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师家属来回答一下。我妻子22年工龄的公立初中一线教师,常年任班主任,学校的教研组长和区教研员,在学校算是骨干,在市里也小有名气,2018全年收入10.2万(开收入证明时学校会计一笔一笔算出来的,包含了社保公积金等全部,实打实的)。今年3月到5月之间,先后就有3个工作机会找上门来。 一个是区教研组长,归属于教育局,仍然在编,只是脱离了一线教学,偏科研行政方向,工资略微增长,没有大的变化。 二是私立学校,开的底薪是15000,加起来年收入应该在25-30万之间。 三是某个培训机构,底薪12000,其他主要是课时费,承诺月20000-30000之间没问题,更高也有可能,根据参与的课时有所不同。 说这个只是要说明,在社会上对优秀教师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而且诱惑也非常大,而公立在编最大的优势就是稳定,但稳定有时候也会成为劣势。 再说一个现状,从2010年左右开始(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大约是这个时间),每年学校都会入编数量不等的硕士和博士,但现状是今年她学校所有的班主任中,没有一个硕士博士,为什么?该走的都走了,留不住人尤其是高学历的年轻人,主要去向就是上面3个:教育局、私立或培训机构,还要再加上一条路:自主创业。留下的硕士博士要么是在准备走,要么就是佛系教师(教课可以,也只管教课,不做班主任,不管闲事)。 所以奉劝一句,不要把"爱干干,不干就走人"这话放在嘴边,对有能力的教师,出路还是不少的。 也不要总是看有多少人考了教师资格证,在现今这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不是所有考出来的都能适应这个职业,像围城一样"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要看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够踏踏实实的在这个岗位长久的干下去,比例真的不高。 年轻教师留不住,有能力的老师频频辞职,公立学校为何失去吸引力?这种情况有,但不是普遍现象,山村老师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工资待遇低 虽然国家一直在努力的给教师吹"空调",但教师待遇确实普遍较低。说到教师工资,很多人认为教师工资很高,原因是有补课费!2017年统计的教师平均工资为8.2万,可很多教师的工资却远远达不到这一平均水平。山村老师工作了十年,现在打卡工资3800多。我表弟初中毕业,现在在浙江一家电子厂打工,每个月5000多。两者一对比,真的很被动。我与我表弟的区别就是我比他更稳定一些,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读书时的消费水平都快达每月三千左右了,工资才三千多,仅仅够自己生活,又如何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教师的前途可以说一眼望到头,富不起饿不死。 二、压力大责任重 当前教师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成绩,更多的的来自于媒体和家长。学生的安全问题大于天,一旦某一学生在校出现任何问题,相关的老师及领导都要被问责,社会媒体及大众口诛笔伐。教师这一职业成了三大高危职业之一。 三、民办学校待遇好 良禽择木而栖,很多好的民办学校待遇要比公办学校好太多,有能力的老师自然也就愿意跳出体制选择更好的学校。山村老师读高中时的一位老师就跳出体制,进入了民办高中。当年体制内的工资是1400左右,民办工资3200,这差距不是一般大,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在现在开培训班,而体制内受到的约束太多。 总结语:一个随时都要顶着高风险受人口诛笔伐,领着低工资却没有幸福感的职业,如何能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也是绝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自己的子女重走自己的道路的原因吧!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愚见,对于这一问题,各位网友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 我是公立学校的教师,根据我的亲身经历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公立学校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不会做人光有能力的老师在公立学校是吃不开的。 我是九几年的中师毕业生,那时候学校的风气还算淳朴,只要一箱饮料就能把学校领导维护好。我在上班的第一个月,借节日之名,拜访了学校的领导,自此我的顺风顺水的工作生涯开始了。我努力工作、精进教学、打磨课堂,借助几箱饮料换来的学校给的赛课机会,渐渐的我在教学上有了点名气。 我没把自己的名气当做个人努力的结果,我有自知之明,没有学校的有意栽培我就是再有能力也没有机会展示,吃水不忘挖井人,所以逢年过节,拜访领导是我每年必做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是我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学校给我好的生源——我努力工作——成绩突出——学校及家长认可——获得各种荣誉——名声更响。 