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最神秘的国度之一,通过金字塔、木乃伊,现如今只有中国文明还在延续,其它三个古文明已经没落,而且就算是堪称超前的古埃及文明也没能幸免,到底中国文明在占据了怎样的 优势,而究竟是何原因导致繁荣的古埃及神秘灭亡的呢? 到底什么是文明灭亡 按照维基百科的说法,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文明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文字,文字失传了,后人无法阅读和破译古人撰写的文字,文明也就灭亡了。如果一个文明的所有人口聚居区都被捣毁,文字被完全消灭,有组织的社会政治管理体系被摧毁,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文明被灭亡了。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文明,确实和商周时代、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时期,以及明清时期的中华文明不是一回事。不仅是风俗习惯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文化思想也有了很大不同。但是我们并不能说中华文明灭亡了,因为我们仍然能够为当前的风俗习惯、文化思想以及文字载体找到变革的证明,所以中国文明并没有灭亡。 同理可证,古埃及的文明虽然经过研究后发现,其实非常超前,但是实际上,一开始并没有任何的传承,没有人认识金字塔上的象形文字,也没人第一面就知道木乃伊到底是为什么这样,到底有什么用处。有人会问,难道埃及人没有后代吗? 肯定是有的,但是人的存在和文化灭亡不能画等号。公元4世纪左右,只有很少的埃及人还能读出埃及的象形文字,此后象形文字就失传了。可以说他们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接受了别的文化,他们彻底将自己的文明没推向了灭亡,以后再也没人能看懂那曾经充满智慧的象形文字,所以我们说,古埃及的文化灭亡了。 神学统治促使古埃及灭亡 古埃及人对神地尊敬在众多古文明中应该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宗教信仰完全渗透到人民的生活当中。而且埃及是典型的多神教国家,大大小小的神明再加上不同地结合在一起的神算下来有几千个。 此外众所周知,埃及的"皇帝"叫法老,"法老"这个词埃及是"大房子""神庙"的意思,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埃及的统治者并不叫法老,只是新王国时期一位国王喜欢自称法老,后来的国王便沿用了这个称呼。 说到法老以及埃及文化的灭亡,就必须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二世二十四岁登基,是和亚历山大齐名的大帝。他开疆拓土能力很强,而且最喜欢的就是建神庙。因为大量修建神庙,国力的消耗奇快。那为什么还必须要修建呢?这就要提到法老的地位。 古埃及人认为,法老是神在凡间的化身。法老在登基之前是普通的人类,举办完登基仪式后神的灵魂会附身再其身上,此时法老便成为了神明的唯一代言人,沟通人神界的桥梁,因此法老在作为最高政治领袖的同时也是最高祭司。在古埃及后期,掌握话语权的人逐渐变成了神教一方。虽然人有宗教信仰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宗教信仰也绝对是古埃及文明灭亡的重要因素。 那相比之下为什么中国没有最终走向宗教国家呢?其实中国一开始也有一段时间是政教结合的,其中最为紧密时期应当数商朝时期,而在商朝,宗教崇拜又以武丁在位时最为鼎盛。由于当时社会的蒙昧无知,人们普遍崇拜一切让他们不解的事物,到了后期更是开始将神的功能具体化了,逐渐走上了多神化,到了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公制礼,中国彻底摆脱了以神权来建立国家的统治结构,代之以礼仪,宗法制度来治理国家。 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落后 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是最早发展起来,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下游平原地带,得益于淡水充足、干旱少雨、土地肥沃、及气候温和的地理环境条件最先完成了农耕化。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人就聚居进行农业耕作,公元前3100年,第一代法老美尼斯统一南北埃及,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古埃及国力空前强大,此时周边的部落大多还处在原始社会,很快就被埃及征服。国力强盛时期,古埃及控制周边无数个大小部落,势力遍布地中海沿岸。如果只是这样,那埃及文明似乎没有灭亡的道理。 如果真的研究过古埃及文明就会发现,其实古埃及王室十分注重军事,前后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以及新王国时期。 古王国时期的军队管理还比较混乱,一般都由王族成员担任"监军"。尽管古埃及的军队和我们想象中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军队有所不同,但毕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十分可观。 中王国时期,出现了埃及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队。