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颛顼发明的。
  有人可能不认识颛顼这两个字,颛的意思是圆头胖脑,顼是饰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头戴玉的人。
  颛顼(zhuān xū)中国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一,姬姓,号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
  颛顼生于若水,生活在穷桑,后封地于高阳。后来称帝。废除鸟官制,建立五官制。并把少昊创立的八卦历废除,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和生活需要,创立了更为科学实用的颛顼历法。
  颛顼历法以孟春为一年的开始,正月初一为立春。一年分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每年的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共十二个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的雏形和基础。
  汉初的历法基本沿用颛顼历法,颛顼历法是一种四分历,以365日1/4日为回归年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司马迁等受命造汉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
  这时候"二十四节气"基本创立完成。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北斗的运行方向。北斗的运行与二十八宿配合,组成了一个科学的历法和天象体系。
  2016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闰年创立于古代帝尧,精确算法创立者是祖冲之。
  闰年概念有史记载,最早出现在《虞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孔传:"一岁馀十二日,未盈三岁足得一月,则置闰焉。"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准确的闰月方法。
  在古代一直沿用的是"一章"十九年里七个闰年的计算方法。也就是十九年里有七年是十三个月。这个算法用了一千多年。不过这个算法不够科学精密准确,祖冲之根据《元嘉历》和古历,加上自己的观察试验计算,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内一百四十四闰的新算法。
  而且首次提出"岁差"和"交点月"的计算使用。终于创造出了当时最新历法《大明历》。
  据传说,二十四节气是黄帝之孙颛顼发明的,闰年是尧帝做出来的。传说不一定是真的,我国古人好把好事都集在名人身上,这样便于流传。二十四节气的发明不是一天完成的,也不应是个人成就,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数代人观察实践研究总结的结果。闰年的精确计算应是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充之。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这一点可以无疑问。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同岁月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切随岁月而生,一切随岁月而逝。一部历法史,也是人类变化史。科学历法的制定,说明岁月并不神秘。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依节时而为,顺于天道而成。我国古人很早就观察天文,制历法了,这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关于天文历法,关于节气及岁月之闰,都有许传说,而且还是神话的,这可信又不可全信。节气历是先从物候历再到天文历的。我国的历法是经历不少沿革与争议的。在先秦历法中,先百夏商周历法,其中有四分历,古六万。到了汉至明清,又有太初历,大衍历,十二气历,授时历,崇祯历等。在历法之争上,有太初历之争,大明历之争,开皇历之争,大衍历之争,崇祯历之争,时宪历之争等。
  二十四节气来历,敢于肯定的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不应是只有一个人的发明,是集体的经验智慧完善后总结而得。闰年比较精确算准之功归功于祖充之是对的。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先测定二分二至,再到四立再及其他。最先是利用土圭测日影法确定。如今河南嵩山脚大还保留有最古老的"周公测量台",就是最好佐证。
  二十四节气不是某个人的发明,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历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应该说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通过人们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于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太初历》并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
  同样的道理,闰年也不是某个人的发明,它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二十四节气和闰年都是我国古代历法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
  二十四节气和闰月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创立的,不是哪个人研究和发明出来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
  最早的时候,一年分为春、秋两季,到了周代才进一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大约二千五百年前春秋战国时代,逐渐有了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以后又经过不断补充、完善,到西汉时期就已有了和现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了。
  二十四节气在中国历法上占有重要地位。按阳历,二十四节气排列为:
  二月:立春、雨水;
  三月:惊蛰、春分;
  四月:清明、谷雨;
  五月:立夏、小满;
  六月:芒种、夏至;
  七月:小暑、大署;
  八月:立秋、处暑;
  九月:白露、秋分;
  十月:寒露、霜降;
  十一月:立冬、小雪;
  十二月:大雪、冬至;
  一月: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同农业生产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从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立"字就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将临;
  夏至、冬至的"至"字则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来;
  春分、秋分的"分"字,即是平分的意思,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于夏至和冬至的中间;
  雨水表明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清明则表示天气晴和,万物滋生;
  谷雨标志着雨量的增加,谷物茁壮成长;
  小满表明麦类等夏熟作物即将成熟;
  芒种则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和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谓"三伏"就是这个时期;
  处署的"处"字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表示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表示天气转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结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直至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是一年最冷的季节,人们一般数"九"来说明这一时期的寒冷程度。
  为便于记忆,广大群众还将其编成歌诀广为流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闰月
  我国古代的历法不是纯阴历的,而是阴阳历。
  阴阳历平年十二个月,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叫"大尽",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叫"小尽",全年354.355天。而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天,全年天数与太阳年365.2422天相差约十天二十一时故须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古人很重视置闰,置闰可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并和自然季节大致吻合。所以《尚书·尧典》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从现有文献看,殷周时代已经置闰,闰月一般放在年终,称为"十三月"。当时置闰尚无定制,有时一年之中闰两个月,所以会有"十四月"。春秋时代就没有这种情况了。秦至汉初在九月之后晦日已西,称为"后九月",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后九月晦日已酉,至长安,舍代初以十月为岁首,以九月为岁末,所以闰月置于年终。上古也有中置闰,如闰三月、闰六月之类。当闰而不闰叫做"失闰"。
  感谢阅读!我是"当文化插上翅膀"!
