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们这里的习俗是不可以的。我们这里是这样的。 根据殡葬改革的要求,一律提倡尸体火化,已有40余年了,骨灰装在骨灰盒里,然后将骨灰盒再埋于土中。这样干净利索,省去了棺木开资,尸体腐烂及传染病等的不利因素。可是近些年来,农村经济繁荣了,有些农民手上有钱了,却又兴起了什么棺葬。 但我们这里决对不允许将骨灰盒放入棺材中的,这就叫大棺套小棺是不吉利的。人家是在将尸体火化后,不要骨灰盒,只用一只布质的红袋一装,捧回来。再在棺材的下半层放满纸箔,阴票,毛丈纸等专给死人用的物品。而后将第二套寿衣〈第一套已给死者穿去火花了〉按人型样平整放好。再用纸钱等物品扎成头状,手,身段,腿脚等身体各部位的样子。再将骨灰分段洒在帽,衣,鞋内,而后将寿衣穿戴整齐。(还真像个人形)最后再放在纸钱箔等折成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这叫满栈)。最后再将棺木埋入土中,算完事了。 也许有朋友要问我,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不瞒你说,前些年我父母亲离世后都是这样做的,我亲眼所见,你还真别说,专做这事的人还真有本事,搞得像模像样的。这里我不是宣传提倡这种做法,我只解答提问者的问题而已,大家千万别误会。其实人死如灯熄,有啥用呢,兄弟姐妹们都要求这么做,花费大家滩,我也只能如此,只不过是表示点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心罢了。 在中国传统的葬式习俗里并没有将人先火化然后把骨灰装进骨灰盒,再把骨灰盒放到棺材里一起埋葬的做法,这种葬法是丧葬活动发展到现代社会后演变出来的,还有一种做法是将人先火化然后把骨灰撒在棺材里再埋葬,两种做法的初衷都是一样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葬式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殡葬改革的政策导致的。中国殡葬改革的方针:"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这个改革方针的核心是改变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尸体土葬为火葬。 能不能看出问题所在,根据政策的要求,不让尸体直接土葬了,要求是火葬。火葬政策本来的想法是火葬结束后就完成所有的殡葬活动,并没有骨灰二次葬这一说,所以火葬变成了火化,火化完了还有骨灰要处理,怎么办,还是要埋了呀,所以整个殡葬活动性质就跟初衷所想完全不一样了,成了在土葬之前多了火化这一道手续。而把骨灰装到骨灰盒再放进棺材里或者直接把骨灰撒进棺材里的做法就成了部分农村地区的做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地。而城市居民如果有条件买得起公墓的,那就是把骨灰盒直接下葬。 补充一句,这种火化后把骨灰放进棺材二次葬的做法跟台湾地区那种先把人土葬,几年以后再启坟开棺捡骨后再重新安葬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关于下葬的习俗要求就是很大的一个专业领域问题了,这个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推算下葬的时辰,墓地的朝向,陪葬品的摆设等,如果有条件请专业的人员操作肯定最好。 我说说自已知道的情况。 我老母亲是1992年初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的,太突然,那年才62岁。我们都很悲痛。当时老父亲提出让她占个棺材,而且我们家的老林是在西山的山坡上,也有这个条件。 于是紧急订了一口棺材。火化那天把棺材抬到殡仪馆附近,火化后用一大红绸布把骨灰包着放入棺木,然后再成殓发丧。 2017年老父亲去世,他也是生前有话,要占棺木,这次就直接把棺木抬到火化炉附近,而且经执事的人与殡仪馆的人事先联系,多付一些钱,说是火化后留下完整的骨架,用担架直接抬出,放入棺材成殓的。 说实话,送老殡时,作为孝子就像大脑麻木了,一切听从执事人的摆布,也容不得多想。 不过我知道,像题主说的把骨灰盒放入棺木是不可能的,有个说法是小棺套大棺是不吉利的,所以在我们这里没听说有这么做的。但是有不用棺木,直接把骨灰盒下葬,上边再堆起坟堆的。 所以对题主说,一般还是不用这个办法为好。 这个沒有什么习俗要求,是一个自然演变过程。我们这里农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死人开始实行火化的。当时很多老人都有备好的棺木,有关部门允许火化后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再进行土葬。后来备好的棺木用完了,单纯把骨灰盒埋葬都觉得不習惯。有的人家就新做了小棺材,然后把骨灰盒放进小棺材里,一来二去就被大家接受了。现在大家都把骨灰盒放到小棺材里,再实行土葬。形成了一个新的风俗习惯,沒有其它的风俗说法。 从这件事上也看到农民把人死后入土为安,人死入棺的愿望十分强烈。农村还有一些旧的风俗习惯,只要不碍大局,不影响他人。一般不要强行制止,让大家慢慢提高思想觉悟。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农村老人不相信医院,不愿去医院治病,更不愿意动手术开刀。现在的农村老人都相信医院,有病了配合医生治疗。 死人火化后要土葬,骨灰盒可以放到棺材里一起埋葬吗?