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将至,沉寂已久的班级微信群又活了过来,同学聚会也被提上了日程。 短短几分钟,百余条消息一闪而过,有人感慨时光飞逝,有人期待再次相见,还有人吐露当年的遗憾。 似乎阔别多年的同学,在一声召唤下梦回青春,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尽然。 短暂寒暄后,群聊再次归于沉寂,部分人甚至始终未言语半句。 细思之下你会发现,昔日同窗的我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早已不是那个赤子,对相聚也不再全员欣喜。 其中,这3类人几乎随叫随到,但也有3种人,根本"请不动"。 随叫随到的人 1. 喜欢热闹,热衷于社交。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毕业后混得普通,要不要参加同学会? 正方辩手发言说: 如果你们班同学有妇产科主任、小学班主任和中学班主任,你爬都要爬去同学会。 你混得普通没关系,但要为下一代加油。 这么一说,同学会似乎是拓展人脉的良好契机。 于是,总有人喜欢热闹,随叫随到,哪里有人群相聚,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他们与谁都能热聊几句,知晓这个同学的近况,熟悉那个同学的过往。 而他们之所以热衷于社交,无非是希望累积些许人脉,他日有事相求,同学能伸出援手。 但现实很残酷。 餐桌上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可一旦离开饭桌,热闹与喧嚣褪去,所谓的情谊又将归于清寂,谁也不是谁的谁。 成年人的世界,已不再是校园里那种单靠感情维系的圈子,而是讲究势均力敌。 你能给别人多少帮助,别人才会回馈你多少温暖。 来源:全景视觉 2. 顾念旧情,不懂得拒绝。 有人把同学会当成社交场,也有人把同学会视作回忆杀。 昔日同窗情是最美好的回忆,只要开口相邀,他们定会翩翩而来。 因为顾念旧情,所以不忍拒绝。 可哪知道再次相聚,同学都已不再懵懂青涩,变得圆滑而又世故。 就像电视剧《张卫国的夏天》中,张卫国哼着小曲去参加同学会,结果同学们对他爱答不理,各自只顾讨好心中的强者。 由于张卫国工作普通,在剧团做后勤,还被当作茶余饭后的笑料,不断被奚落贬损。 一场聚会下来,张卫国非但没找到同学间的温情,反而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我们时常把过往的记忆视作珍宝,但在别人心中,那些往事早已被时光冲刷得面目全非。 很多时候,你以为的人情世故,多数都是事故,人情少得可怜。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回头,有的人注定只是过客。 3. 过得不错,爱展示炫耀。 我们常听人说:"如今的同学会,就是大型炫富现场。" 不知从何时起,聚会就变了味,你想跟别人叙旧,别人却只想跟你炫富。 在同学聚会上,过得还不错的同学,通常是最积极、最活跃的。 毕竟,聚会是展示自我的好时机。 伴侣贴心的,炫耀婚姻甜蜜;有点成就的,炫耀收入可观。 就算有些人富得不够显眼,也会借机展示自己的名贵首饰,或者名牌包包。 虚荣心在空气中弥漫飞扬,仿佛短暂的快乐和赞赏,让我们变得不一样。 但热闹过后,每个人还跟昨天一样,回到现实的深海,被生活折腾得焦头烂额。 莎士比亚说过:"虚荣是一件无聊且骗人的东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过失。" 虚荣心最是无用,给不了安慰,也带不来补偿。 人啊,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过好平淡的小日子,冷暖自知,悲喜自渡,才是真正的富足。 "请不动的人" 1. 为人真挚,厌恶假面寒暄。 网上有人问:为什么同学聚会越聚越尴尬? 网友 @凯文淇 的回答颇为扎心: 这个人曾经狠狠揍过你,此刻却假惺惺地满脸堆着笑。 那个人曾是你的死党,吃饭时却没看你一眼,而去敬那个离他"八丈远"的人。 据说他成立了一个公司,一年盈利几千万。 以前的班花从不搭理你,今天却对你格外热情,你以为她是怀念同学,结果是想让你帮孩子办理入学。 是不是很讽刺? 现实中的聚会,同学们表面问候,内心却漠不关心,只剩下不痛不痒的敷衍客套。 很多人不愿出席,无非是厌倦了假面寒暄,不想强求自己,说互相吹捧的话;不愿故作镇定,迎合并不待见的人。 对情感真挚的人而言,倘若一场聚会不能让人真实自在,那么不去也罢。 任他人阿谀奉承,我只需坦率活着,稳坐家中,怡然自得。 2. 事业有成,不愿浪费时间。 导演于正曾在一档节目中表示,自己不太接受同学聚会,有三次收到邀请都没去。 当被问到为什么时,于正认真地说:"因为去了没有共同语言。" 是啊,毕业多年,同学们都走向了不同的轨道,商海厮杀,职场苦熬,家中带娃,各行各业。 曾经年少成长时,悲喜是相通的,而如今生活在不同的圈层,大家冷暖自知。 既然无话可说,索性不再相见。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愿在嘈杂的聚会上浪费时间。 来源:全景视觉 乔布斯也说过:"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中。" 人要学会做优先排序,工作、学习、休息,任何一项都比合群更重要。 命运是个循环,用有限的精力做重要的事,生活和事业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 3. 专注生活,有舒适小圈子。 无意间看到一句话,非常喜欢: "我做不到让全班同学都喜欢我,但我能做到可以和几个朋友毫无顾忌地聊天。" 读书的时候,我们期待赢得全班同学的喜爱,以为热闹便是情谊。 人到中年,见识过太多虚情假意,才终于明白朋友在精不在多。 看过一个采访,记者问一位男士:"你愿意去参加同学聚会吗?" 男士说:"不会去,我会挑更重要的人去社交,比如很好的朋友,或者兄弟。" 对此,我深有同感。 读书十余载,认识了几百上千个同学,可真正的朋友寥寥无几。 有空闲的时候,不妨去见重要的人,去做喜欢的事,专注经营自己的生活和小圈子。 生活不在于热闹,暖心就好;圈子不在于大小,舒服就好。 三五好友,围炉煮茶,畅聊人生,不失为不负光阴、不负人生的治愈生活。 歌曲《半边山半边海》中有一句歌词: "人生总要经历悲与欢,我们总会有聚有散,曾经陪伴的人已走远。" 人与人注定会渐行渐远,再美好的过往,也会在时光中淡忘。 切莫怀着对青春的执念盲目合群,妄想与疏离的人再次聊出想要的欢喜。 正如那句话:"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来源:全景视觉 纵使有过短暂欢聚,人终究要回归平淡,继续在生活中沉沉浮浮。 与其在人群中消磨自己的棱角,不如远离喧闹,探寻内心的宁静。 路还要自己走,生活仍要自己过,只要心中热情不减,余生的时光定会温暖绽放。 愿你历经沧桑,活成想要的模样;也愿你一路走来,愈发自信坦荡。 不被世俗束缚,不被关系左右,不被他人捆绑。 如一颗闪亮的星,按照自己的轨迹转动,吸引所能吸引的,远离本该远离的。 作者:李可沫,个人公众号,可沫姑娘。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