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巴巴成功回到香港上市,上市首日市值便突破4万亿人民币,超过了腾讯3.2万亿人民币的市值。不过,却有网友提出,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成功的公司,大股东却为外资(软银)持有,大头的利润被外国人拿走了,这对国人始终是一大遗憾!马云是一个传奇人物,拥有顶级智慧,为什么阿里巴巴不设法抛开软银呢? 实际上,马云曾多次试图从孙正义手中回购股票,孙正义坚决不答应。从表面上,马云与孙正义关系还不错,但是只要提出要出卖阿里股票,孙正义一向是毫无商量的余地。在孙正义看来只要软银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绝对不会抛售阿里巴巴股权的。截止201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提供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年报显示,软银是最大股东,占股25.6%;Altba(雅虎母公司)9.4%。最大个人股东为马云,占股6.2%。 那么,马云是否可以强行抛弃软银,另外成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呢?显然不可能。第一,当初互联网泡沫崩溃,大批互联网企业处境困难,国内没有人愿意投资阿里,只有孙正义独具慧眼,慷慨投资。如果1999年阿里拿不到这样大笔投资,能不能生存下来,都是个问题。如果现在阿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后,就强行抛开软银。软银肯定会在国际上提起仲裁或者诉讼,赢得胜利是毫无悬念的。那不仅是对阿里巴巴,甚至对中国企业的信用,都会形成重大打击。 第二,当年支付宝要从阿里巴巴脱离出来,因为不脱离拿不到金融执照。软银和雅虎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以支付宝33%的权益,才同意支付宝脱离阿里独立的。可见,软银和雅虑还是能够顾全大局,牺牲一已之利的。与此同时,当年马云提出同股不同的股权架构时,是要让管理队在阿里巴巴拥有绝对话语权,软银和雅虎也并没有反对。因为孙正义并不是经营者,而是风投,是财务投资者。孙正义不会经营任何一家具体的公司。如果你硬要他控制公司,他还要自己去物色职业经理人呢。 第三,如果阿里巴巴要抛开软银,重新开电商品牌,那么就要抛弃掉所有资产。因为法律禁止控制人同时经营多家公司。如果你A公司是卖服装的,就不能另开一家服装店买衣服。这是违反公司法的。阿里现在不可能抛弃软银,因为阿里巴巴马云等还有十八罗汉的益,还是企业实际控制人和经营者的利益。 此外,阿里巴巴如果抛开软银,去开一家新的电商网站,那孙正义正好白白的获得现有的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估计软银很乐意,阿里巴巴马云肯定不乐意了。从目前看来,软银没有谋求过阿里巴巴的控股权,即使股份占比过高也不会去做。而马云则认为除非他自己想要退出,否则软银这种只想财务投资的方式,也随它去吧。 第四,马云与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格局不同,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除了利润之外,还要获取广泛的社会效益。虽然软银拿走了大笔股票收益和利润,但是,由于软银孙正义当年的慷慨投资,使阿里巴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无疑也推动了中国电商业的发展,同时使得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两个方面,中国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而阿里巴巴在阿里云方面也大大推动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饮水要思源,没有人家软银、雅虎的国际资金的投资,中国的电商和移动支付根本达不到目前发达的程度,现在软银只要一个财务投资的要求,只能让他成为阿里的大股东。 阿里巴巴和马云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人,他们不会抛下当年重金投资阿里巴巴的孙正义,这样负面影响实在太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説,孙正义不但造就了阿里巴巴,还使中国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何况,孙正义虽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但并没有谋求阿里巴巴的控股权的意图,软银在阿里巴巴只是一个财务投资者,所以双方二十年相处下来关系还算不错。既然孙正义想一直持有阿里巴巴的股权,就随它去吧! 已经这么做了啊,成立了那么多公司,蚂蚁金服什么的,独立出来,开始用的都是阿里的资源包括其他股东的,结果做出来却是独立的,占用了原来股东的资源,却和原来的股东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任何一个公司的老大做了其他人却没什么好办法的事情。 更绝的是最大领导把人和业务转移,慢慢移到新公司,原来的公司就剩一个空壳子,甩掉其他合伙人一样,只不过阿里不能做的这么绝。 