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得从原著中寻找答案: 原著描述菩提祖师如下: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再来看看菩提老祖所在的地方,"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而灵台方寸山和灵山不是一个地方位置不同。有人推测如来或者太上老君是须菩提祖师和结论是站不住脚的,若是如此,悟空当年学艺很多年,以他的智慧肯定能够查出蛛丝马迹。 最后菩提算出悟空要闯祸,并预言遭受三灾风,火,雷,而后悟空也遭受了黄风怪的风,老君的三昧真火,还有大闹天宫时的雷击。 为了避免连累师门,菩提就把他赶出师门,从此不能提师傅的名讳。接下来的时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悟空牢记师傅的教诲,从来没有回灵台方寸山求助。 成佛后,当然也不会回灵台方寸山寻找师傅,因为他已经另投别门,和菩提已经断绝师徒关系。无论从菩提祖师叮嘱还是孙悟空的性格,都不会再回灵台方寸山寻找菩提。 肯定会。 1、取完经后,孙悟空明白了,菩提早就知道他要大闹天宫,要被如来收伏,要安排取经。既然取完经了,哪有不回去汇报一下工作的?如果菩提不知道如来的意图,会任凭如来把爱徒关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吗?会知道孙悟空要遇到三灾吗? 2、孙悟空只躲过了两灾,还有一灾没有来,他已经成佛了,谁还会害他呢?他肯定要回去问一问。 3、他已经成佛了,原来的顽症没有了,相信菩提也不会怪他,他肯定要回去看一看。另外,一直有人说菩提就是如来,他需不需要回去求证一下?菩提既是道人,为何又要取过佛家的名字? 所以,孙悟空成佛之后,没有了取经任务,也是自由之身,无论如何是要回去看看的。 感谢悟空问答邀约: 大家先来看看菩提老祖出场介绍: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再来看看菩提老祖所在的地方,"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 但凡谈禅论道,皆是暗语,需要自己用心去悟,悟出来方是自己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妙明真心,菩提老祖就住在每个人的妙明真心上。 菩提老祖其实就是佛,佛是谁,就是我们自己,不识真心你是你我是我,成佛后大地众生一个面目,孙悟空就是斗战胜佛,斗战胜佛就是如来佛祖,就是菩提祖师。 这个世界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俩仪,俩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后,佛再观大地万物,如观掌上明珠。 佛经说芥子納须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万法总归一,一归何处…… 再问:孙悟空成佛后,会不会去看菩提祖师? 孙悟空成佛,叫斗战胜佛,是古佛,菩提老祖在孙悟空成佛之前帮了很多,理论上孙悟空应该去看,但是论资排辈,斗战胜佛是很大的官了,应该是菩提去见他才对。当然,公归公私归私,这个得看什么情况了 人说:"能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但菩提祖师自知悟空生性顽劣粗暴 ,争强好胜,经常惹事生非,却又爱惜悟空那种聪明灵敏机智与好学直率干脆,虽然学艺完毕,菩提祖师赶紧打发孙悟空离开这是非之地,其实他内心十分复杂,大概有当过教师的才会有那种慈爱期待的心境,也即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感觉,孙悟空虽然看似嘻皮笑脸,玩世不恭,但对恩师那无私施教并非麻木不仁,离开师傅那阵子以及有难求干师傳那几个简单的情感场面看似轻描淡写,但却更反映孙悟空对师傅那敬之又不能近之的悲戚伤怀,泣不成声也只能在双手一擦便拜别!这也是当老师的最大心愿和收获,象如今的老师一样,对待学生真的呕心沥血,严厉中带着慈祥,多少学生毕业离开校园迎接新的生活,又有多少新生再来求教于老师,永远不变的是教师,那一位老师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出人头地,学业有成?但老师并不希望你拿什么来回报,只望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学为所用有益于自己和社会,最起码不要为非作歹危害社会,这便是当老师的最大心愿,同样菩提祖师更是这种心理期待!