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演讲扑街,三闯IPO折戟,罗振宇知识付费生意的兴与衰
人物简介
罗振宇,1973年1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先后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得到App创始人,《罗辑思维》主讲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主讲人 ,节目《知识就是力量》主讲人。
2023/01/20
作者/张文武
排版/张文武
出品/问道徽商100人
2023年跨年夜,素来注重形式感的罗振宇将《时间的朋友》的演讲场地由体育馆换成了深圳图书馆。这一晚,他用4个小时,向在线的26万观众分享了22个故事。
除了在数量上不及去年的一半之外,在故事内容上,罗振宇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他放弃了再向他的追随者们分析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态势,转而将叙述的重点放到了更加具体、更加真实可感的生活事件上。
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水平也参差不齐,有说年轻人转行的,有讲资深人士如何改变行业逻辑的,有讲导演的,有讲葡萄酒的,甚至还讲到了国内的露营...... 他一如既往地试图从这些故事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道理来,以体现他的"知识付费"物有所值 。
图为罗振宇
诚然,时代的不断发展,用户口味、需求以及要求的不断进化,让罗振宇意识到必须转变对演讲内容的选择方向。 但从网友的反馈来看,换种熬法的罗振宇式"鸡汤",似乎也同样变得越来越不好喝了 。
据微博话题数据显示,2015年-2023年间(2018年、2019年和2022年无相关话题),#时间的朋友#相关话题的阅读量分别为22.5万、20.1万、10.1万、5.1万、11.2万和6.5万,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而用户互动讨论数也从2015年578次断崖式降到2023年59次。
不仅如此,近年来罗振宇"思维造物"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去年7月,"思维造物"在创业板IPO上市申请再次被终止审核。对此,相关内部人士表示,"基于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以及当前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从2012年凭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声名鹊起,到创立思维造物成为知识付费赛道头部IP,再到如今的三次落败IPO。种种迹象让我们不得不打个问号:是罗振宇这个超级网红IP不行了,还是"知识付费"赛道不香了?
01 "得到APP"光环逐渐褪去
罗振宇的思维造物定位为"终身教育"服务,经过多年运营扩张,旗下拥有多个互联网品牌和知识付费品牌,同时兼顾线上和线下布局。
线上拥有"得到APP"和"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线下设有"得到高研院"和跨年演讲节目"时间的朋友"等,以多样化的形式满足用户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图为思维造物发展历程
《问道徽商100人》从其更新的招股书发现,思维造物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一是通过得到APP交付课程、听书和电子书产品等获取线上知识服务费用,二是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的门票、版权收入和其他广告收入,三是实体书籍、阅读器等电商收入。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思维造物分别实现营收6.28亿元、6.75亿元和8.4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4006.35万元和1.25亿元。
对于2021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思维造物解释称,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缓和,线下得到高研院和电商业务中实体图书销售额的大幅提升。
而反观作为线上收入主要来源的得到APP,其未能在思维造物2021年营收逆转中扮演力挽狂澜的角色,颇耐人寻味。
图为得到APP的LOGO
公开资料显示,2019-2021年,得到APP新增注册用户数量分别为 397.50 万人、456.46 万人及 357.77 万人,新增付费用户数量分别为 91.10 万人、82.61 万人及 59.09 万人,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得到APP的用户总数突破4900万人, 但日活只有63.24万人,仅为总用户数的1.2%。
对此,思维造物在招股书中提示:得到APP用户等各项指标增长有限或有持续下滑的风险。
而今年1月10日,更是有自媒体曝出思维造物相关负面新闻,文章称,"得到APP从去年5月就开始裁员了,一直滚动式毕业到年底。业务线上,政企条线已经全部砍掉,电商条线在做完2022年双十一后也归于尘土,在北京的两个职场华贸、温特莱,现在也合并到一块儿了。"
虽然思维造物并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但罗振宇和他的线上知识付费产品的热潮正悄然褪去,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02 为什么有人讨厌罗振宇?