  农历起源传说从三皇时起,至夏朝定型,以太陽轨道做依据,从立春日开始,分成二十四节气为一年,以干支和节气计时,一年约366天,也叫夏历、干支历、农历、太陽历等…到了春秋时期,又以月亮轨道做依据,一朔一望为一月,一年十二个月,叫做阴历、朔望月、太阴历,月、日以数字计时(年份仍以干支或以年号),一年约为354天…
  中国历法实际是太陽历与太阴历合用,凡阴历月份只有节没有气的,就得重复过一次,称为润月,有润月的一年约有383天。(中国历不称润年而称润月。)
  节气与公元纪年的西历(公历、新历),都是根据太陽运行的轨道制定,所以历时最接近。中国是辛亥革命后才引进的西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才停止使用民国国号,一律以公元纪年和中国农历一同使用。
  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在2016年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第五大发明’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因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历经几千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从气候学角度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的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规律,凝聚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观点及方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把全年分为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等,以反映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朴素认知,农耕时代中国农民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活和生产,这种科学认识然后又远播海外各大洲,影响了全世界。
  "以现代气象学的观点来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二十四节气’虽没有从这些角度去解释,但也从自然现象中反映出中国古代民间对气候的认知,客观反映了我国独特的气候特点,比如四季分明等。
  《夏小正》一书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记载的内容和观察,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系统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地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以及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陶寺古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原始社会末期,比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公元前1680年)还要早近500年。随着山西襄汾陶寺古观象台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尚书·尧典》中的记载,这说明中国人观测气象比西方早了500年。
  那么为什么要设计出闰年呢?
  据考证,最早在一年365天的历法当中加入"闰年"这个类似概念的是埃及帝国,他们希望在使用太阳历的同时确保历法与季节不脱节。
  之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尤利乌斯·凯撒基于埃及的历法,创造出一年12个月365天的历法。在这之前,人们主要用一年355天的历法,每两年就插入一个月。虽然这个历法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研究发现一年其实大约为365.24天,因此凯撒创立了每4年一次闰年的办法来修正,他也因此被成为"闰年之父" 。
  在格里高利历和闰年系统下,现代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日历与季节周期保持同步。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努力让民用历、宗教历和农业历与太阳年同步。最终,人们通过增加"闰年"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难题。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再过3300年,这个问题又会出现。
  闰年如约而至:本周六,也就是2月29日,是一个闰日。历法上的这一奇怪现象(几乎)每隔4年就会出现一次。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在尝试让日历与自然年同步,可惜事与愿违,反而引发了很多混乱。直至闰年出现,才补回了失去的时间。
  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并不是完整的365天,而是365.24219天。
  回归年——地球公转一圈的真实天数(近似)
  但是谁会想在365.24219天的时候庆祝新年呢?
  于是我们把零头去掉了,把一年的时间统一为365天。但是,这个零头是多少呢?0.24219天大概等于5.8个小时。也就是说,我们每年都少过了5.8个小时。
  时间都去哪儿了?这就是答案。
  不过,时间等于金钱,这个道理很早就有人想明白了。于是在公元45年,古罗马独裁者凯撒皇帝针对每年丢失的5.8小时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 我们先随便过个3年,不管那多出来的5.8个小时。到了第4年,我们把这些没过的时间加起来,凑出一整天安排在二月份里。"
  就这样,闰年和闰月出现了!
