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假托神道明哲保身
一直以来,张良身体素质不太好,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到关中以后,天下大定,张良就假借生病,整天关在家里,不出门。
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开始从皇帝的老师转变逐步变成皇帝的宾客身份,平时遵循着可有可无的、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朝初期刘邦消灭掉异姓王爷的的斗争中,张良很少参与谋划。
公元前197年,汉朝皇族内部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想换掉太子。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发现吕后有异心,想要灭掉他称王的迹象,因此想要废掉太子孝惠(吕后的儿子),改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做太子。
朝廷里的各路大臣,都争相向刘邦进言,但是没有一位大臣能改变刘邦的意思。眼看太子位即将被夺走,于是吕后向智囊张良求救。
张良考虑到太子的位置,事关重要,不可能随便更立。再加上当时天下刚开始安定,汉朝统治根基还不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着现在这种状况,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
考虑到这个大局,于是张良对吕后说道:如果仅靠着口舌之争是保不住太子的,商山有四位老人,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全部八十来岁,节义清高,不接受汉朝给的爵位,隐居在山林之中,皇上邀请都不来。假如太子能弯下身躯请这四位老人出山,以后出入宫让他们跟随,皇上一问就知道了,知道后太子的位置就稳固了。
事情果然像张良说的发展,刘邦知道跟随知道太子的四位老人就是自己请不来的隐士,如今是太子身边的人,可见太子已经成熟,势力强大,不能轻易废掉他。从此以后再也不提废太子的事。太子保住了位置,吕后对张良也更加敬重。
因为张良功劳大,汉高祖刘邦让张良自己选三万户做食邑。张良牢记,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古训,坚决辞谢了三万户的封赏。只请求把留地封给自己,刘邦同意了,从此张良被称作留侯。
张良深知功成身退的道理,又目睹韩信、英布、彭越等异姓王的下场,决定远权利中心,从此退隐,以免功高震主,不得善终。又因为身体一直比较弱,所以他放弃人间事,想要云游四海隐居修仙,祈求长生。张良在退隐之后,离开都城,寻找师父黄石公,从此离开了朝廷。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里面对张良这样评价:
张良素多病,从上入关,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辩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加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阳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房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