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地方在去年的9月份都去过了,感觉商业气息确实特别的浓,没有那种古城的感觉了,到哪都是花花绿绿的,无任何的购买欲,在两个地方走马观花的转了转,大理古城一分钱没花,丽江古城买了水果吃,味道倒是不错。演出也还行。 毫无疑问,丽江古城比大理古城更加商业化。如果去过两座古城的话,感受会特别明显,丽江古城里到处都是拥挤和喧闹的,而大理古城则要冷清的多,只是个别路段感觉比较热闹,整体的商业化程度比丽江古城低很多。 两座古城的风格不同,由于大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云南的政治中心(在云南的政治中心迁到昆明之前,大理为大理国的都城,大理国的面积有72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等于两个现在的云南省),这座古城的规划很有讲究,位于苍山和洱海之间,地势平坦,古城内道路都是直的,方向明确,在古城里游览一般不会迷路。而丽江古城则不同,这座古城没有城墙,地势也是高低不平,道路弯弯曲曲,几乎不太可能找到方向。丽江古城自古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商业重镇,商业化并不是从近几年才开始的。古城里到处都是商铺、客栈、饭馆等,对于游客来说生活比较便利,住宿、吃饭、逛街都在这一座小小的古城里完成,但是如果喜欢安静的话,丽江古城就很不适合了,可以选择去远一点的束河古镇。 冬季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内不允许机动车通行,游客只能步行游览,想在古城里找到自己住的客栈还是要花一些力气的,大理古城大部分路段都是允许机动车同行的,只有几条步行街要步行游览,同样大理古城内客栈和饭馆也特别多。两座古城都很有特色,丽江古城的游客比大理古城多,消费也比大理高一些。一般来说去云南旅游,大理和丽江都会去看看,这个地方相距不远,不管是乘坐汽车还是火车都可以在2小时内到达,喜欢冬天的丽江和大理,晒着暖暖的太阳整个人也变得慵懒起来。 大理古城 这还用问?! 肯定是丽江啊! 大理古城内的原住民能达到50%左右 丽江大研古镇内原住民几乎为零 每次去丽江办完事即便深夜也会赶回大理,主要是大理的事儿也很急哈哈 丽江好玩的地儿很多,但一定要找到靠谱的介绍,否则全都是回扣跑单黑店。 前段时间去试吃十家丽江网红店,大部分是针对游客的性价比不高店,还遇到一个纯黑店,伤心欲绝。 谢邀!现在所谓商业化就是指传统的古镇己失去原著民、原生态的生活气息及原生态文化,逐渐演变成现代商业服务和娱乐场所。其实,丽江、大理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的商业重镇,商业都是很发达,商业化程度是很高的,今天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演化成现代商业很发达的地方,也是很正常,至于说那个地方商业化更严重,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只要游客有需求,就会有商业服务,是游客需求推动了商业化而不是商家。另外,有商业的地方就会有坑蒙拐骗,自己外出旅游关键还是尽量减少热门景区的消费,因为在景区消费价格虚高是行业潜规则。 如果从商业发达程度上来比较,两个古镇不相上下,论物价,大理消费要实惠些,因为大理物产更丰富。 问这种问题就是白痴,没有商业你会去?没有商业你会说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后面的我就不想说了,想去一个地方有唧唧歪歪的,去一个地方了解要当地的人文风情,别处处贪小便宜我想到哪里都会玩得很开心! 首先要强调一点,丽江古城不是地震后重建的!地震后古城的确遭到破环,但没到重建的地步,只是对遭到破坏的部分进行了修缮。如果是重建的,联合国也不可能把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授予丽江。大理古城是遭到破坏后重建的,规模只有丽江古城的6分之1,而且由于是重建的,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因为原汁原味,丽江古城历史文化氛围更浓烈,这个是大理古城无法比拟的,所以丽江古城游客更多。