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师,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最后,以初级职称退休了,这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更伤人心的是,中级职称资格评审通过了,因为没有岗位而白评了! 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不可能,评上了,怎么会没有岗位呢?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一些地方实行评聘分开,评审通过,具备了中级教师资格,但是学校中级教师岗位满了,要等现有的中级职称教师调出、退休、死亡,才会腾出岗位才行。 这就是最大的不合理,评上了,为何不设岗位?不设岗位,就不要让评,干嘛这样坑人呢?再说,中级岗位谁规定就那几个,增加了就不对了?我看,一个学校,全部是中级岗位也没有任何错误。一个老师干一辈子,最起码也应该是中级吧? 世界上的事物有一个共性的排列规律,就是两头小中间大。一群人优秀的和特差的都不多,中间的最多。一个班级一所学校,成绩特别优秀的和特别差的少,中间的多。一个城市,特别高的楼房少,平房也少,不高不低的多。这是个普遍性的规律。 这个规律用在职称上,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学校的岗位设置,高级少,初级少,中级应该多,多到可以人人都是中级都可以。而这位老师,竟然中级岗位都没有,这是完全不合理的,还谈得上什么尊师重教呢? 职称改革,一直在提,一直雷声大雨点小,其实,职称改革并没有那么难,两条路,教师都会欢迎,一条路就是直接取消,工资跟教龄和业绩直接联系。另一条就是职称逐步跟工资脱钩,作为荣誉称号保留,以政府特殊津贴方式适当给予补助。 但是,目前职称制度取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增加中级、高级岗位设置,应该是有关部门尽快落实的重点,不要再出现终生从教的老师以初级职称退休的状况了,这是对老师的极不负责,这种现象该休矣! 从证书开始就买卖了,增加指标只会加重腐败。一个癌细胞不好,难道增加到一百万个癌细胞就好了?2018年职称评定正在进行中……李镇西老师最近搞了一次调查,得出一组数据,不知看了以后,您有什么想法呢? 调查表明:有77.42%的教师明确赞成取消职称,有69.91%的人要求按教龄自然晋升职称。有16.46%的人主张按教育教学业绩晋升职称,也有11.27%的人认为依据工作量确定职称等级,更有1.27%的人主张按学历晋升职称…… 好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到见解。谢谢好友来访和支持! 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就在于退休工资到底应该按照职称工资呢还是按照聘任工资呢? 退休工资也是对教师一生职业的认可,毕竟教师是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我认为应该按照职称开工资,无论最后是否聘上。因为退休后都不上课了,与是否聘上无关。 我想质疑,既然没有岗位,为什么还能晋职称呢?没有岗位就意味着没有编,说明中级职称人员很多,中级职称就不应该给名额,上面还给晋职称名额,还不聘任,这不是矛盾吗?我觉得,很多矛盾就是这样造成的。你看,这一件事,挑起两次矛盾:在晋职称时引发一次矛盾,在聘任时又引发一次矛盾,有的学校在是否绩效考核时,还会引发矛盾。 有时候我就想,很多事情是可以避免矛盾的,例如,没有岗位就不要给职称名额,就可以减少矛盾。所以问题就在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处理好这些事,出了问题,痛苦的是教师,而不是他们。 目前还有人提出,退休后人人平等,职称工资也取消,我觉得这更是一个笑话。教师都是上过大学的人,甚至高校教师都是高学历,为提升自己付出了很多,最终退休要求与所有的人一样,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所以,不要乱发言,不要想当然,真正的平等就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 所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从尊重职业角度,我认为退休工资应该按照职称工资,而不是聘任工资。 这确实不公平。其实,职称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个幌子,它只是一个增加待遇的招牌,你未聘中级,但你也许干了与中级或高级教师同样或更多更重的工作,你本应拿与他们一样甚至更高的工资。中国的职称工资制度是脱离工作实际、人为划分等级、制造分配不公的带有浓厚劣性的制度。你说的不公平,何止你一个人?还有很多老实的勤恳的一线教师,都深陷多劳少得的苦恼之中。 我觉得现在有太多的人陷在迷信职称的泥潭里不能自拔,抱着职称之梦不放,都想通过晋升职称来增加工资,一旦晋上(当然手段各样)高一级,往往从此远离竞争和纷扰。职称只是追名逐利的工具,而不是激发自身继续奋斗的动力源泉。我们每位教师(包括高级职称的既得利益者)都应该意识到职称的这种劣性,都有责任站出来为教育振兴发声,批判这种只拚职称不拼工作的有着错误导向的工资制度。 君不见,有多少教育领域内的矛盾和善良老师们的伤痛都来自职称工资制度啊?!只要教师工资不主要以职称为轴心来定,就能化解很多与职称有关的矛盾和人间伤痛。朗朗乾坤,有多少明白人呢?我愿与那些支持教师职称工资制度的专家学者争个理,可有人敢出来吗? 这种情况,还是极少数的个案。 达到中级职称的水平,却只能享受初级职称的待遇,这确实很让人憋屈。 我国目前职称制度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国家对于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是有控制的 ,全国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为1:3:6。 在一个单位有10个专业技术岗位的情况下,只能设置一个高级岗位,三个中级岗位和六个初级岗位。在高级和中级岗位被占用以后,那么剩余的初级岗位人员即便再优秀,按照规定也是无法聘用到高级和中级岗位了。 一些地方目前实行的是"评聘分离"的政策 ,所以虽然单位没有岗位,但是个人还是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只是单位无法给予聘用。