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写过揭秘文章,《萤火虫之墓》根本不是反战的动画片。 《萤火虫之墓》动画片里面,有很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这是因为不是现实。 原作者叫做野坂昭如,是日本参议院议员,有地位的人。 他写的小说《萤火虫之墓》其实是忏悔文章,同反战没有关系。 而且,小说同动画片也有很大的区别,而小说同真实的历史也有很大区别。 小说写的就是野坂昭如经历过的事情,是回忆录。 野坂昭如是出生在一个政客家庭,父亲是当年有小名气的政客,不过人品较差,在外面养了很多情人。 在野坂昭如儿童时期,父亲外面找的女人要求转正,闹得天翻地覆。最终他的父亲同妻子里面,也连带赶走了前妻生的儿子野坂昭如。 离婚以后,野坂昭如的母亲又气又恨,没多久就得病去世了。 当时生父和后面的妻子又生了几个孩子,不愿意让野坂昭如过来捣乱,拒绝收养。 无奈之下,野坂昭如被神户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妻收养。 野坂昭如可能是遗传父亲的基因,本性恶劣,从小就很快,有过盗窃、打架很多前科,是个不良少年。 因为毕竟不是亲生的,养父母也没有认真管教。 1945年,神户遭到美军飞机轰炸,房屋被燃烧弹烧毁,养父当场被烧死,养母受伤加上受到刺激,只能住院治疗。 当时家里只剩下野坂昭如和同样被收养的一个2岁的小女孩,已经无处可去。 神户大轰炸后,政府要求市民以家庭为单位,疏塞到乡下去躲避轰炸。 于是在逃难大军中,就有野坂昭如和2岁的养妹。 可惜,野坂昭如这个家伙,并没有像动画片里面的哥哥那样细心照顾妹妹,反而极为恶劣的对待她。 因为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养妹太小还不能长距离走动,需要不断的抱着或者拉着,让14岁的野坂昭如非常恼怒,认为拖了他的后腿,恨不得她赶快死了"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她死了才好" 同时,当时政府配发给他们兄妹的粮食很有限,根本就不够吃,也让野坂昭如有了贪念,试图独霸妹妹的口粮。 于是,两人逃亡才1周,养妹就死去了。 虽然野坂昭如没有在小说中写明,其实养妹就是被他虐待致死的。 每当养妹走不动时,他就挥起拳头对准她的脑袋痛打。他不给养妹任何食物,当她因饥饿哭闹时,野坂昭如就再次踢打她。 2岁儿童生命力很脆弱,所以才1周时间,养妹就被他虐待死了。 如果这是和平时期,即便野坂昭如还没有成年,也会因自己的暴行坐牢,更会名誉扫地。 但这是战时,人人都顾不了自己,野坂昭如虐杀养妹的行为,根本没有人过问。 野坂昭如在乡下熬了几个月,到战争结束,又去投靠大阪一个亲戚。 这家伙本性恶劣,几年后17岁时多次偷盗亲戚家贵重物品,被警察抓到了少年感化院。当时他的生父已经是新潟县副知事(副省长),考虑大儿子入狱的影响太不好,才将野坂昭如接回家居住。 野坂昭如当年折磨死干妹妹,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更没有什么羞愧。 回到这个显赫的政客家庭,野坂昭如也逐步成为社会名流。 此时,他的良知逐步苏醒,想起了之前自己的暴行。 34岁,野坂昭如生下了自己的女儿。看着孩子天真的脸蛋,野坂昭如像触电一样想起了养妹临死时候的惨状。 当时养妹已瘦弱不堪,只剩下一把骨头,哭着恳求哥哥给他食物,换来的是一顿无情的暴打,他决定要忏悔。 即便如此,野坂昭如在小说中美化自己:自称"作为唯一的生还者,我对妹妹的死感到愧疚。就在四处找食的时候,我常常先填自己的肚子,再去喂妹妹。她的死因毫无疑问是饥饿。而正是这个悲惨的事实多年来令我不得解脱,促使我写下这个经历,希望鬼魔们不再折磨我。" 其实妹妹究竟是怎么死的,他自己心里最清楚。 大家现在明白了吧,《萤火虫之墓》小说根本就不是反战的,只是野坂昭如的忏悔。 而野坂昭如忏悔的目的,主要是忍受不了心理的谴责,也不是什么反战。 而这家伙也不是真正的忏悔,不然就不会将小说的剧情翻转。自己明明是残忍虐待死了养妹,小说中却变为精心照顾,最后养妹还是死了。 野坂昭如就是个人渣垃圾。 至于野坂昭如的恶行,主要是他本性凶恶狠毒,关键这种人后来还当上了参议员,这就牛逼了。 在国际上,对于《萤火虫之墓》的评价还算是比较高的,但是正因如此,才引发了各方很大的争论,而主要争论的焦点就在于,这部动漫到底想反战,还是反战败。 《萤火虫之墓》是日本动漫大师,也是宫崎骏先生的好友高田勋的作品,主要的故事内容就是少年清太与妹妹节子,因为战争而失去了一切。 大致就是说,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轰炸日本的神户,清太的母亲因为空袭失去生命,清太只能带着妹妹去阿姨家里,刚开始没什么,但时间一长,阿姨的态度愈发恶劣。 原本清太家里的条件很好,因为父亲是海军的舰长,但是失去父母以后,兄妹俩陷入困顿。 受不了阿姨的苛待,清太带着妹妹离开了,住进了防空洞当中,而妹妹节子因为饥饿,最终失去了生命,清太也自暴自弃,最后在一个车站离开了人世。 如果乍一看这部动漫,还是觉得非常煽情的,这句动漫将很多人性的细节,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这部剧造成的影响,却形成了两种。 