我以为自己的教学路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 随着学校新老师的涌入,事情的走向发生逆转。 学校在我们这些老师的辛苦工作下,名声越来越好,后期分到这所学校的老师都得有一定身家背景,普通身份的老师根本分配不进来。 这些新老师因为有家势,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更懂得人情世故,所以他们的到来,像我这样无权无势无背景的老师紧靠那点饮料换来的优势荡然无存,领导的胃口越来越大,仅有工资一项收入的我越来越无力满足。 慢慢的我发现,不足量的金钱根本抗衡不过权势,领导更看重新老师的家世资源,于是以前那些倾向我的资源都给了新的投资人。 我的心理开始失衡,以前逢年过节的拜访节目免了,我的工作逐渐进入恶性循环:差的生源——很努力的工作——靠后的成绩——无荣誉——名声受损。 很多人以为,老师只要努力工作,学生成绩都不会太差,那可能是指别的科目,数学科目要出成绩绝对得靠好的生源,学生本身智商不错,老师再努力教,才能保证学生成绩很好。而我教的恰恰是靠智商好才能学好的数学。 我也曾想过考到私立学校去,可我的年龄已经过站了。 公立学校太讲究人情事故,教师会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工作能力,光有工作能力不会做人是在公立学校待不好的。 不会做人的老师得不到奖励,没有奖励评不上职称,评不上职称挣不到高工资。看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而却在学校混得风生水起,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那些老师,心理很失衡,特别怀疑工作的意义。 如果我年轻五年,我绝对会去考私立学校。 我们这的市里新成立了一所国际学校,对外招兵买马,只要有能力尽管进来,近两年,学校里两三个有能力的老师去了那里,我也想去,可惜我的年龄已经被画在了圈外。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曾经在无数人心中是那么的崇高,那么的耀眼,梦寐以求的职业———教师。现已经跌落下属于她的神坛,沦为最平凡、最没有吸引力的职业。 特别在近几年来,教师行业遇冷形势更为严峻,不管是在教师招聘,还是在每年的师范专业志愿填报,都会出现巨大的缺口,学校出现了有岗难招人,有学位却无人读的现象。与此同时,许多的公立学校教师也频频辞职,转而投向私立学校或其他行业。 就拿我自身经历来讲,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进入目前的学校仅仅三年,可是至今本校已经有三位老师辞职或者转行了。在他们走之前,我也稍微的与他们有谈话,从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他们辞职大多是觉得教师行业提升太小,基本一眼能望到头,每天都是在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面对同样的学生。而且作为老师要管的实在太多,上至学生衣食住行,下至学生心理、安全,都得管,任务加起来比一个私人保姆都要管得多。在此之外,作为老师还得应付家长、社会等等各位人的质疑,只要做得稍有不慎,心里便会忐忑不安,不知道何时会被举报。这些种种都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认为现在的付出与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三位老师中,两位教师作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已经有10年教龄,然而目前月收入不到3500元。 综合起来会发现,公立学校失去吸引力,留不住教师,还是在于目前教师行业自身的问题。目前教师行业责任大,地位低,以前的教师出去可以自豪的展示自身的身份,然而现在教师在外不敢说自己是教师。 因此,目前想要提升学校吸引力,留住有能力、年轻的教师,还是需从源头上解决,把教师的地位、待遇切实的提高上来。只有如此,教师昔日的光辉才可重现,才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到那时教师队伍必将不会再有人辞职了。 有人说:大浪淘沙,淘岀去的是沙子,留下来的却是金子。与其相反,作为公立学校的留与去的问题,显然就象大浪淘沙一样,与其相反的是留下来不是年轻有为的和年富力强的骨干精英老师。每年来类似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一些业务精干有能力的老师都流向私立教育阵营、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或者经营创业自己当老板了,看不惯公办学校吃苦不讨好的杯水车薪待遇。臂如:我们单位一位年青的副校长辞职不干,去了本县私立学校,月收入1万3千多,还不包括年终各种福利奖金。还有两位年轻教师辞职去抗州自办社会机构培训学校,10多年来在杭州赚得盆满钵满的,成了当地为数极少的富翁,令人羡慕。 诸多方面看,每年都有不少年轻人入围,但干了一年半载又出圈择他想要的职业。教师虽然是一个稳定职业,但再稳定还是留不住人的,尤其是在农村山区中小学校,面临着教师缺失现象,没有办法只有拉夫子凑数,就在我们县城一所公立幼儿园有编的幼师去年仅三女一男,都是领导,而幼师又都是社会临时应聘而来。这些聘用的幼师都是自己在家中带孩子的闲人,一旦自已孩子大了,就马上放弃出外谋业了,这样岀去招岀来就如流水的兵一样。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小学更是如是如此这般。 