  凯撒虽然是拍脑袋想出这个方法的,但是你别说他这么做还挺有道理。
  如果我们一直忽略每年少过的5.8个小时,那么100年后,我们的"日历年"和"真实年"(或者说回归年)之间就差了25天!也就是说,每个世纪我们就会少过将近1个月的时间。
  在古代,我国历法家一向把十九年定为计算闰年的单位,称为"一章",在每一章里有七个闰年。也就是说,在十九个年头中,要有七个年头是十三个月。这种闰法一直采用了一千多年,不过它还不够周密、精确。
  公元412年,北凉赵厞创作《元始历》,才打破了岁章的限制,规定在六百年中间插入二百二十一个闰月。可惜赵厞的改革没有引起当时人的注意,例如著名历算家何承天在公元443年制作《元嘉历》时,还是采用十九年七闰的古法。
  祖冲之吸取了赵厞的先进理论,加上他自己的观察,认为十九年七闰的闰数过多,每二百年就要差一天,而赵厞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闰的闰数却又嫌稍稀,也不十分精密。因此,他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内一百四十四闰的新闰法,这个闰法在当时算是最精密的了。
  除了改革闰法以外,祖冲之在历法研究上的另一重大成就,是破天荒第一次应用了"岁差"。
  祖冲之在历法研究方面的第三个巨大贡献,就是能够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为"交点月"的日数。
  祖冲之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终于成功制成了当时最科学、最进步的历法——《大明历》。这是祖冲之科学研究的天才结晶,也是他在天文历法上最卓越的贡献。
  2020年,真是个特别的年份,闰年、闰月,都有了。希望一切能好起来,在这个特别长的一年里。
  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在世界国际气象界中,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目前,提起这事,说是远古黄帝之孙颛顼发明的农历"二十四节气"。确切地说,应该是古老的农民从长期农耕与生活中认识提炼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后来引起帝王颛顼重视,组织识字的人,把农民所观察到的天象,进行了精细化的整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具体是谁?哪个人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现在无从考证。因此,现在我们就把这事归于原始社会帝王颛顼。
  颛顼创立了"颛顼历法"。他根据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现的这些现象,发明的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组织人力物力,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简易的二十四节气历法。
  "颛顼历法"不复杂。它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其中一月至十一月为三十天,十二月为三十六天。一年又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又分为孟、仲、季三个节气,四季就有十二个节气,基本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雏形,为以后细化二十四节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一个大体过程。
  "颛顼历法"给后人带了许多便利,并可利用开发的潜质。古人在使用"颛顼历法"发现一些新的现象,例如六个大月各三十天,六个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355天,因此,古人叫"大月"是"大尽"即"大尽月","小月"是"小尽"即"小尽月"。又发现阴历与阳历天数的差距,如农历即阴历朔望月,朔望月每月29.5306天,其全年天数与阳历即太阳年全年天数相差十天二十一小时,无形中又冒出来一个闰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为此,又出现了如何解决闰月的问题。
  战国末期《尚书·尧典》中说:"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是说春秋中叶后规定,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加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在这之前是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自从有了这个规定,一切都按新规定行事了。
  根据记载,单纯地讲二十四节气来历,有书籍文字记载的应该是始于春秋,确立于秦汉。并不是某一个人创作发明的,确切地说是农民经验,通过文人用文字完善总结出来的。
  闰年又是谁研究出来的?应该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祖冲之。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善的,从"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到"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闰年之说在民间流传的时间也是很长的,从春秋时期就有了。不过研究得不透,有很多问题解释不通。祖冲之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再研究,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天文学家。
  祖冲之创作了《大明历》历法书籍。《大明历》打破了"十九个年头中,要有七个年头是十三个月"之说,提出了三百九十一年之内,有一百四十四闰的新闰法,前所未有地首次应用"岁差",以求出历法中通常称之为"交点月"的日数。这在当时来说是最科学、最进步、最精密的历法了。
  总而言之,农历"二十四节气"是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共同发明的。闰年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祖冲之研究出来的。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世界上只有中国才有的一种对季节的划分,在古代的中国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为什么中国会产生二十四节气?