罗振宇,在央视同事的眼里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而在行业竞争者眼里是个精明的商人。
1973年,罗振宇出生于安徽芜湖,17岁时他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1994年通过考研进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顺利拿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教师一职,成为于丹的同事。
2000年,27岁的罗振宇如愿以偿进入央视工作,成为央视历史上第一个临时工编制的主编,此后在《对话》栏目中担任制片人而大放异彩。
2007年,因"得罪"领导,罗振宇被移除《对话》栏目,一怒之下,他选择直接辞职。之后受第一财经邀请担任《中国经营者》栏目的主持人。
图为罗振宇
2010年,罗振宇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时刻,在一次腾讯组织的活动上,他结识了原《创业家》杂志的主编申音。
罗振宇向他表达了想做一档自己的视频节目的想法,二人一拍即合,创立了后来大火的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同时还创建了同名公众号,每天向用户发送60秒语音,被称为"罗胖60秒",申音负责运营。
遗憾的是,随着《罗辑思维》越做越火,二人最终因"利益"问题不欢而散。2014年6月,在将申音"踢出"《罗辑思维》后,罗振宇拉来脱不花等人,联合成立了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一次,罗振宇牢牢地掌握了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次年,罗振宇在水立方推出一场名为《时间的朋友》的跨年演讲,全程4个多小时,完全由其一人在舞台中央演说。此举获得巨大成功,现场4000张门票销售一空,同时还有几百万人在线观看。之后罗振宇宣布《时间的朋友》将连办20年,并推出99张定价4万元的20年联票和300张定价3万6千元的19年联票,这些票,也被一抢而光。
罗振宇,一战封神。
图为罗振宇在演讲现场
而封神之后,巨大的争议也随之而来,在众多"信众"和拥趸之外,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有人说他在"贩卖焦虑",有人说他是知识的二道贩子,稍作加工就当商品拿出来卖,把用户当做韭菜,一遍又一遍地收割,而那些所谓的知识,尽管变换着内容和形式,本质上是依旧是鸡汤,是说了千万遍的成功学陈词滥调。
图为知乎关键词"罗振宇"搜索结果
对此,罗振宇也曾在采访中一一给出回应:
"我们创造价值,获得收益。什么叫贩卖焦虑?是你原来没有,但我硬生生把这个焦虑造出来,然后卖给你解药。 但是我觉得知识相关的焦虑,恐怕不是任何人能够贩卖给你的吧,因为这个焦虑你本身就有。 "
"我并不觉得知识就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你学会了很多知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太正常了,因为也许你并不需要它。觉得我学会什么什么,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你心里连个问题都没有,就想靠知识来改变命运,怎么可能?"
这是狡辩?还是在陈述事实?
2023年1月13日,公众号"燃次元"在一篇名为《谁还记得罗振宇?》的推文中提到了两位粉丝吕萌和张奇对罗振宇的看法,或许更具参考价值。
吕萌:"我购买的第一个课程是‘和菜头’的,之后买过李翔的,也付费听过很多书,不过现在已经完全不看‘得到’App了。不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己后来换了iPhone,安卓和iOS的账户不通用, 但更主要的还是觉得实质意义不大。 "
张奇:"我曾经参加过罗振宇举办的各类社群活动,从做月饼到吃霸王餐。我对罗振宇的很多口号式观点记忆犹新,比如‘U盘化生存’等。但这两年,我再读罗振宇的金句时,却有种味同嚼蜡的感觉。 我觉得如果他们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自造词汇,各种煽情,其实真的没有再继续举办的意义了,微博评论区的人都比你会总结,我为什么要花四个小时坐在电脑前听你的演讲? "
......
在经历疯狂的追随后,粉丝热情的回落是必然的,而后回归理性也是必然的。这似乎也为得到APP如今的疲态尽显做了最好的注脚。
其实,同作为"知识分子"的李诞也不止一次调侃罗振宇有意"贩卖焦虑"。不过,罗振宇对待外界的诸多质疑也足够坦诚,在许知远的谈话节目"十三邀"中,他毫不避讳地回应, "我就是个商人,没有情怀,你们不要用知识分子的身份绑架我。"
03 "知识付费"的风停了?
在知识付费领域,罗振宇、樊登、吴晓波和李善友,被誉为"知识付费四大天王"。
四人能在知识付费赛道脱颖而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以企业家IP品牌为核心,商业化模式与个人IP高度绑定。
图为樊登(左)和罗振宇(右)
罗振宇本身履历光鲜,有央视和第一财经的工作经验,同时不仅是思维造物的创始人,还是跨年演讲的唯一主讲人,其本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实现用户关注和业绩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思维造物从成立以来的品牌形象打造和宣传推广,都是以罗振宇个人网红IP为核心执行的。
"樊登阅读"的运营更是离不开樊登个人的IP商业化。他不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APP,还在抖音、快手和今日头条等平台都开通了个人账号,并且从选书到讲书,基本由其一人包办。
"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友和"巴九灵"的创始人吴晓波均大同小异,在此不再赘述。
企业不惜聚集所有资源打造一个个人IP,能让品牌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获得快速关注和变现,但过于依赖个人IP的粉丝经济带来的弊病也非常明显,如果不能持续产出有价值的内容,个人IP的吸引力就会流失,平台也会很快滑向增长乏力的窘境,得到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近年来,罗振宇也试图让思维造物"去罗振宇化",邀请薛兆丰、武志红、吴军、梁宁、宁向东、香帅等名师加盟,致力于打造知识付费网红矩阵。