如今孙悟空算是改邪归正,业有所成,不负师望修成正果立地成佛,俗话说:"饮水思源,受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如今孙悟空己经不是昔日陶气惹祸的"泼猴",也没有以前那么忙,按他的性格应该会是看菩提祖师的!因为他再也不用师傅担心,也觉得有脸面见老师了!其实别小看《西游记》乃神话虚构之说,但却深含尊师重教的深奥道理,当这对于《西游记》的诸多内含却仍然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就看你如何挖掘! 佛佛道同,成佛了来去自如,非二乘所能知。 佛教讲四大皆空,而悟空的名字又应此理。所以悟空不会刻意去看菩提祖师的,如果刻意了,就不是佛了,说明还有尘事凡情牵挂。更何况从大闹天宫到西天路上发生那么多事情,孙悟空也没回去过,你难道让孙悟空富贵还乡,让他回去显摆自己成佛了? 一下是装十三内容,没时间的可以不看。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2]。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 很多人猜测,孙悟空当了斗战胜佛后,会不会回去看望菩提祖师。其实,在他走的时候,菩提就告诉了他答案…… 首先区别电视剧跟原著,原著孙悟空与须菩提分别之后就再没有见面,甚至都没有再提起过。 最好的解释就是须菩提是别人幻化的,而悟空分明就是佛家字号 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哪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 灵山是不是灵台方寸山的缩写?西游记没写,但是书中一开始就写到方寸山在西牛贺洲,也就是如来的地盘!菩提跟如来都在西牛贺洲,多么不可思议? 西游记是写官斗的,不是一部简单的神话小说,不然也成不了名著! 其实孙悟空在五行山下那五百年就啥都想通了,他只是被如来利用了,而且没的选择!官场亦是如此 大胆的想象,须菩提就是如来,不然一切都说不通!而真实的菩提老祖只是一个传说。或许是如来之前的一个大神!这些都是这部小说的魅力! 所以悟空跟他师傅想见面就见面,只是师傅不叫须菩提,而是十二字中的如字辈的佛陀如来,而纵观全书须菩提再无人提起 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悟空能成佛也是如来一手安排,悟空是如来非常成功的一次投资,选了一只非常好优质股,不仅使得如来从佛老变成佛祖,也帮如来稳定西方统治。 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 一.菩提为何就是如来 1.菩提所处的环境与灵山一模一样,书中都有详细描述,菩提在佛教中桃李满天下,如来也是桃李满天下。 2.拜师学艺中,菩提与悟空的秘密六耳,在真假孙悟空时,如来用六耳猕猴来解释假悟空,这时两人实际上相认了。 3.在大闹天空时,如来能够轻而易举的让悟空逃不出五指山,很有可能就是如来能够控制筋斗云,也就是悟空没有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而我们知道筋斗云是菩提的,菩提是如来自然如来可以控制筋斗云,也知道悟空技能怕被山压,这样如来在大闹天空中,显示出实力非常强大,一次性从五方佛老上升为佛祖。 4.在对战牛魔王一节中出现了一个樵夫,如来安排他给悟空下达指引,而他确是和悟空上山学艺的樵夫长相一致,很可能是同一个人,这也侧面说明菩提就是如来。 等等,有兴趣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讨论。 二.如来如何用悟空稳定西方势力 1.用取经团队,打压道教在西方的势力 2.用取经团队破坏观音"长生不老"的实验。 3.用取经团队打压了弥勒佛小灵山势力,顺便让小灵山势力得罪道教和玉皇大帝。 4.用取经团队收服或打死曾经的叛徒,如蝎子精,牛魔王等。 总之,我们可以看看取经团队后面是否有传经,原文中取经用了14年,返回加传经只有8日,传经过程还是重重困难,说明传经不是重点,而是名义,打压敌对势力,打压异己才是主要目的。 如觉得看法有价值,请点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留言,也欢迎转发。 我是取经人,手机一字字打出来,坚持做原创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