这要根据现有条件来决定,也与习俗有关,但并非必然的关系。 火化,早先是针对城市里有工作、无土地的所谓"国家人员"的。 城市里这些人,百年之后没有荒山乱岗等处安葬,政府就为这些人开辟一处陵园来安葬他们。 为了节省土地,也为了不让城市每天都有抬棺队伍影响市容和交通,就将这些登仙老人的尸体进行火化,把骨灰装入体积较小的骨灰盒,安葬在城市陵园里硬化的墓地内,以减小占地面积。 现在许多农村,当地政府也对其进行殡葬改革,也学习城里这种处理尸体的办法,对农村去世之人的尸体进行火化。 时代在进步,对农村流传千年的安葬方法进行改革,它的作用和意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能地方政府也看到集中安葬、硬化安葬对今后难以消失的弊端,所以目前农村的殡葬改革工作,仅局限于将尸体火化,其他步骤依然与殡葬改革前相同:骨灰无须进入硬化公墓(一旦硬化 ,就难以恢复自然了),照样是在荒岗处挖坑深埋(这样容易恢复自然)。 有些老人以前准备了棺木,而且漆的非常好,放在家中碍眼碍事,小胆的人和小孩看了这东西,还会产生畏惧感,所以平时总要把东西把棺材盖住。一旦老人走了,虽然尸体火化了,并有骨灰盒装着。但这准备好的棺材留着既不能作别的用途,放在那里又碍事,所以干脆把骨灰盒放进棺材内一同下地埋了。 一些没有准备棺材、或棺材被收缴的家庭,老人去世后,其子女看到别的老人睡着棺木安葬,也就想方设法去买木质棺材、或石质棺材来,把老人的骨灰盒放进去入土安葬。 传说的阴间是有是无,任何人都无法亲身体会,只能人云亦云。所以逝者的亲人,为报亲恩,都愿意让父母睡棺安葬。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可以报答父母深恩的机会。 所以,许多已经办有棺材的人家,都是把骨灰盒放入棺材中进行安葬的。因为农村人千百年传承,已习惯用棺材安葬老人了。 死人火化后如果还要土葬的话,骨灰盒都是放在棺材里的!习俗和一般土葬是一样的! 火化之后再土葬,其实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因为多了火化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是要花上很多钱的。但是,因为"人都要入土为安"的传统,也可以说是陋习吧,总是有些人还是要在火化后在行土葬。 一株吊兰见过有的人家是这样做的: 一个是把存着骨灰的骨灰盒整个放进棺材里面。棺材里面铺着席子和床单,骨灰盒放在棺头的位置。 第二种是把骨灰取出来,在铺好的席子、床单上面摆成人形,再把骨灰盒放在棺头的位置。 以上两种火化后再土葬的习俗,和一般不火化直接土葬的习俗都是一样的。都要摆宴席、烧五七纸,等等。 确实说,火化后再土葬确实浪费的很。但有时,习俗在约束着,又有哪个甘愿冒着被老少爷们在背后指指点点呢?大家也都知道,把骨灰盒寄存在公墓里面不也是挺好的吗? 嗨,不好的习俗害死人啊! 那肯定是不可以啊!棺材是去世人的"房子",骨灰盒也是"房子",你把骨灰盒放在棺材里一块下葬就相当于是把小房子整体搬到大房子里面了,你觉得合适吗? 人死后,以前是土葬,后来为节约土地,避免污染,实行火化了。自然就由原来的棺材改为骨灰盒下葬。其好处是卫生,环保,节约土地。那问题来了,我们这里农村的风俗,一般老人到了花甲之年,后人就要给老人准备后事,而棺材是毕备的。所以在火化以前,只要有老人的家庭就有棺材放着。自实行火葬后,棺材就用不上了。也不大好处理。卖吧,没人要,丢掉或改做家俱吧,不吉利。没有办法处理。只好等家中老人死后再用上。但,这事情有讲究,(我们这里风俗)老人去世火化后,就用红绸布把骨灰包着,再连红布一起放到棺材中后下葬。但不可把骨灰装进骨灰盒再放进棺材中下葬,这叫一人睡双棺,是不吉利的做法。当然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其他地方风俗与否,故不知道。 谢谢悟空邀请。 本人是从事殡葬行业多年,是一名专业殡葬师。就这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你的这种情况,我在学生期间实习的期间也遇到过。有些地方确实是强制火化,但又没有配套的集体墓地,所以火化后就按照以前土葬方式重新进行一遍。但是有几个情况需要注意一下。 1.最好不要把骨灰装在骨灰盒,然后又装进棺材里进行埋葬。因为骨灰盒就是代替了棺材的作用,已属于重复使用。 2.可以把骨灰用红布(有的地方是白布)包着放在棺材里。也可以把骨灰撒在棺材里,撒成一个人形既可。 3.注意要暖穴。 其他要注意的最好问问当地有威望的老人,按照他说的也可以办。 最后,希望老人入土为安。 死人火化后要土葬,骨灰盒是不能放进棺材里一起埋葬的。 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骨灰盒放到棺材里一起埋葬,这叫大棺套小棺,是很不吉利的;有的说大棺套小棺家里会出重丧,会连续死人。有的说大棺套小棺,家里会出现打官司的事情。 在我们这里死人火化装进了骨灰盒,回家后修个砖套,出殡时把骨灰盒放进砖套里埋葬就可以了。 现在农村人很多人认为,老人一辈子生儿育女,为儿女成家立业不容易,死后要厚葬,大多数是要为死去的老人买棺材的,在火化厂火化后是不要骨灰盒的,是用一块白布装上骨灰,儿女捧着骨灰回家,回家后把棺材铺好褥子,再把骨灰均匀的撒在褥子上,然后再放上节节草和枣,意思是枣代表找,节节草代表接,就是找着头身四肢的部位,自动联接起来,上面再放上衣服,盖上被子,就可以钉棺了。 农村人为死去的老人出殡,是要大操大办,隆重举行的,认为用棺材装骨灰比骨灰盒好,因为买棺材比买骨灰盒用的钱多,棺材得用很多人抬,显得丧事办的有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