近几年来政府十分关注教师的政治地位和工资待遇。教师也逐渐走向向公务员靠拢,但有些还来完全落实到保持一致。这与留不住年轻教师和有能力教师的重要原因。 我们想想,不谈其他部门,仅公办与私立教育两个阵营,都是教書育人的,其待遇差距这么大,几乎私立学校教师工资待遇是公办学校两倍。私立学校可高收费保障了创办人的营利,提高教师待遇,而公立学校全靠国家资源,又如何让两类学校教师的心里平衡。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与人都一样,都要养家糊口。只要有公办和私立的存在,公办学校无论从哪样去说事,私立优势总是吸引人的。 不知题主是哪里人,您说的情况与我们这里正好相反。公立学校现在不是留不住老师而是留不住学生。 我们这里一般在5月份县教育局会进行一次"考编",也就是民办学校老师、应往届大学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证)纷纷报名竞考,人满为患。 正常我们县每年招聘的名额在350人左右,但是报名的却有3500人,竞争非常激烈,达到10个人取一个的程度。 我供职于民办学校,我的许多年轻同事(年龄不超过35周岁),每年都有大量的老师报名参考公办学校。学校里每年流失的优秀老师都在100人左右,怎么能说公办学校失去了吸引力了呢? 再说了,学校老师流动也是正常现象,有些公办学校老师辞职,另谋高教,但很多人从事依然是教育工作,首选的依然是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真的不像您说的那样工资低、评职称难,其实,他有许多优势,比如说稳定,福利待遇好。公办学校对老师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并且教师队伍相对也很稳定。真的不像您说的那样,至少像我这样在民办学校工作的老师还是非常向往公办学校的。 公立学校是,国家教师,是人民教师。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不犯错误是铁饭碗,留不住,让他(她)滚蛋。长期偷鸡摸狗,不行的。中国不缺人才,强留影响教育质量,师质队伍,对学生教育,受到严重不利。 你说的这个现象尤其在小县城尤为突出。据我的观察有下面两个主要原因: 一,公立学校的教师工资低。大家知道公立学校的教师是按职称发工资的。我在湖南,现在是高级教师,每个月到手的财政工资5600元,而年轻教师的职称比较低,大部分是中学二级教师,工资也就3000多元。年青教师要谈恋爱,购房,养父母,这点工资有点小可怜,不离职才怪。而有经验的教师,外面教学机构开出的薪资更高,难低诱惑也纷纷出逃。 二,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滞后,缺乏激励机制。在公立学校,教学上的成绩好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学校发的律贴差不多,没有体现出知识与能力的价值。而在私校,只要教学能力超群,收入颇丰,如教高中,高考奖金也让公立学校的老师望尘莫及。 以上只是从我从本地实际出发谈到的原因。地区不同,情况可能有所不同。 深入解析:教育的吸引力在哪里?年轻教师、有能力的教师和想从教的年轻人如何做出人生的抉择! 〖一〗教育现象。 本来,任何单位都是如此:进进出出,人来人往——乐意则干,否则走人——正常现象,不必怨天尤人。 但是,教育领域一旦有风吹草动,人们就闻风而起,议论纷纷,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态势。就像下面的两件事: 最近,广西教师招聘遇冷,引发了广大网友们和教师们的热议。纷纷争先恐后地分析、猜测、评判,热度一直持续不减。 年轻人不愿意从教,其根本原因在哪里?教育到底怎么了?失去吸引力了还是年轻人的眼界高?是工资待遇差还是工作不易干? 甘肃8岁女生受伤害,也是轰动了整个媒体,女学生的命运牵动着所有网友们的心。大家纷纷口诛笔伐,要求严惩凶手。认为这样的教师不配为人师,这样的教育工作人员必须付出代价。不断地质问教育应该注重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还可以相信为人师表的教师吗? 人们为什么那么高度关注教育领域的事情呢? 〖二〗深刻解析。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思考:教育怎么了?没有吸引力了? 我认为:根本原因不全在教育,而是教育需求与物质需求发生了不该有的碰撞。 (一)教育现状。 教育摊子大,出了点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一棍子打死所有人。 例如,反映学生、教师负担重,那就减负;谁体罚学生,那就处理谁;哪个教师有偿补课就处理哪个教师;谁违规晋级,就取消其职称;不能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也可以设法解决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现象。绝对公平,没有问题的单位,世界上就没有。 (二)教育需求。 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上学,只要能够学好,怎么做都愿意。 于是,出现了择校热潮:名牌公立或私立学校真是一位难求,购买昂贵的学区房,就是为了孩子上学。还有天价补习班:辅导学生30分钟,就要500元人民币。就是这样,家长也愿意,也乐意。说明了人们的教育需求和意识非常浓厚,追求优质教育的愿望持续升温。 所以说,教育领域稍微有点风出草动,人们便急急忙忙赶来"嘘寒问暖",好不热闹的场面。 (三)物质需求。 