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分为两点来看,一个是出租车价格下跌,一个是收入锐减。 先说出租车价格下跌的问题。出租车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组成部分,其属性是营运性质的交通工具。出于各地不同的历史原因,出租车行业准入需要先获得营运车辆,也就随之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出现价格的浮动。那么从本质来讲,出租车并不属于金融产品,也就是不应该具备金融属性。但由于市场需求导致有很多中间商将出租车作为一种具有金融属性的商品来买卖,才导致今天所谓的出租车价格大涨还是大跌的话题。其实这一点从出租车的行业管理规定不难看出,出租车本身是不允许随意买卖的,因此这个出租车市场也是一个"伪市场",一个没有任何保障的"伪金融产品",因此无论是从市场形势发展,还是未来行业监管的逐步完善,出租车高价时代俨然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任何指望通过买卖出租车再想赚个盆满钵满的人恐怕大概率愿望要落空了…… 其次,对于收入锐减的问题,我认为是由于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网约车的无序野蛮发展,价格倾销以及不合规运营的泛滥,导致行业市场被破坏;出租车自身服务质量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被无限放大,导致整体行业口碑低下;政策与监管相对市场发展存在滞后性,导致出现问题没有马上得到遏制。 但随着网信办对滴滴出行的审查开始,以及近日推出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再结合之前几大部委联合约谈网约车企业,不难看出,网约车监管的重锤已然在路上。 其实不单单是出行市场,现今的互联网行业气势汹汹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各行各业,有正向的发展,亦有负面的问题。看目前的政策趋势、立法以及管理通告不难看出,实际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在陆续的推出相应的监管规则。 我相信,在未来行业监管逐渐完善的趋势下,出租车也会逐渐向网约化、高服务品质变革,届时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也将会逐渐好看起来,而且看现在的发展速度和态势,我相信这一天将不再遥远。 路在运管执法局手里 ,大力打击非法营运网约黑车,微信拼车群营运黑车,根据市场上调运价,出租车要有自己的全国统一的网络叫车平台,扬招结合网络约车,出租车从业者要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服务好出行人, 出租车10年价格不变 10年后今天的物价与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啦 出租车价格应当根据经济发展同步调整 我觉得应该取消出租车公司来弥补司机的收入,这对于市民还是一种福利!用大数据来管理司机! 出租车要坚持住这个困难时期,网约车靠补贴他还要补贴多少年。如果出租车被挤垮,网约车形成垄断那个时候乘客将付出更多的金钱。资本投入的目的是要挣钱,不会做慈善。 我认为只要不恶意竞争,大家只要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你网约车不能用红包来补贴,都正常营运你不一定能够竞争过出租车。你们记住专业的就是专业的。的哥的姐们加油。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出租车很难在有前途。政府应取消网约车和平台,还给出行市场的 一片净土 。由政府、出租车公司共同组建 出租车平台 ,按规定一律是派单行为,司机接入平台必须按规定指行。车辆档次不够 提高配置 ,车辆不够也可增加车辆。出租车公司有把车辆卖给司机 使用权司机按规定 交纳管理费,这样就能提高出租车司机收入…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城市在年初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导致网约车使用率有所下降。2019年我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88.3亿元,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369.6亿元。 网约车填补出租车供给缺口 出租车是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的交通工具。出租车通常用于具有一定消费能力人群出行、公务出行或特殊事件引发的出行,具有方便、舒适、灵活、门到门的特征。出租车运行包括扫街巡游、定点等待、电话预约和现在的APP网约等服务模式。 过去7年中,我国市区人口超过400万的中大型城市(31个)人口的年复增长率为4.5%,而出租车车辆增速仅为1.2%,打车出行供给端未能满足新增人口的需求。同时,网约车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62亿。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部分城市在年初暂停了网约车运营服务,导致网约车使用率有所下降。中长期来看,网约车用户规模将会恢复性增长。 滴滴出行一家独大 滴滴在全国网约车市场形成一家独大的竞争格局,但区域性网约车平台竞争力增强。经过一系列的收购合并,网约车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滴滴的用户规模达到1亿人,日均订单超过200万,滴滴在全国网约车市场的份额超过80%。在网约车、拼车服务领域,各城市多出行平台共存。 主机厂布局网约车市场,多选取本地化发展策略。目前全球主要整车企业均提出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并推出移动出行业务,如大众、奥迪、宝马、奔驰、通用等国际巨头,北汽、长安、广汽、吉利等国内品牌。 