  中国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农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收割都必须不违农时,也就是必须在合适的时间里进行,才能有好的收获。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其他以农业为主的古文明没有产生出二十四节气呢。
  这是因为像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这些古文明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温暖湿润,冬天没有严寒,因此农作物的耕作时间不会受到太多限制。而中国不同,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冬天气候寒冷。因此春天什么时候播种,秋天什么时候收割都必须严格的按照节气来进行,否则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这样一个重要的发明,却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中国古代先民历经漫长的时间和实践慢慢总结出来的,就好像木结构的房子、陶瓷制作等,也都是集体智慧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中国古代用的是阴历,可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来走的,比如每年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是固定的日期,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阴历对农业生产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按照太阳历,即太阳的高度,才能指导农业生产。
  因此,古人将太阳历中的一年平均分成24等分,每一等分规定为一个节气。古人并没有我们今天的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认识,所以他们是根据北斗七星的方位变化来划分节气的。
  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名称如下: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
  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立冬、小雪
  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古人在按照节气来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总结出了很多诀窍,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白露忙耕地,秋分把地翻"等,形成了宝贵经验,在古代世代相传。闰年是怎么来的?
  首先,闰年也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历史上就算有人发现有必要规定闰年,也早就湮没于历史洪流中了。
  现代意义上的闰年,是为了补齐阳历上的误差。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日5时48分46秒,而一般的年份是365日,每过四年,多出来的时间合起来约为一天,因此每四年便在这一年加一天。
  但中国古代的闰年并不是这么规定的。
  我国古代按照农历,每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30天,这样一年与阳历一年的天数差5天多,于是每隔2到4年,会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做闰月。而闰月加到一年的什么时候,则需参照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加有闰月的那一年便称为闰年。
  同样,中国古代的闰年也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也是根据老百姓的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而后由国家来定的。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好的问题。
  您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个,节气和闰年。
  先说第一个,"农历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这里指出您的两个错误:一是农历的提法有误,中国历法分为阳历和阴历,而且是阴阳合历,农历不是标准提法。一般来说,农历就是阴历,是初一十五,是以月球为视角,反映的是阴晴圆缺;阳历是以太阳为视角,二十四节气不是农历而是阳历。
  二十四节气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个回归年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的二十四个结点日,它是阳历,不是阴历。相传是黄帝发现的(不是发明),其实更早。
  闫年还是阳历。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5.25日,四个太阳回归年就多出一个整日,闫年是366日,四年一闫。
  闫年同样不是发明,只是发现,也是黄帝以前的事了,至少是五千年以前。
  这标题本身就有问题,二十四节气不存在谁发明的问题。我认为中国长期以来就是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气候是影响农业收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提炼总结逐步形成了一个个对农作物及人们生活有影响的时节或节气,又由于中国虽是农耕国家,但却一直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非规模化大农业,也就难以形成系统的农历历法,后来经过西方传教士们(利玛窦、汤若望等)将这些时节或节气与西洋的历法相结合、梳理,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归纳出来了现在的二十四节气。所以这也是诞生在中国的人类文明成果之一。