商业化方面半斤八两,但可以说丽江更有特色。因为丽江古城很大,也有许多街道和胡同十分安静,适合不喜欢热闹的游客游玩。来丽江古城需要多花点时间,慢慢体味,肯定有惊喜等着你! 大理丽江由于诸多因素差异,商业化情况也不很一样,总的来说大理商业市井一些,生活气息夹杂其中,侧重于游客的同时也侧重本地日常,丽江商业纯粹一些,更像一个旅游商品贸易区,里面的东西都是给游客准备的。只说风景的话,大理像就是个城中村,丽江就是个人造景观。 古人说,小隐于野中隐于市大隐于朝,从这个层面讲,小隐的地方不多了,但相对偏僻生活不方便,比如丽江的白沙大理的沙溪(景点),大理是中隐,丽江是大隐。以丽江为例,以前很多老外喜欢丽江,中国人多了老外就转移到束河,束河开发了就转移到白沙,哪天白沙也被国人相中了,老外就得往周边村子跑了。 其实没必要没事就拿什么文化历史说事儿,现在大理丽江不论来的还是在的,有多少文化、知道多少历史大家心知肚明,说白了扯这些都是拉取附加价值,本身没什么意义。论道商业化,想知道大多中国游客能到的地方哪个不商业?最早云南都是些老外、旅行、文艺方面人来,现在这些人要不根本不来,要不就搁哪个角落老实待着,一开始的气息早就变了,旅游才会开发,旅行谁管啊。 现在的人出来的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矫情不说还事儿,不商业的、民风淳朴的地方有,说了你不愿意去,说太偏僻太落后,不偏不落后的你嫌太商业,你想要的那是世外桃源,自古至今真的不存在,人造的又说太假,这些人就适合搁家多谢哪儿也别去。 出来玩哪儿都有自己独到的特色,不关注发掘这些东西反而去关注什么商业,城市里多的是不用出来关注。 最近两个月去了两次大理,其中一次逛了古城,倍感失望。上一次去大理古城是六七年前了。丽江也是几年前去的,就记得满街花布裙子,还在束河古镇被人坑了一回。 游客当然是带动了当地经济,但随之而来也是对本土文化的破坏。今年去大理古城就觉得满街外地商人,打着"大理特产"的旗号卖着本地人都不熟悉的产品。 幼年时,对大理古城的印象,是九十岁还在纳鞋底,身体康健、耳聪目明的阿奶;是在古城附近玩水浑身湿透的夏天;是菜市场的香辣肉酱烧饵块;是和小伙伴在花坛里捉蚂蚱把人家种的花全踩倒后逃跑的狼狈;是大妈家那一院堪比牡丹的山茶花;是现做现烤、咬开酥皮馅儿会融化得慢慢流出来的喜洲粑粑;是过年走进村里哪家都会给你来一碗馓子米花茶的温情;是偶尔三月街的时候回去赶街的愉悦…… 再进古城的时候,琳琅满目,眼花缭乱,不是旺季,街上的人也是摩肩接踵,内心却是空荡荡的,荒芜得难受。 满街都是烤乳扇,烧饵块,乳扇是冷的或是腥的,饵块只有形式寡淡无味,凉鸡米线没有鲜香。大众点评网上排名靠前的饭馆都是外来饮食店,想吃一顿味道好的当地菜很不容易。 姑娘们头上花花绿绿的彩辫,完全无视原本的含义而把这当做一种时尚。 甚至,与大理无关的特产、商业民俗表演也都鱼目混珠在街上吸人气。真正货真价实的特产却难觅踪迹。 酒吧、卖唱歌手充斥在古城各个角落,随机偶遇的欣喜变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PK。 为什么我一直觉得建水古城比大理古城更亲切,建水古城是为建水人民服务,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噱头,外地人逛古城能够窥见本地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纯粹为"旅游"而"旅游"。不过随着游客日益增加,建水古城也有大理、丽江的趋势。 微博上搜大理古城的话题,多少外地游客在这里玩得很嗨——"买买买"、"吃吃吃"、"逛逛逛"的自拍模式,也是,外地人在古城开的店,自然很懂外地人的心。 "三月街"本事白族传统节日,是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在大理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而现在,任意哪天去,天天可以赶三月街。 人们常说,过去物资匮乏,人那么快乐;如今生活极大丰富,却选择困难。正如,天天"过年","过年"也就没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