而职称对应的待遇想要兑现就必须要聘用,这也就出现了题主所说的情况,评上中级职称但因单位没有岗位聘用,导致退休了还是初级职称待遇。 这种情况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一个人做出了高级人才的贡献,却只得到普通人员的回报,长此以往肯定积极性是会受到打击的,这个不管是在什么单位对于什么人员都是一样的道理。并且这种影响不只是针对在职的时候,还会蔓延到退休以后 ,导致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会比较少,那么其实就是影响一辈子的事情了。 目前公务员已经开始实行职级并行,对于在一个级别工作满多少年,就可以提升一个等级的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是会激发普通干部的干事热情,毕竟能够看到盼头了。而对于事业单位的人员,不只是专业技术岗,还包括管理岗 ,也希望国家能够尽早出台类似的政策,让事业编人员也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关心,看得到自己的前途和方向!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没道理,退休了,享受中级职称待遇,不占单位岗位指标,只是政府多给一点钱而已,应该给。 首先感谢题主的邀请。 这个现象自教育系统岗位设置以来,非常普遍。下面小编结合自身的遭遇谈谈这个问题。 小编所在地,2014年3月开始推行岗位设置。小编的中一职称是在2013年12月30日批准的。但是由于中一职称证书办理拖延了近半年,一直到2014年5月份才到手。所以,小编在首轮岗位设置中, 由于没有拿到中一职称证,尽管已经是合法的中一职称,但依然被聘为中二职级的11级岗位。时至今日,本地也没有再进行岗位设置调整,所以尽管我的中一职称已经评了近五年,但我依然是拿中二的工资,想想都不合理,想想心里就憋屈。 其实,正象题主所说的,比我还憋屈的,是我校的几个老教师,他们好不容易评上了高级职称,但是,直到退休也没有等上新一轮岗位设置。所以最后就是拿着高级职称,却在低一级职称上退休,其退休工资一个月少400多块,而且这就是终身遗憾了。 我就此事找过相关负责人,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叫评聘分开,高评低聘,是合理的。 卧槽(请允许我说一句粗话),没有岗位骋我,你评我干嘛?这不是玩我吗?说句心里话,咱们普通的老师,终其一生,就只能在平凡的讲台上度过,也没有什么特殊过分的想法,就只有一个很平凡的心愿——那就是升职即加薪——等我的职称上去了,就把我的工资加了吧!这愿望过分吗? 以往我们只知道评职称难,评职称要等要排队,不过,好在只要评上就能马上加工资。而现在呢,我好不容易评上了,却告诉我没有相应的岗位,这算什么?是不是等于我在等上N年,好不容易熬过评职称这一关,升职加薪的梦想伸手可及之时,却被横地里上插上一刀——评上了也不加工资,等有岗位了再说吧。可这一等又是几N年呢? 有时在填写各种表格时看到职称一栏,我就在想,我到底是属于中一职称还是中二职称呢?最后只能自嘲,精神享受、荣誉上是中一,物质所得、工资上是中二吧!卧槽,一不经意就成了精神享受高于物质追求的圣人,可是,我只想做一个精神与物质合体的凡人,好吗? 有感而发,多说了两句,希望不会引起你不适。 有同感的给个支持,欢迎关注我,点赞,谢谢! 从感性上来说似乎不合理,但从理性上来说这就是现实。 俗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单单是教师,所有技术职称都是评聘分开的。当你被评为中级职称时,说明你巳经具备并拥有了中级教师职称的能力和资格。但技术职称是实行评聘分开的,只有当你被聘任到中级职称的岗位时,你才可以享受中级职称所在岗位的岗位级别工资待遇。 一般来说,人社部门对各个单位的技术职称岗位都有指标名额限制,技术职称越高,岗位名额限制越严,指标也越少。而且评聘之间还有一定的时间差,一般是评上之后还要看你所在的单位是否有岗位空缺,如果岗位很快就能聘任你,如果暂时没有岗位,还得等待有人空出岗位或者向人社部门打报告要来指标,然后才能聘任到该职称的岗位上。 题主评上教师中级职称后,如果聘任了就可以享受中级职称十级岗位的工资待遇,可你由于暂时没有聘任到中级职称的岗位上,而且你法定的退休年龄又到了,所以在退休前没有被聘任上中级职称的岗位,退休时自然享受的是初级技术职称十一级岗位的工资待遇。这只能说明评中级职称时你的年纪巳经很大接近退休了,虽然有点遗憾,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生活就是这么不尽如人意,酸甜苦辣五味杂陈,所以也就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之说,你说是吧! 这没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这就是现实! 虽然你够了中级职称的资格,但是没有岗位,你照样聘不上啊。就好比一名公务员,眼看着快要退休了,想要提拔非领导职务解决个待遇,但是单位职数满着,也没办法提拔啊,只能是遗憾退休了。这就是现实与人情的关系,人情方面感觉应该聘用,但现实是无岗位可聘,那只能是有点遗憾了。 不过,最近讨论教师职称的问题比较多,到底职称能不能激发教师的热情,还是打压了教师的激情呢,这个真的不好说,因为,总得有一个衡量标准吧。如何证明一个教师水平高,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是很难进行量化的,因为每个班的学生成绩不同,并且那么多课程不是一个老师就能教的了的。所以,也就有了职称的聘用,中学高级教师,是不是听着特有水平! 当然了,具备了职称资格和职称聘用毕竟不是一回事,这不仅仅是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有事业编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尤其现在中级以下职称资格证书都可以通过考试获得。很多人够了年限就考取了资格证书,但是岗位毕竟有限。尤其是事业单位,人员流动特别小,想要聘用,只能等着前边的人调走或退休。于是也就出现了题主说的情况,还没等到别人退休,自己就先退休了。 总之,这就是当前职称聘用的现实问题,希望将来在岗位设置上能更合理一些。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随时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