CBA周琦空降四川,徐杰生病已回老家休养,曝姚明安排家人出国CBA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季后赛的名额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接下来给大家带来CBA三个新消息!消息1周琦空降四川!结束了世预赛最后一个窗口期的比赛,周琦也没有回归澳大利亚NBL,而肖苒委员建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药企共同设立创新药研发基地未来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谢青)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医疗和生物医药产业,这也为科研创新带来新机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加拿大称不会强迫中企减持另外三家矿企股份,前后矛盾为哪般近日,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乔纳森威尔金森(JonathanWilkinson)在出席一次公开会议时表示,加拿大不会强迫国内三家大型矿业公司的中国国有投资者减持股份,因为此举将带来政策返乡创业新羊倌电商闯出羊关路33岁的刘国宁,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一名羊三代。2015年,他返乡创业,拿起了新农具,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家乡的羊肉。八年来,他的网店年销售额从最初的50万元增长到一亿元,在山沟里闯出老中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由于资源禀赋技术等因素导致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老挝需要与别国进行贸易往来,以利用国际资源实现资源优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越来越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因此,老挝与中国的贸易不论进展超预期!雷军透露小米造车最新进度已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每经记者董天意每经编辑裴健如小米汽车,已呼之欲出。据新京报贝壳财经3月6日报道,小米方面透露,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北京团全体会上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俄方发布!人民币占比飙升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1日报道,俄罗斯央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人民币在俄罗斯对外贸易结算中所占的份额飙升,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玩家与此同时,美元和欧元在俄罗斯外贸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大幅透视中山镇域经济谁在撑起中山脊梁火炬开发区是广东14个国家高新区之一。图为火炬开发区中心片区。在中山北部,家电产业成为镇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主线。图为东凤镇一家电企业生产线。从总量上来看,火炬开发区扮演了中山经济墨西哥,宝武来了!宝钢工程与墨西哥阿塞雷罗钢厂新建厚板连铸总承包合同正式签订宝武国际化战略又有新斩获!近日,宝武一级子公司宝钢工程与阿塞雷罗钢铁集团公司(简称GASA公司)于墨西哥圣路易斯市正式签订高质量发展蹲点日记丨一个农业大区的制造业发展招式新华社天津3月10日电一个总投资15亿元年产20GW的光伏胶膜项目签约,一家钢铁巨无霸老国企踏上智慧创新之路,一家深耕石油钻采装备精密铸造的乡镇企业正谋划着走出国门走进天津市宁河区荐股防骗提醒315全民季引言理财的矛与盾,我们都要掌握好理财创业教育,既包含了矛,也包含了盾。什么意思呢?矛是我们用来提升理财创业认知,获得生钱资产的能力。盾,则是我们用来保卫自己,家庭,乃至
旅游名城西双版纳的房价现在为何断崖式下跌?炒作高铁概念,相对海南房价西双版纳房价看似便宜,实际问题在于西双版纳整个单一的旅游城市,没有工业,没有就业岗位,外地年轻人来了除了告庄摆夜市摊,开出租车,坑蒙拐骗老乡来买房还能靠什中国60周岁以上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年死亡率分别是多少?身边的同事朋友很多人英年早逝,我一直对网络上人均七十几岁的平均寿命存疑。大约估算,人均寿命到七十岁就很不错了,老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生活好了,很多人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甚至更高,想找个和海南气候差不多的小城生活,哪个小城适合?我老家湖北,在深圳工作,已快奔5了,我冬天特怕冷,夏天也怕热,老家冬天冷夏天热是回不去的,深圳热的时间太长,冬天有一个月也湿冷,房价物价太贵,也并不适合养老。所以五年前就开始寻找几海南买房哪个片区升值潜力最大?买东不买西,买南不买北。说的就是候鸟。早五年在三亚买房的都赚了。现在人最主要是限购,中国有钱的太多了。我在三亚呆了5年,也是发展的最快的5年,房价,物价,都是这几年起来的。媳妇在三为什么乡村教师多了600元补助,师范应届毕业生都不大愿意来?这个问题本人有发言权。本人是八四年毕业的老师范生(高中起点),二0二二年元月退休,三十八年教龄。是乡村人,退休前是中学高级教师。退休前身边同事大多是应届毕业的师范生,小姑娘很多。先从北京自驾去新疆怎么走合适?京新高速可以省1000多公里路程。北京张家口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巴彦淖尔额济纳(高速出口叫达来呼布)骆驼圈子(和G30连霍高速并线)。其中,巴彦淖尔到骆驼圈子,很多服务站没有营业,315曝光禹州粉条全行业造假,对当地粉条产业影响有多大?这一曝光,就把禹州红薯粉条积攒多年的名声,基本毁掉了。原来人们口中的禹州粉条,是真正红薯粉条的代名词,人们相信它的真。这一下,人们才知道,原来禹州粉条不含红薯淀粉,全是木薯粉和玉米问一下退休友友们,办理完退休手续后多久能拿到第一个月的养老金?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楼主您好,办理完成退休以后,多久能够拿到第1个月的养老金呢?这个时间是不能够完全确定。因为有些地区所采取的这个养老金的发放模式不相同,可能拿到养老金的时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选一个作为居住地,你会选哪一个?为子女教育计,选在上海。为生活惬意计,选在广州。首先去掉北京,不予考虑,因为没有希望能成为国家级领导人,就不去京城奋斗了哈。而且,北京的自然气候,俺是不喜欢的。深圳是个拼搏赚钱的地我想报考事业编制,但是我爸爸被行政拘留过,会影响政审吗?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老人,长期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政审工作,负责任地告诉你报考事业单位,父亲被行政拘留一般不影响政审和录用。熟悉体制的人都知道,报考事业单位在政审方面本身比公务员要宽松。事业单位的职工什么情况下会被辞退?做为工作多年的公职人员,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就总体而言,我国的国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体等提供公共事业服务和智力支撑单位工作。与公务员相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