一种是很多人觉得,《萤火虫之墓》是一部反战题材的动漫,是用清太兄妹的悲惨还揭露当时战争的残酷,这也是大多数人看到的。 但另一种则认为,《萤火虫之墓》并非是说战争对于日本的伤害,只不过是在说战败对于日本的伤害而已,因为剧中的男主始终不觉得战争是错误的。 就算是母亲去世了,爸爸没有音讯,动漫中的男主清太还是坚信父亲会凯旋,他从来希望的都不是战争停止,使得很多人在质疑这部动漫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近代的日本,大规模发动对外侵略,在残害被侵略各国无辜百姓的同时,他们自己也的确是受到了各种折损,尤其是后期盟军对日本大规模反攻的时候。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被美国三天两头的轰炸,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而这个时期也成为了战后很多日本所谓反战作品的一个主要题材。 但是对于为什么被炸,日本人从来都是只字不提或者含糊其辞,而是一昧渲染战争时期日本人受到的伤害,想要将自己塑造成被害者的模样。 就好像是广岛、长崎事件,日本一直宣传当年的悲情,将自己弄得像是无辜的被害一方。 《萤火虫之墓》也给人差不多的感觉,因为动漫中的人物并没有在反思战争的危害,他们所反思的是战败的可怕,男主兄妹向往的,是父亲做海军舰长,全家生活幸福的日子。 不仅如此,动漫当中的男主清太,似乎也是个有问题的人,偏执、无知而且傲慢。 失去母亲之后,他与妹妹寄居在阿姨的家里,却整天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在困难的年代,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不受待见的,阿姨多抱怨几句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清太完全不顾后果,带着妹妹直接离开,并且仍旧不肯工作,反而是以趁着空袭来临,到城镇中窃取物资生活,这样的人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男主清太在防空洞之中与妹妹一起,仍旧想着父亲能够胜利回来,想着以前的好日子,这就让人觉得,这部剧宣扬的,并非是反战争,而是反战败。 毕竟,男主以前的好日子,是建立在他作为海军舰长的父亲,帮着日本发动对外侵略的基础上才拥有的,清太兄妹的可怜,与当时受到日本侵略的其他国家民众相比不值一提。 对于《萤火虫之墓》的争议,就在于它到底是反战,还是在反战败。 直到现在,日本大多数的人仍旧不愿意承认自己当年的罪恶,甚至在当年裕仁的投降诏书当中也拒绝提起战败,只是将其称作是"终战",这也使得很多人怀疑日本的所谓反战作品。 包括《萤火虫之墓》在内,日本很多的所谓反战题材作品都值得让人细细琢磨。 日本人的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将自己塑造成战争的受害者,却对于造成这些悲剧的真正原因避之不提,明明是加害者,却要扮作是受害的模样。 所以有很多人觉得《萤火虫之墓》并不是在反思战争的危害和错误,而是在宣传一切的悲剧都是因为战败才带来的,这才是让这部剧饱受争论的真正原因。 萤火虫之墓到底是在反战还是在反战败?其实日本一直都认为错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战败的结果。萤火虫之墓里他们一家因为当海军军官的父亲过着相当不错的生活,一切转变都是日本战败和哥哥作为军官之子的"骄傲"造成的。战胜时生活幸福,战败时家破人亡,这到底是在反思战争本身还是在抱怨战败这个结果?而且日本大量影视作品在描写大正时期,但这个时期日本的繁荣恰恰是建立在甲午海战和日俄战争胜利的基础上的。日本文化作品里没见过反思这个时期的作品,更谈不上对战胜的反思了。所以,日本反战人士到底是在反战还是在反战败,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同一个东西,不同人可能解读不一样。就像这个片子,有的人看到的是孩子很可怜,有的人看到的是战争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但从这片子的表达上来说,反映的确实是战败是孩子们悲剧的根源。但如果他们战胜了呢?我们没有萤火虫之墓,我们有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和纪念馆。他们到底是在反思战败造成了日本的不幸还是战争造成了日本人的不幸呢?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萤火虫之墓的思想高度远不如紫日来得深刻。 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文艺作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观感,求同存异吧。毕竟从多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