了还是钱少了。 这里要注意,不仅要考虑每年交的金额,还要考虑交费的总金额,也就是把交费年限也做考虑。 如果一款产品一年可以省5000块,30年的缴费期,可以剩下15万,就相当于一辆车。 如果之前的产品还有一两年就交完了,那最好的选择应该是再另外买,而不是退。 很多保险产品,早一年买,要比晚一年买便宜200+,如果交费30年,整体也能节省6000+,这也是早买保险的一个原因。 除了花费的考虑,还应该和其他方面一起做综合的考虑。 (2)保障的增减 保障方面比较复杂,分险种说一下重点: 2.1、意外险主要关心:社保外责任和免赔额 2.1.1、什么是社保外责任:社保内责任就是社保的报销范围,社保外责任就是社保报销范围意外的医疗花费。 如下图: 我们来看一下上面这张图,我们所有的医疗花费,是整个倒三角形。 最下面的绿色"自付"部分,在医保的起付线以下,超过这个金额的部分,医保才会算在报销范围内。(如图:二级医院一般为:400-600元,三级医院一般为800-1000元. 最上面的黄色"自付"部分,在医保的封顶线以上,只有低于这个金额,医保才算在报销范围内。(武汉市医保年度最高报销限额为30万,不同地区有差异。) 那么,在起付线和封顶线之间的部分,就全报吗? 其实也不是的,左边的黄色三角形"自付"部分,也不属于社保报销范围。(1、进口器械 2、ICU费用 3、丙类药192455种(大病进口药自费药全在这里,100%自费)) 这就完了吗,还有右边的黄色三角形"自付"部分,是乙类药品费用的一部分,还不属于社保报销范围,(乙类药817种,报销比例10-30%)。 把上面这些不报的都拿掉,最后的社保范围,是最中间的浅蓝色正方形,这一部分乘以报销比例(60-90%),就是最终医保能给我们报销的钱。 除去医保报销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社保外责任。 2.1.2、什么是免赔额:免赔额就是指保险的报销门槛,超过一定金额才能报销,这个金额称为免赔额。 免赔额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做相对免赔额,一种叫做相对免赔额(社保花费可以抵扣免赔),一种叫做绝对免赔额(社保花费不能抵扣)。 大多数百万医疗险,采用的是绝对免赔额。也就是社保报销完的自付部分,10000元以上的部分才可以报销。 举例就是:假设一个人住院花费20000元左右,刚好社保报销了10000(实际中可能低于一万),剩余部分中只有一万,因为一万以上的费用才能报销,所以不报。 如果花费了30000,社保报销了15000(以实际为准),剩余部分是15000元,自费10000元,15000-10000=5000元,百万医疗报销5000元。 总结一句话就是:一般花费20000元以上,才能用到百万医疗险。 这是很多百万医疗险为什么这么便宜的原因,也是很多人为什么赔不到,转而说"保险是骗人的"的一个原因。 2.2、医疗险关心的点比较多,具体看这两篇文章: 2.3、重疾险关心的点:重疾险最主要关心病种(病种多不多,是不是高发疾病)、额度(最多能赔多少钱)和赔付次数(可以赔几次)。 重疾险详解: 2.4、寿险主要关心:投保要求(健康的要求)、产品的性价比、保障范围(重点看除外的责任,越少越好) 寿险详解: 2.5、年金险主要关心:交钱多少,能领多少,领取时间是不是终身(活多久领多久) 年金险详解: (3)额度的提高 买之后的保额,比之前高了多少,额度上升、保障更好,价格又便宜,我自己肯定会考虑。 当然,最好再结合产品的附加服务,比如:健康管理、二次诊疗、重疾绿色通道、先行赔付、术后护理等,这些服务,有时候是不能拿金钱来衡量的。 重点说介绍以下三项: 3.1、二次诊疗:目前国内重大疾病的误诊率达30%,误诊不仅会带来高额的花费,还有可能浪费治疗时间。因此,专业的二次诊疗显得特别重要。 3.2、重疾绿色通道:当得了重大疾病以后,我们需要及时住院,安排专家治疗,重疾绿色通道就可以发挥这个作用。 这样可以为治疗赢得时间,在关键时刻,这个资源是钱买不来的。需要注意的是,某些公司的绿色通道需要确诊重大疾病后才能使用,有的不需要确诊。 3.3、先行赔付: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先自己花钱,后面才能报销。对于医疗险产品,在某些合作医院可以做垫付,但是使用范围有限。高端医疗可以做到保险公司直接跟医院结算,但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如果治疗费用昂贵的情况下(比如50-100万),一般家庭是难以承受的。重大疾病险也不是确诊即赔,很多时候需要提供资料以后,审核通过才能下款,本身病理报告的获取就需要很多时间。如果重大疾病险的理赔有先行赔付或者快速赔付的功能,就能及时解患者忧愁,免去借钱的烦恼。 五、如果一定要换,应该这样操作。 想买新的,等新的生效之后再退旧的,这样做有两点好处: (1)如果新的没买进去,至少还有旧的保障在。 万一旧的退了,新的也没买进去,就啥都没有了。 (2)让保障在时间上无缝衔接,不给风险以可乘之机。 这里对各保障型险种的宽限期和等待期做个简要说明,有助于大家做无缝衔接。 什么是宽限期:宽限期就是保险公司给客户交续期保险费的宽限时间,宽限期一般从约定缴费日次日开始计算,时间一般为60天。 在宽限期内,未交保费但保险合同却继续有效,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但在赔付时要扣除应交未交的保费。 什么是等待期:又叫观察期或免责期,即保险合同生效后的一段期间内发生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也不承担保险责任。意外事故一般不设等待期。 