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不够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名人和伟人对《水浒》的评价各有见解,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在断章取义和听故事的基础上,人们进行了深层次的想象和研究,从中挖掘出了一定的道理。 不同层次的人认识《水浒》是不一样的,孩童、青少年会喜欢铁牛的憨直,认为他憨态可掬,勇敢可爱,中年人喜欢他的义气风发,认为他是个义气哥们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随着见识的增多,有识之人或老年人看出铁牛的蛮横无理,冷酷无情和木纳,残暴冷血及残忍,他不分好歹及滥杀无无辜是不可饶恕的,其次就是愚忠和黑白不分。 时代不同认识也不同,在不发达进步的时代,人们生存环境不一样,追求向往也随时代而变化,在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忽视了道义,有些劣绩也被人们一带而过。认为是应当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不该被忽略的被挖掘了出来,就有了黑的现象。 总之,《水浒》是史实也罢,是传记小说也罢,都是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黑与颂与时时的进步有关糸,文明反对愚昧总是真理,野蛮和残忍理被剔除,因此黑《水浒》也是正常现象,正确的批判封建不文明现象也是理所当然的。 宋江是最不靠谱的大哥,李逵是杀人狂魔, 因为光看电视不读原著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认为水浒根本不用黑,因为它本身就已经够黑了。 高俅是"乱自上作"的代表人物。一个踢球的泼皮,没有任何功劳和功名,凭借裙带关系就位极人臣,并且大肆陷害忠良,同时几乎不受任何制约,说明水浒中的中央政府已经黑到家了。 各级官吏作为民之父母,也鲜有"治理一地,造福一方"的好官,大都贪腐成风,并且勾结地方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处理案件也基本都罔顾事实,更不顾公平正义,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审。凡此种种,让底层的百姓深受其害。 于是百姓们基本分成了两类,第一类是有能力和愿望造反的,这些人如果不是被黑吃黑吃掉,最后大都成了梁山好汉;还有另一些没有能力或不敢造反的,要么继续接受官府的欺压,要么成为好汉们的刀下之鬼。 这就是《水浒传》的基本脉络,所以水浒传里基本没什么好人,而且越往后期社会越黑暗,好人的生存空间越狭窄。 我始终认为,"好人"的评判标准,就是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底线。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梁山好汉,恐怕梁山上几乎没有好人了! 比如大多数读者认为鲁智深是好人,但是我们看看他处理金翠莲和郑屠的民事纠纷就不难发现,他一不调查案件,二不审理被告,直接以残忍的手段当街打死了郑屠。我们姑且认为金翠莲没有说谎,郑屠确实是个可恶的渣男,但是这个案件说到底郑屠也罪不至死,何况就算他犯了死罪,也应该交由司法部门审理判决明正典刑,轮不着你鲁大师以这种方式弄死他呀!可见当时身为军官的鲁达,多么的目无法纪! 宋江就更是这样了,面对江湖义气与朝廷法纪发生冲突的局面,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因此他放走了"智取生辰纲"的晁盖一伙,害得秉公执法的何涛警长被割了耳朵,直接由"黑猫警长"变成了"哆啦A梦"。后来宋江还因为继续"通寇"而沦为了杀人犯。 更不用说李逵、张清孙二娘等等杀人狂魔了,他们甚至还卖人肉、吃人肉,实在令人发指! 梁山为了确定谁是老大,宋江和卢俊义约定分头攻打两座城池,谁先打下来谁坐头把交椅。最后当然两座城池都被攻破,两地的人民都遭到了洗劫。很少有评论家和读者为这些无辜百姓叹息一声! 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中不胜枚举。 造反有理,或许有其合理性,但是造了反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当然不能。 水泊梁山根本不是井冈山,它的性质,更接近于威虎山!梁山好汉也不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好汉,更不是慈善家。他们本身就是为害一方的土匪强盗! 因此,说《水浒》是一本坏书也不为过! 我们可以肯定《水浒》高超的文学价值,但是它只是写坏人、坏事、黑社会、犯罪分子这些内容,非常的鲜活生动罢了。 因此,我们读《水浒传》,在肯定他高超的文学价值的同时,对它的多数人物和情节,应该持一种理性的批判态度! 你以为有几个人看过正儿八经的四大名著?还是你指望每个人都对北宋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我自认为我算是我周围看起来读书比较多的,水浒那种半文言版本,我也就读了一半左右,可能都不到,一般文章说水浒红楼西游记我是一点不敢妄言的,破绽百出很容易出笑话。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啊。 自《水浒传》被施耐庵基于市井故事基础上创作出来后,与《水浒传》相关的都是读者的关系。黑与不黑都一样。 白天读《水浒传》,读的是故事。晚上读《水浒传》,读的也是故事。 能否会读《水浒传》?读明白《水浒传》?这不是说读了《水浒传》的故事,会有样学样的模仿清人金圣叹胡呲《水浒传》。 1-懂武术。 2-熟悉宋史和宋代武艺人文学知识。 3-有文学修养和武术文学修养。 说懂武术,又明白《水浒传》如何表现了宋代武术发展到了武艺时代的世俗生态是怎样的。在这里,我说出来这个问题,自《水浒传》被施耐庵编创出来后,没有人意识到《水浒传》与宋代武术人文和中国武术人文发展具有如此的相关,因为,这是今天的武术社会人文学的学问。 说熟悉宋史和宋代武艺人文学知识。有谁知道宋代所谓"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宋代武术具有的武艺人文特征的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这个,水浒英雄世俗平民特征因为什么如此生动社会性,就会被世俗市井习气狭隘的故事娱乐化。 说有文学修养和武术文学修养。有谁具有武术文学的修养?!武术文学修养不是读小说,武侠小说的意识形态。 归根到底,《水浒传》与以往社会,现实社会的关系还仅仅是世俗市井习气的阅读关系。无论什么样的关于《水浒传》的观点,充其量就是支离破碎,自说自话的读后感,仅此而已。因为,不懂武术是个大概率,不懂中国社会为什么会有武术更是大概率,根本不可能读真正完整的《水浒传》和108个水浒武艺英雄宋代社会的武艺生态的社会性和文学性。 古人作《水浒传》,读《水浒传》都是故事。而今人读《水浒传》读的是古典文学。 读《水浒传》,既然是读宋代社会的文学,它就不是招安与否世俗的自说自话,也不是市井习气江湖的自娱自乐。如何读《水浒传》,评价《水浒传》是一个学问的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呵呵,现在黑水浒的人并不多,而是你关注了这件事而已。头条有一个功能,你关注什么就给你推送什么。 真正黑水浒人最多的时候是1974~1975年,全国性的"评水浒,批宋江"运动,从国家政府到每一个乡村,从工厂到学校所有人都参与了。大概有五亿人直接写过相关文章。 理性回归 不是黑水浒,更多的是反思水浒的人物,或者是用现代观点重新评价他们,这是件好事,如果现代的中国人,都不讨论这些人物了,那么,他们在民族文化的记忆中会渐渐消失了 黑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