阿里巴巴不可能抛弃软银,除非哪一天倒闭破产了,原因如下。 1.知恩图报 当初阿里巴巴和淘宝还没有成势的时候,马云十分缺钱,找了一圈在国内找不到愿意投钱的人。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孙正义的软银集团给阿里巴巴投了3000万美元。这笔钱不仅在当时数额庞大,更是一笔救命的钱。可以说如果没有当初软银的投资则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巴巴,马云也不会成为中国前几大富豪,没准现在又回去教书了。 知恩图报是每一个人应有的基本素质,更何况软银几乎不干涉阿里的经营,没有对马云有任何的威胁,是一个纯粹的战略投资者。马云更不用滑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种抛弃"恩人"的事情。这世间一切的背叛无非是由于利益纠葛,阿里和软银之间不存在。 2.股权架构决定了不能随便抛弃 软银是阿里巴巴的股东,而且是最大的股东。对于公司而言,股东就是所有人,是公司的所有者。什么董事长、CEO之类的都只是股东请来帮助打理公司的打工皇帝而已。有的公司创始人、大股东、董事长、CEO为同一人,最重要的身份其实还是大股东。 所有公司的重大决策都要拿到股东大会上去表决。阿里巴巴的一切涉及核心利益变更的决策也要在股东大会上表决。虽然马云是阿里的合伙人,在经营上拥有非常大的权力,但涉及股东利益的事情还要由大股东说了算的。在软银投资阿里时一般会签署股东权利协议,其中对损害股东利益的事项,大股东是有绝对表决权的。 因此,除非马云净身出户,否则阿里现在建立起来的各类资源和优势根本就带不出去。 3.重新建立新的电商帝国是几乎不可能的 马云可以选择从阿里净身出户去打造一个新的"阿里",但仅仅存在于理论上成功的可能。如果现在的电商领域仍然只有阿里一家独大,那也许还好办一些。可现在除了阿里以外,还有京东、拼多多、苏宁易购这样的电商巨头。他们做梦都想看到阿里出点事情,一旦阿里发生了动荡,几大电商平台会迅速瓜分阿里丢掉的市场。到时候很可能出现老阿里和新阿里均会败的一塌涂地的情况。马云才不会做这样自毁长城的事情呢。 4.没有劳师动众的必要 重新成立一个的新的公司容易,要把它再做那么大就很难了。马云的年纪也不小了,要他重新来过根本没那个必要。阿里现在要做的是巩固电商老大的地位而不是瞎折腾。 以上答复希望对你有用,欢迎关注、点赞 王五说财 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没有软银,不会成就阿里巴巴的成功 软银投资阿里巴巴是1999年,你可以从时间线倒带回去,那时候的电商行业已经是红海了,当然是那个时期的红海。在线购物用的人少,不方便,产品少,客户少。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当当网是99年,当时还有易趣网,也是99年,还有eBay是95年,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商还有8848电子商务。京东成立是在98年。 阿里巴巴既不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电商,也不是当时在国际上知名的电商。实际上当时大家觉得可能性反而在亚马逊,或者当当网和8848身上。那时候叠加各种讨厌插件的易趣网都比阿里巴巴要吃香和响亮。但是偏偏软银孙正义看得上阿里巴巴,2000年科网泡沫破灭,正是有了孙正义的投资,阿里巴巴才度过了那个艰难时期,那段时期,8848电子商务就倒下了。8848也得到了IDG的200万融资,但是最终各种原因叠加,逐步退出了大众视野。 所以,你很难说是谁成就了谁。历史大多数由胜利者书写和主导,而阿里巴巴很明显,是突围者,胜利者。8848、易趣和当当则相对黯淡。这里面,软银的投资就是关键一环。 软银孙正义经常收购的时候会威胁创始人:"如果你不接受我的投资,那么我就投资你的竞争对手。"如果阿里巴巴想要另起炉灶,那么很有可能,如今在前台的就不是阿里巴巴。同业竞争也是禁止的 如果阿里巴巴要抛开软银,重做电商,那么就要抛弃掉所有资产。因为法律禁止控制人同业经营多家公司。你A公司卖鞋子,你不能另开一家A公司卖鞋子。这是违反公司法的。所以阿里巴巴不可能抛开软银,因为阿里巴巴马云等十八罗汉当时还是实际控制人,经营者。你若是抛开软银,则意味着孙正义白白的获得现有的淘宝和阿里巴巴B2B网站。软银是很乐意,马云肯定不乐意。软银作为一个投资人,举动还是谨慎的 软银没有谋求过控制权,即使股份占比较高,并且用协议方式定死了,马云是绝对控制者,除非他自己想要退出。这遵循了风险投资人术业有专攻的做法。 孙正义不是经营者,他是风投,他不会经营任何一家具体的公司。即使控制公司,他也要物色代理人。饭店老板直接做厨子,那是小饭店。大饭店都有明确的分工。这个社会之所以现代化,关键就在分工。马云经营者做经营,孙正义投资者做投资。谁离开谁都不行。 马云不能做得太过分!阿里巴巴也需要商业信誉!!软银可以现在自己离开,而不会被逼走!!! 阿里巴巴的发展离不开软银的支持,如果阿里巴巴直接抛弃软银,那么阿里巴巴的信誉也就扫地。阿里巴巴在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引进了软银的战略投资,现在阿里巴巴自己发展好了,就要把自己引进的战略投资者抛弃,肯定不现实。 一、害怕的不是软银,而是阿里巴巴 其实现实情况,不是阿里巴巴抛弃软银,而是软银早想把马云等十八罗汉给抛弃了。