等待期的设置是保险公司为了防止逆选择,风险大的人多出一些保费,同时也减少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 等待期一般只适用于第一个保单年度,续保保单不设设置等待期。 意外险:一般没有宽限期,无等待期(生效期1-5天不等)。 医疗险:交费宽限期一般为30天,等待期一般为30天。 重疾险:交费宽限期一般为60天,等待期一般为90-180天。 寿险:交费宽限期一般为60天,等待期一般为90-180天。 三、确认一下,你买的保险踩坑了吗 买保险这件事,我作为从业者,看到的问题太多了,最普遍的三个问题给大家列出来,以便于买保险的时候注意: (1)、保额不够 保险是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帮我们解决资金问题,减少资金损失,顺利帮我们渡过难关,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起到对应的效果,买保险就是买保额,保额不够,到最后还是不能度过难关意义就不大。 很多人买的保险,重疾险保额在30万以内,寿险保额也在30万以内。而且有些是重疾和寿险共用保额。(重疾和寿险共用保额,就是得了重疾赔钱以后,后面在身故,就不再赔钱),这一类配置有明显的两个问题,第一是钱不够用,第二是身故是更应该赔更多钱的情况,却没有钱赔。 保险的保额至少要够用,怎样才算够用呢,在这里我分险种将粗略的计算方式说明如下: 意外险:大额借贷(房贷、车贷)+年支出的十倍-已有预备资产(可能另有他用的,建议不减)。 医疗险:建议至少150万,多多益善。因为如果遇到大风险,少了不够用。 重疾险:建议至少为家庭年支出的5倍。 年金险:替代率最低51%,大于70%会更好。(替代率:退休后收入/退休前收入)【世界银行建议,要维持生活质量,养老金替代率不应低于70%;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 寿险:大额借贷(房贷、车贷)+年支出的十倍-已有预备资产(可能另有他用的,建议不减)。 (2)、预算过高 保险不能改变你的生活,但是可以防止你的生活被改变。本质上,保险是保障生活,而不是改变我们的生活,如果在此事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在风险没有来临的时候,保险费用就把我们拖垮了。 在这里给各位一个费用参考:建议保险支出占家庭年收入的5%-20%,可以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做调整。(理财或养老类保险不算,因为这个钱可以拿回来) 如果收入或者预算比较少,建议至少人手一份医疗险,顶梁柱(家里最能赚钱的几个人)配定期寿险寿险即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再配重疾险和年金险,做更多的考虑。 在我的实际业务中,一般给客户做到10%左右就差不多了。有的业务员一开口,就是保险要花费20%的年支出,没有考虑到被保险人的实际情况,这是不恰当的。 对于客户来说,今年交了,明年交不起,后面还是没有保障,只是让业务员赚了第一年的佣金,这是对客户不公平的。 (3)、保障配置不全面 这一点是指有的业务员没有给客户把最大的风险做好保障、或者没有把最常用最重要的保险做配置。 比如有的人给客户没有配医疗险,或配置的医疗险只有一万保额,还没用,就没了。医疗险作为最常用的,一定要配置,而且要配置充足,保额一定要够。最低水平可以购买百万医疗,条件允许的可以购买高端医疗,享受更好的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 这里不做详细说明,细节可以看: 高端医疗 | 拿走就医的所有担忧,成为医院的贵宾:https://www.toutiao.com/i6997965888460784164/?wid=1630039951967 还有的业务员没有给客户配定期寿险,在某些保险从业人员推荐的产品中,我说的这三大条都占了,也就是花钱多、保的范围不全、保的额度太少。这里有必要给各位科普一下最重要的保险,那就是定期寿险,花钱少,保的多,(点击阅读): 保险是分类的,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年金险、家财险是我们最常用的,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对应着险种来说,不可混为一谈。买了其中一个,就不会有另外的作用。 买保险,要清楚自己的目的,明确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见到不少买错了险种,找保险公司要钱的。买了不带身故的重疾险,身故了肯定是赔不到钱的。 有的人说的那种啥都保、啥都赔的,基本是不存在的。 某些公司打包卖的,一张保单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保额够不够,买到需要的保额能不能负担费用。 