在城市布局方面,主机厂背景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多发挥本地化属性,在围绕主机厂或生产基地所在地进行区域性发展,例如2019年东风汽车旗下出行服务平台"东风出行"在武汉开始落地网约车业务;2015年,吉利汽车投资的曹操出行率先在浙江宁波和杭州布局网约车业务等。多地鼓励或要求新增和存量网约车转变为新能源汽车。2019年已有约30%的新售新能源汽车注册为网约车(约50万辆),整车厂背景的网约车企业开始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主要服务车队。 增量专项三四线城市 释放低端车辆运力,满足用户对更便宜出行的需求。相比于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已经成为了最旺盛的消费增长点20。三线及以下城市中有超过3亿用户,其中60%的人月收入在3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手机价格徘徊在1000元到1999元区域,偏好便捷廉价却相对优质的服务。在网约车市场,意味着庞大的闲置低端车辆运力没有得到释放。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基数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且用户通勤交通时间短(八成用户用时不超过半小时),给网约车市场提供潜在空间。 未来将有更多的出行平台加入三四城市的增量市场。2020年2月,滴滴旗下花小猪打车陆续在全国三四线城市开始运营,激活当地增量市场。花小猪推出的核心是节省出行成本,更加便宜,主攻下沉市场用户,包括三至五线城市和价格敏感型的年轻用户。其他网约车平台,如专为三、四线城市及城镇之间提供点对点接送的网约车拼车服务平台的比熊出行,通过打通县城到地级市及省会城市、地级市到省会城市的通道,从县城和地级市开始布局和发展运力,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服务圈。 顺风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顺风车出行主要服务中长距离的门对门个性化出行,平均里程达37.8公里,每车平均搭载人数高达3.3人。2019年我国顺风车市场的交易规模达到了288.3亿元,到2020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到369.6亿元。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逐渐形成嘀嗒出行、滴滴出行、高德、哈罗出行和曹操出行等多家企业竞争的市场格局。 经过2018年滴滴安全事件之后,顺风车行业格局发生变化,嘀嗒出行已成为市场主导者,市场份额占66.5%,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在城市短途出行中,顺风车相较快车/专车和出租车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劣势也尤为明显。作为计划性出行方式,顺风车仅能满足出行时间弹性较高、事先规划的乘客,无法应对动态性、即需即用的出行需求。2019年私人载客汽车的行驶距离达到22781亿公里,顺风车行驶距离仅有43亿公里,渗透率为0.19%,未来仍有巨大增长空间。2025年预计顺风车的行驶距离将达到313亿公里,渗透率将为1%,自2019年至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9.1%。 汽车租赁需求空间较高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截至2019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5亿辆,同比增长9%。比汽车保有量增长更快的是汽车驾驶员数量,同期全国汽车驾驶员数量已经超过4.22亿人。此外,因部分地区限购限行政策的出台,导致居民的用车需求更加难以满足,租车出行将成为新的选择。 我国汽车租赁市场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达917亿元,每年保持15%左右的发展增速,预计到2022年,我国汽车租赁行业的收入将超过1500亿元。中国整体出行领域格局分散,伴随着网约车的发展,中国汽车租货的渗透率低,2019年仅为0.4%,而日本、美国、韩国和巴西则分别2.5%、1.6%、1.4%、1.3%,与国外市场相比我国汽车租赁市场渗透率依旧不高。 在汽车长短租赁服务行业内,主要包括北京首汽集团、上海大众租赁等国有企业,神州租车、一嗨租车、携程租车等民营企业,作为较早入局互联网租车的企业神州租车发展较快,用户规模一直稳居第一。2020年上半年,神州租车用户规模保持在300万以上,市场占比约为23%。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旅游租车自驾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租车游以为自由、舒适、干净以及私密,成为疫情稳定以来恢复最好的旅游业务之一。 这个问题个人觉得,网约车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事物,在国外基本没有生存空间,可是在我们中国却能发扬光大,网约车的定位定价有非常大的弊病,这方面中国的确应该向日本学习,网约车的价格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2-3倍,出租车的价格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1-2倍,现在的网约车市场乱七八糟,平台优惠,几块钱就可以叫车,司机只不过是不贴钱,叫赔本赚吆喝。网约车定价包括车型,出租价格都要比出租车高,高价格可以更好的服务,高价格可以给传统的出租车有活下去的机会,别人都要养家糊口。不能一味的让爱便宜的一直占便宜,为什么现在的马路一天比一天堵?网约车的贡献功不可没。假如都因为有便宜可以占,而侵占了本来就不多的公共资源,势必就给政府造成了不必要的压力,要不然国家干嘛花费那么多的纳税人都钱修马路,公共设施?政府花这么大的人力财力修建的公共设施意义何在?政府乃至全世界都在提倡的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的意义和初衷何在? 应该出台出租车空驶费,这些出租车每年挣那么多钱,也没见给国家交过什么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