这样,软银才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但是,由于马云在引进软银时,为了保护自己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才在高人的指点下给阿里巴巴构建了AB股。这样在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马云即使只拥有阿里巴巴很少的股份,也能绝对控制住企业的经营权。 而软银只能依靠自己在阿里巴巴所占的股权,进行分红。其实害怕的不是软银,而是阿里巴巴。 二、软银可以离开,但不是现在 孙正义的投资眼光可谓是毒辣。在软银拿出千亿美金投资阿里巴巴的时候,肯定对于阿里巴巴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在那个年代,机会还是很多的。手握巨资的软银,肯定可以选择的项目也有很多。孙正义之所以选择入股阿里巴巴,也是看好电商的未来。 软银作为战略投资者,其实只要他们可以获得合适的利益,让他们离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虽然软银从阿里巴巴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但是,对于风投来说最大的回报,还是在阿里巴巴上市以后,套现离场。软银可能会卖掉他们所拥有的股权,但却不是现在! 三、软银需要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同样需要软银 软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的影响力还是很厉害的。在资本市场里面,软银的地位也是很高的。软银涉足的领域主要也是在IT产业。作为影响力十足的风险投资公司,软银可以给阿里巴巴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现在阿里巴巴和软银更多的是一种合作的姿态,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利用对方的资源。这样的合作方式,不管对于软银还是阿里巴巴都是一件好事。 四、阿里巴巴正在面临难得的机会 本来按照预期,阿里巴巴上市以后,公司的股权结构也会发生变化的。而作为最大的股东,软银的股权也会被稀释的。当然,软银也在在合适的时候,逐渐套现离场。但是,由于国内监管政策的变化,阿里巴巴的雄伟计划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了。 即使,阿里巴巴可以重启上市之路,阿里巴巴的估值也是降低很多。在这样情况下,马云完全可以回购部分软银的股份。也许,在阿里巴巴危机之中,也存在着难得的际遇!真是福兮祸兮,祸兮福兮呀! 小结: 阿里巴巴在自己做大以后,当然也想软银像雅虎一样,自己主动离开。不过,雅虎主动离开,马云可以回购相应的股份。而对于不想离开的孙正义来说,马云也是没有办法把软银踢出局。毕竟,软银在阿里巴巴最困难的时候,挽救了处于崩溃边缘的阿里巴巴。 其实为了弱化软银对阿里巴巴的影响力,马云也是把支付宝给独立出来了。为此马云也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然而,阿里巴巴毕竟还是注意自己的商业信誉的,很多事维持现有的平衡才是最困难的事! 不知道,在机遇面前,马云会做出什么样的抉择!阿里巴巴的未来,也不知道会走向何方! 很多创业公司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事,创业者觉得投资人股份太多或者与投资人不和,选择金蝉脱壳,另组公司经营。 这在公司还小的时候,或者还在亏损,投资人和外界看不到公司清晰未来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去操作的。但是一旦公司前景明确,收入、利润稳定增长时,就很困难了。因为投资人不是傻子,这种挖空公司,转移资产的做法其实就和偷窃、抢劫没什么区别,投资人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你这么做? 一般来说,投资人之所以是投资人,手里掌握的资源、人脉、关系、专业能力都要比创业者更强,创业者打这种小算盘,就是鲁班门前卖艺,只会自取其辱。一般的创业者也不敢这么做,大多数时候投资人不欺负创业者就已经很好了,还轮不到创业者去打投资人主意。 比如中国互联网行业,BAT三家投资了很多企业,这些企业敢糊弄BAT吗?明显不敢,惹了BAT,企业生存都难,个人以后创业、求职都是问题。 阿里巴巴也是这样,软银投资了全世界大部分一线大企业,财大气粗,在全球互联网行业地位极高。软银不仅给了阿里巴巴钱,还帮助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有了软银,阿里巴巴才会发展的这么好,走向国际市场这么成功。如果阿里巴巴不是软银投资的,可能软银会投资其他电商企业来对抗阿里巴巴。 金蝉脱壳不仅在实力上很难做到,投资人不会答应,还很影响公司信誉,商业社会,一家失去信誉的企业,还有谁敢跟他做生意。尤其电商还是一个非常依赖交易双方信誉的行业。 其实马云对软银的大股东地位也动过心思,至今也让马云声誉受到影响。王兴就说过"马云信誉有问题,损害中国声誉"。 当年马云把支付宝,也就是现在的蚂蚁金服私自拿出阿里巴巴,就曾让整个商界震惊,连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集体大跌,甚至不少后来不得不退市。后来支付宝对阿里巴巴和雅虎等股东进行了巨额现金和股份补偿,才慢慢挽回了影响。 谢谢邀请。