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 医疗险简介:https://www.toutiao.com/i6932836361468690958/ 百万医疗险的缺点:https://www.toutiao.com/i6998722907237089824/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https://www.toutiao.com/i6998506953873834508/ 我的保险之路:https://www.toutiao.com/i6919860431125283339/ 定期寿险详细介绍:https://www.toutiao.com/i6930993557457093124/ 买保险的渠道:https://www.toutiao.com/i6931380833614070279/ 买保险需要做体检吗:https://www.toutiao.com/i6932022078359175684/ 保险黑名单:https://www.toutiao.com/i6934329053059039756/ 意外险详细科普:https://www.toutiao.com/i6934961716015022605/ 明亚保险经纪十二问:https://www.toutiao.com/i6935752109065323041/ 我的军旅回忆录:https://www.toutiao.com/i6937647948125717030/ 优秀人士的特质,我的成事经验总结:https://www.toutiao.com/i6942876203699143175/ 重疾险详细科普:https://www.toutiao.com/i6946531624712536606/ 商业养老年金科普:https://www.toutiao.com/i6949176648331936264/ 甲状腺癌理赔记录:https://www.toutiao.com/i6975381732497441283/ 牙齿保险,谁买谁划算:https://www.toutiao.com/i6977499362440004108/ 雇主责任险,企业主的护身符:https://www.toutiao.com/i6980615123094290952/ 买完保险只是开始,你需要知道这些注意事项:https://www.toutiao.com/i6985763376492200462/ 重疾险理赔,关于癌症的疾病编码:https://www.toutiao.com/i6985766406809780772/ 生活记录,一张桌子给我的教训:https://www.toutiao.com/i6986934232044159492/ 教你避坑,买保险常见的坑:https://www.toutiao.com/i6986936407281500709/ 我的献血故事,和武汉血液中心的极致服务:https://www.toutiao.com/i6993911410841403916/ 保险购买建议,你最关心的8个问题:https://www.toutiao.com/i6994643256575312421/ 健康告知问题,乳腺结节怎样买保险:https://www.toutiao.com/i6995082845332963844/ 保险公司会不会倒闭,保险公司十大安全机制:https://www.toutiao.com/i6996188981087994376/ 我的保险能报销多少钱,保险的报销金额计算:https://www.toutiao.com/i6997413014429319693/ 找不到保险合同,这些方法可以查询保单:https://www.toutiao.com/i6999857594923794951/ 保险公司是怎样赚钱的?:https://www.toutiao.com/i7000562367536824845/ 高端医疗 | 拿走就医的所有担忧,成为医院的贵宾:https://www.toutiao.com/i6997965888460784164/?wid=1630039951967 一个故事带你读懂保险:https://www.toutiao.com/i7000674782962270757/ 购买百万医疗险,重点关注这10点:https://www.toutiao.com/i7001788227761783307/ 你可能买错了最重要的保险:https://www.toutiao.com/a7002455795145163294/?log_from=4faf84ce6b913_1630404304683 保险确实是骗子,深有体会,就凭业务员这么高的提成就好不了,一层一层扒皮到公司就没几个钱了,拿啥赔你,别想着占保险公司便宜,人家都研究的你骨头里去了 保险公司负面新闻影响的是股价,股东利益可能会受损,短期内对客户利益影响不大。如果你持有的是分红险,保险公司经营不善会影响收益,但退保损失更大。如果你买的是保障类险种,即使保险公司倒闭,也不会影响保单有效性,所以没必要退保。 保险公司的负面新闻应该是他们各自的经营问题,哪个行业都会有这种现象,和产品本身无关,和要不要退保没有必然的关系。 保险行业粗放式经营的问题由来已久,不但为外界所诟病,行业内的人员也是怨声载道,但这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问题,行业也在不断的去改革、调整,但这些弊端经年累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促使行业的一些问题集中爆发,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很多人担心自己的保单出问题也情有可原,但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噎废食,经营有问题,销售人员有问题,但产品本身没有错,如果产品符合自己需求,为什么要退呢? 风险是自己的,损失也是自己的,退保了就是自担风险,自负损失,其他人都是旁观者,因此,在退保这一点上不能盲目跟风,分析一下自己的保单,剖析一下自己的需求,如果产品没什么问题,就不要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