网友们都知道,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而,各地教师工资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工资相对高的地方消费水平必然高,工资相对低的地方消费水平一定低。折合计算起来,工资待遇水平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可是,就是有一部分人片面地认为,农村或者小城市教师工资收入太低,还不起房贷车贷,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于是,出现个别教师辞职下海经商、年轻人不愿意从教而选择到大城市任职的现象。 而事实证明,一些人辞职之后非常后悔,因为从商与大城市工作也都是困难重重,极其不易成功的。这时候知道从教的好处,想回来继续从教已经晚了。 这就是追求物质生活的现状。 (四)二者的碰撞。 一方面是家长们对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的需求,纷纷需要优秀教师和优质学校;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年轻教师为追求完美的物质生活而不愿从教辞职下海。教育需求与物质需要发生了不该有的碰撞。 (五)解决之道。 1.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教师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更加重要的是教书育人。 2.缓解家长们渴望值过高的奢望。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国际国内权威机构研究发现100%的孩子都在上学,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不足90%。 3.提高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是提高教育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看完之后,你知道如何选择了吗? 年轻教师留不住,有能力老师频频辞职,公立学校失去吸引力,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工资待遇低。 象一般的小县城,才毕业的大学生也就2000多元,学校福利待遇也很少。这样的薪资水平可能还没有部分大学生在大学一个月的生活费多,怎么可能吸引他们? 第二:公立化学校行政化严重,好多年轻人可能感觉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 公立学校条条框框多,各种检查活动多,形式主义相对较严重。年轻教师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思想的展现。这一点在公立学校确实难了点。 第三:职称制度让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现在大部分学校老教师还比较多,并且职称多数已晋级。年轻教师想评高一点的职称极其困难,连名额可能都没有。再者职称制度本身也存在好多弊端。这对年轻老师来讲,对对教师这个职业会更失望! 第四:现在各种招聘考试很多,有能力有才学的外出的机会较多。 现在各行各业招聘考试非常多,包括各地公务员考试,几乎年年都有,有知识有才华的年轻人机会摆在面前,没有理由不出去。 第五:老师这个行业职业发展有限。 教师这个行业职业前景不是那么好。再大的学校也就一个校长,当选机会非常渺小。如果往名师方向发展,机会也很小,因为名师骨干也有比例限制。所以基本是从上班就能看得见退休,这对年轻老师来讲也是很致命的打击! 第六:老师目前地位相对还较低。 从网络媒体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随意谩骂老师攻击老师的人非常多,而且不用承受任何责任。家长打老师也是家常便饭。什么原因都能给老师扣帽子。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老师没认真教;孩子暑期溺亡,是因为老师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孩子抑郁自杀,肯定是老师欺辱了学生等等。整个社会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尊师重教风气,导致老师地位相对低下! 当然,辞职的老师一定是有了比老师更好的工作。 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身边各阶层富豪层出不穷,这对于大多数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大学生来讲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他们不甘心平凡,不甘心贫穷,想趁年轻拼一拼,搏一搏。从这个方向来看,年轻人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青年教师更是未来教育的希望。怎么给青年教师提供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怎么给青年教师更好的职业规划和前景?怎么吸引有才华的年轻人从事教育事业?怎么留住有才华的青年教师?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急需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