软银有阿里26%的股份,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等于阿里巴巴每年赚的钱要分四分之一给软银,想来,题主是为阿里感到不值,这不都给日本人打工了么?干脆成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不就可以少分钱给软银了么?方法的确不错,其实很多公司都是这么干的,阿里当然也不例外,只是没有单独成立一个新阿里巴巴这么过份而已。1、蚂蚁金服当初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就是这样的操作手法 大家都知道支付宝开创了移动支付的新时代,而2014年成立的蚂蚁金服就是支付宝的母公司,这个公司就等于是从阿里巴巴独立出来的,蚂蚁金服多值钱,大家想想就知道了,蚂蚁金服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独角兽,而这么庞大的资产原本是应该属于阿里巴巴全体股东的,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软银,所以阿里巴巴把蚂蚁金服独立出去,软银和其他股东都是不同意,不开心的,但是因为阿里独特的合伙人制度,大股东不同意也没有办法,最终还是让马云给分离出去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做法在道义上市违反商业道德的,所以后来采取折中的做法,蚂蚁金服把33%的股份给了阿里巴巴,这才皆大欢喜。2、尚德施正荣、万科高管也都这么干过 很多大公司的高管,因为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是从资本角度来说,持有的股份比例又比较低,有时候就难免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所以施正荣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然后把产品高价卖给上市公司,而万科高管团队也是利用自己的决定权,通过相关制度"合理"的给自己发放高薪,这些都是管理团队利用公司资源为自己谋取利益的行为,理论上都是有问题的。3、凡事皆有度,规则之内可以做,超出规则就会失去道义 如上面所述,马云和万科高管做的事情,大家虽然觉得不合理,但是还能接受,但是施博士的做法,就是超出大家所能接受的限度了,当然这家当时如日中天的公司后来也倒闭了。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嗯,不邀自来!今天阿里巴巴正式回归港股上市,现市值突破了4万亿港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港股股王!而阿里巴巴的最新股权也曝光,目前马云个人持股只占阿里巴巴的6.1%,而日本软银公司依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为25.9%。 回答楼主的问题,马云为什么不抛弃或者说回收软银在阿里巴巴的股份呢?下面我们进入答题时间! 阿里也无奈 其实之前美国的雅虎公司也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但后来由于雅虎的经营不善,不得不套现阿里巴巴的股份,马云在那个时候就借这个机会回购了雅虎的股份!但为什么马云不能回购软银的股份呢?不是不能回购,只是人家孙正义现在不想卖,马云也不能强买啊! 再说了,软银虽然是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东,但没有阿里的决策权,对于孙正义而言,他就是每年拿阿里的分红就可以了!所以,处于人情的需要,马云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和孙正义撕破脸皮! 阿里已开始谋划 楼主提到了阿里为什么不抛弃软银成立新的阿里巴巴?我觉得成立新的阿里巴巴是不可能了,但是成立一些新公司那还是可以的,而且阿里巴巴现在也在这么做。 就目前来看,除了蚂蚁金服,阿里云,达摩院和罗汉堂以及阿里平头哥。还不算上阿里近些年所投资的公司,这些大多都是阿里单独投资,大多数都没有日本软银公司的影子。由此可见,阿里的领导团队还是想的很长远的! 结论:咱们古话说得好,做人要知恩图报!但是阿里巴巴这些年也回报了孙正义不少。我现在真心想看到孙正义在人工智能上摔一跤很的。这样的话,阿里巴巴就有机会回购日本软银公司所占有的股份了。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在股权投资当中,有时候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一家公司还没做大做强的时候就投资了这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做大做强,使你的投资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在资本市场是常见的事,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就是股权投资中非常成功的一个案例。 不过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在成功的投资案例中,投资人获得的巨大回报,却容易忽视这其中的风险,尤其是风险投资(以下简称风投)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往往是投资10家公司9家亏损打水漂,能有1家活下来就算很好了,当年软银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其实就是风投。