不过随着2019年5月明星产品《李翔知识内参》因不断下降的订阅量和打开率宣布停更以及新增注册、付费用户数的逐年走低,罗振宇离"去IP化"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远。
图为罗振宇
为什么思维造物迟迟敲不开IPO的大门?主要原因在于知识付费是一个缺乏成长性的行业,罗振宇和樊登们可以凭借个人IP的影响力圈地赚钱,但囿于个人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因此也就难以形成更大的市场规模。
此外,知识付费难以形成气候也与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息息相关。至少在现阶段,购买付费知识产品并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社会观念,而且对于付费知识产品,人们更在意性价比。
比起以花费不菲的价格购买价值"不确定"的知识产品,更多人会选择去刷抖音、逛B站、问知乎,在那里他们不花钱就能够获得大量免费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也足以满足其绝大部分的需求,这进一步削弱了在知识付费赛道打造出品牌护城河的可能。
事实上,罗振宇携思维造物三次落败IPO并非个例,吴晓波旗下的"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也曾试图借壳上市,但最后无疾而终。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采访时说,"知识付费的风停了,市面上的知识付费出现过一部分优质产品,但就整个行业来说,知识产品大多深度有限,基本属于某个领域的启蒙知识,其常见的商业手法是迎合用户焦虑推销产品,但这并不可持续。"
罗振宇和吴晓波们的经历可以看成是"知识付费"领域的一个缩影,但他们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则是每一位后来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
【推荐】 阅读
安庆"防水大王"陈伟忠,靠防水狂捞60亿,他凭什么?
研发低碳胶凝材料,替代水泥,这家安徽企业如何颠覆建材行业?
科创板过会,突破"卡脖子",这群中科大学子正在下一盘大棋
☀ 本内容属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违者必究
长得歪瓜裂枣,整得美若天仙,这7位女星都靠脸逆天改命在靠脸吃饭的娱乐圈,明星们动脸已不是什么稀奇事。通过动脸让颜值得到提升,本无可厚非,可是有些明星都换头了,还在不遗余力地营销自己的美貌,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提到换头,杨颖永远都是绕不
我43岁,和老婆一辈子不生娃,卖掉房子带上家当,到小镇享受生活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389位真人故事我是小成小成在云南,吉林人,43岁,跟妻子结婚10年,准备一辈子不生孩子。中专毕业后,我曾北漂五年,深漂两年,面对生活的压力和亲人的离去,感受不到
代表委员荐湘书丨夏义生重中之重读出了重工人心中的星辰大海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提名人选夏义生。红网时刻新闻1月15日讯(记者郭薇灿摄影陈杰)如果向大家推荐一本书,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提名人选夏义生说,他会选择重中
心灵在天地间徜徉张永生拎着背囊看世界读后原标题心灵在天地间徜徉(主题)张永生拎着背囊看世界读后(副题)张庆和读张永生的游记拎着背囊看世界(北京燕山出版社),是心灵引领的行走。永生长期工作在天津,曾经做编辑工作多年,退休后
人生,是一场充满意外的旅程2022年快接近尾声了,临别之际,回首这三年的疫情,从12月7日宣布全国解封以来,好像在向过去告别,仿佛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特别像一场战役后独自站在废墟,这掉落一地的死伤回忆难过
能始终不阳,主要看运气,不是个人努力就能决定的截至目前,不仅我,还包括我的妻儿,都是阴性。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在吹嘘炫耀,更不是在幸灾乐祸,而只是在表明目前我的状态和心境。我全家是阴性的,但是,我很难保证,下一秒,是不是仍能保
2022,人生大总结!(说得太对了)文飞鱼导语2022即将过完,而人生依然需要继续,一场大总结,不是结束,而是砥砺前行。01往事清零,余生欢笑。2022这一年,人生经历了太多风风雨雨,好的,坏的,一切都会成为过往。我
波尔津吉斯我很享受在花园球馆打球那是展示自我的最大舞台直播吧1月14日讯今日奇才球员波尔津吉斯接受了NBA官网的采访。谈到在尼克斯打球的美好时光,波尔津吉斯表示我很想念在花园球馆打球,得到纽约球迷的爱和支持,那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最大的舞
读邓亚萍的人生让我们品味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邓亚萍前乒乓球领军人物,打破了教练对个子小选手打不了乒乓球的局限,成就了个人辉煌的乒乓球生涯,而且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她即使退役了,仍然在提升个人成长的路上,尤其听到她初学英语时AB
人生有七道坎,看看你过了几道!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生是一场轮回。我们从出生到老去,总是福祸相依,喜忧相伴。每一次经历我们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磨练,每一次的成败都是成长,都是宝贵的人生财富。重要
时光飞逝的文案1。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浮生若梦,为欢几何?3。光阴易逝,岂容我待。4。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5。时间是一味能治百病的良药。6。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7。年华转瞬,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