而且,此时的埃及陆军也开始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分工,陆军明显有了轻步兵和重步兵的区别,重步兵携带盾牌、金属武器并且全身着甲。而轻步兵则单薄得多,他们主要负责使用弓箭在后方杀敌。此外还有新出现的战车兵。 在新王国时期,埃及走向军事上的一个高峰,严格意义上的军队和职业军人主要在这一时期出现。此时的埃及军队已经和以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分工明确,训练有素,并且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战法,当进攻的号角吹响后,埃及的精锐弓箭手就会列阵向敌军射击。随后是战车的冲锋,战车上配有弓箭手,可以在冲锋的途中射击。在战车之后的是埃及的重装步兵,他们一手持兵一手持盾以密集队形向前推进。随后战车从侧翼压迫敌军,配合弓箭手让敌军阵型混乱。 这么看来其实埃及一直的军事不弱,但是坏就坏在,虽然埃及掌握了制造铁制武器,但是在埃及境内却缺少木材,因此,当后来的各个航海民族和利比亚人入侵的时候,使用传统青铜武器的埃及军队始终难以占据上风。成也尼罗败也尼罗 很多专家在研究了埃及文化后都认为,埃及文化跟尼罗河分不开,甚至赞美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但其实埃及文化成也尼罗,败也尼罗。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它东面是红海,北面是地中海,东北面通过狭小而沙漠化的西奈半岛与亚洲相连,而它的西面和南面是利比亚沙漠和撒哈拉沙漠。唯一的绿色便是由南至北贯穿全境的尼罗河谷,以及在入海口附近散开的三角洲,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 在古代,河流径流量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量来源。而在埃及,这一点尤为突出。其95%的领土为沙漠,绝大多数人口只聚集在5%的尼罗河沿岸。国境内干燥无雨,全依赖尼罗河供给水资源。天赐的尼罗河畔的沃土是古代农业社会的宝地;茫茫的沙海又阻碍了蛮族的入侵。 虽然地处沙漠,但是这时候就体现出来尼罗河的神奇之处。和不定期泛滥的黄河不同,尼罗河是有规律的定期泛滥。每年春季,大地回暖,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春雨掺和着融雪汇入青尼罗河,骤然增强的水流量引发了下游地区的泛滥。不仅如此,这些水流还带来了上游地区的火山土和有机物,当洪水退却后给两岸留下了富含营养的淤泥,古埃及文明正是诞生在这片沃土上。 古埃及的人们观察着天象,发现了尼罗河的规律。于是他们在尼罗河泛滥之前,及时撤到高处,等到洪水退去再在留下的沃土上种植粮食和蔬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仅使古埃及人成为最早掌握农业技术的民族之一,还让他们在这里繁衍兴旺,成为当时世界上人烟最稠密的地区。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觉得,古埃及简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有一句话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埃及人过于相信尼罗河,将尼罗河神化,觉得万事万物都像尼罗河一样,虽然有泛滥的时候,但是只要到时间了,就自然会变正常。而且长时间的温饱生活,让埃及人失去了危机感。在大多数的岁月里,埃及人醉心于封闭的地理环境和永恒的时间周期,默默种田不问世事。几千年过去了,埃及仍是那个埃及,外面的世界却已天翻地覆。 俗话说,"楚人无罪,怀璧其罪"古埃及背靠如此神奇的尼罗河,还只想着种田,那些住在蛮荒之地的人怎么能不眼红呢?于是侵略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开始了。 偶然被野蛮人征服还有转圜余地,可当比埃及人更先进的民族最终闯入这片富庶而封闭的土地上时,病入膏肓的埃及人已然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只会再次妄想历史循环:混乱终将过去,秩序重回大地。 亚述人来了,巴比伦人来了,波斯人来了,希腊人来了,罗马人来了,最后阿拉伯人也来了,古埃及文明元素一点点被侵蚀,文字、语言、宗教、习俗等等几乎无一幸免,直至整个文明彻底断绝在历史长河中。 而当时的中国,在地理上与几乎与世隔绝,西边的帕米尔高原和南边的青藏高原是天然的屏障,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大兵团可以翻山越岭,但是战争后勤物资很难越过帕米尔高原,唐代远征军在中亚和阿拉伯帝国开战,就因为后勤运输跟不上才输给了阿拉伯军队。而东边是大海,在大航海技术成熟前,中国本土不会遭到来自海上的威胁。 需要防备的只有北边,北边山脉不算高,又有一些地形开阔的关隘,游牧民族骑兵可以长驱直入,所以中国历朝历代都修建长城。中原王朝大多时间都是处在大一状态,国力强盛。中国历史上只有两次被游牧民族成功入侵,一是建立了元帝国的蒙古人,二是建立的清朝满族。但北方属于高寒地带,游牧民族人口稀少,汉民族凭着人口优势,不到百年就把蒙古人赶出去,而满清最后被同化。至于南北朝时期"乱华"的"五胡",南宋时期的女真人更像一条河流汇入大海一样不见踪影。 而虽然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替,中国的文化习俗等等也全部传承下来了,这也是中国文化没有灭亡的原因。 文化的魅力永远吸引着我们去探索,不管是谁,都不可避免地想要知道自己祖先的各种事迹,希望我们能有幸,得以见到文化的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