软银的孙正义投资阿里巴巴是在1999年,那个时候的阿里巴巴还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我也不用多说了吧,现在说起阿里巴巴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在1999年的时候,阿里巴巴还默默无闻,据说当时马云出来推销阿里巴巴的股份的时候,还被很多人当成了骗子。而软银当年给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的投资,对于当时的阿里巴巴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这2000万美元,阿里巴巴才能在后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并逐步做大做强起来,所以软银对于阿里巴巴发展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大的。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以后,其市值也达到了4万亿,成为了一家巨无霸级别的公司,目前来说,软银在阿里巴巴持有大约25%的股份,也就是说,软银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大约价值1万亿元,而这1万亿左右的市值是在马云创业初期,孙正义前后只投资了8000万美元获得的,以8000万美元换取1400多亿美元的资产,这样的投资回报也简直是爽翻天了。 但是没办法,这就是风投的特点,要么投资获得无法想象的回报,要么投资血本无归,不但要看投资人的眼光,很多时候还要看运气。(与马云同时期甚至比他早期的国内电商非常多,同时期来说也只有马云的电商做大做强了) 其实在阿里巴巴做大做强了以后,马云也曾想从孙正义手上回购股票,不过孙正义是什么人呢?你不给他一个打动他的价格,他也不会轻易的让你买走股份。 很多时候,投资人在企业创业初期为企业注入了大量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前期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企业真的能够发展起来并做大做强,那么前期投资人投入的成本所获得的股份,相对于企业现在其所占股份的价值来说,就真的是太便宜了,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投资人的风险成本。 按照阿里巴巴2019年的净利润来说,总共有189亿元左右,软银占其总股本的25%左右,也就是说,投资阿里巴巴,软银每年能获得189×25%=47.25亿元的账面利润,相当于7亿美元。孙正义当年8000万美元的投入,即便不算卖出股份的获利,只是持有如今就能获得每年7亿美元的利润回报,成本与获利之间就显得太不相称了,所以孙正义不太想出售掉阿里巴巴的股份,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也能理解了。 那么马云可以抛开孙正义,成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吗?这点来说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技术难度太大且得不偿失,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阿里巴巴的业务结构来分析了。 阿里巴巴旗下的公司有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网、阿里云、中国雅虎、一淘网、淘宝商城、中国万网Vendio及Auctiva网上贸易市场等。 ▲2019年阿里巴巴财报中其旗下公司及参股公司 而就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来说,在2019年以商贸为主,以下是其2019年财报中显示的业务占比: 因为只有英文版的财报,所以也就只能以这个为准了,根据其财报,意思就是商贸(如淘宝、阿里巴巴、天猫之类的业务)占了所有业务的84%,其他的业务如云计算、影业娱乐等只占了16%左右。 所以如果马云要成立一家新的阿里巴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将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资产剥离出来,融入到新的阿里巴巴当中,要么就另立门户,成立新的公司对标淘宝、阿里巴巴、天猫等公司,并且这些公司还要能够打败原先的淘宝、阿里巴巴、天猫等。 我们先说第一个选择,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阿里巴巴、天猫这些核心资产剥离出来,问题在于软银已经持有了整个阿里巴巴集团25%的股份,这就意味着剥离出来的资产软银本身就占了25%的股份,即便剥离到了新的公司旗下,软银还是占了这些公司25%的股份,这样的剥离毫无意义,也不能把软银给甩掉。 再说一下第二个选择,成立新的公司,对标淘宝、阿里巴巴、天猫这些阿里巴巴集团的核心业务,并要击败其现有的市场地位,成为新的市场霸主,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太不现实了。如今以淘宝、阿里巴巴、天猫的市场地位来说,要击败他们谈何容易呢? 而且对于马云来说,如果他要抛弃淘宝、天猫等电子商务的核心资产,重新开公司,在此之前他要将淘宝、天猫这些资产的股份全部抛掉,因为法律禁止控制人同时经营多家公司,这就好比你开了一家餐饮业公司,你就不能开另一家餐饮业公司,这是违法的。这就无异于重新创业了,如果只是为了甩掉软银而这么做,对于马云来说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要知道淘宝、天猫、阿里巴巴这些公司的价值有多高。 对于马云和这个阿里巴巴的运营团队来说,如今他们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除了追求利润外,还要考虑广泛的社会影响。孙正义的软银确实为阿里巴巴如今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如果为了利益而翻脸不认人,那么在整个国际上来说马云及其阿里巴巴团队也不会受待见。 其次孙正义及其软银虽然控股比例很大,但也没有谋求控股权的意图,也没有谋求直接参与公司治理的意图。因为一旦他的股份占比太大(如在二级市场不断购买公司股票),要谋求公司的控股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控股股东的利益,与其他股东产生巨大的矛盾,甚至会导致马云及其现有运营团队的分崩离析。 其实孙正义只是一名财务上的投资者,他自己也深知如今让马云及其团队来管理阿里巴巴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真的让孙正义夺取了公司的治理权,让他来组团运营公司,他还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合格的团队运作好阿里巴巴。而公司一旦运营不好,无论是公司的利润还是市值都会大幅下降,损失的就只有孙正义了。作为商人来说的孙正义以追求利润为主,在商言商,他的选择始终是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能不能控制公司。所以马云及其团队也不用担心孙正义会出面干预公司的运营,也不用担心哪天孙正义会控股整个公司,从利益角度来说,孙正义也不会这样做。 因此综合以上来说,马云要成立新的阿里巴巴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而对于孙正义来说,目前他只要持有公司股份,不参与公司的管理,也不谋求公司的控股权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当前的状态来说,对于马云也好对于孙正义也好都是最为舒适的状态,并没有改变的必要。 不是马云不想而是他不敢想! 日本的软银持有阿里巴巴26%的股份,按照4万亿港元的市值,软银在阿里巴巴就拥有1万亿的资产,这笔钱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担得了的,1999年互联网市场非常低迷,马云用6分钟说服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孙正义给阿里巴巴投资了2000万美元。就是这两千万美元让阿里巴巴有了机会逐渐成长为国内市值最高的公司,同时软银也获得超高的回报,在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2000万美元一下变成了580亿美元,而现在按照港股4万亿元算那就是1万亿港元,这个投资估计是全世界最牛的。 那么按照题主的思路抛弃软银,成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可行吗? 作为我们普通人来说成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肯定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资金不外流,但是你有没有注意一个问题?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这是自古以来的大道理,马云作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信誉,当年如果不是孙正义掏出2000万美元投资阿里巴巴,现在不知道还有没有阿里巴巴,或许马云也成为不了国内的首富。 阿里和马云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靠了软银的帮助,如果当下撇开软银建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这就好像"背信弃义 "一样是个伪君子。 现实中有很多合伙创业当成功的时候却轰然倒塌,因为这些人把钱看得太重,以前的合伙精神不再友好关系一下破裂,最终友谊被践踏。互联网竞争太大 阿里虽然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在电商行业还有着拼多多、京东、苏宁、国美等强大的对手。 像拼多多这个后起之秀,几年的时间市值还曾超越京东跃居第二位,现在的互联网购物平台已经趋于稳定,而马云想要再一次创立一个新的阿里巴巴出来,难度比当年更高,纵有亿万财富也很难在打造一个商业传奇出来。 因此笔者认为不是马云不想这样做,而是他不能这样干,一旦做了将名誉扫地,而阿里巴巴也将会处于危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