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美国把一只黑猩猩送进太空,回来后却发现了不对劲
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各国纷纷开始研究怎样才能安全的进入太空。
在61年前,美国便将一只黑猩猩送上了太空,而返回后,黑猩猩的身体却出现了一些异常现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探索太空前的准备
20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正依据宇宙展开着激烈的太空竞赛。
由于苏联率先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令美国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于是在宇宙探索科技方面不甘落后的美国随机决定开展"水星计划" ,即向太空发射能承载宇航员的飞行器并且使其成功返回。
为了能先于苏联完成这一目标,美国决定进行动物实验。
为了更好的研究生命体能所承受的飞行状况和失重状态,美国宇航局决定选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动物—黑猩猩作为送入宇宙的培训对象。
1958年,美国科学家挑选了40只黑猩猩在研究所进行培训。
研究所内的黑猩猩们每天都会接受对光和声音反应的训练,从而可以完成一些到飞行时所需要完成的简单动作。
此外,科学家们利用各种仪器对黑猩猩们进行测试,以观察他们在面对各种速度和温度以及高度情况下的压力和身体状况。
在训练过程中,黑猩猩"汉姆" 和其他黑猩猩们相比有一点不同,就是在当被电击或对训练内容感到厌烦时,其他黑猩猩偶尔会向人类发脾气,但是汉姆却从未向人类表达过不满的情绪。
它在训练时表现沉着,对人类很亲近,当时的研究人员也说过:"汉姆就像个很乖的小孩子。"
最终,汉姆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乘坐"水星—2"号飞船 登上太空的机会。
未完成的不完美实验
汉姆为了这个实验训练了几个动作,其中包括见到蓝色灯闪烁后5秒内立即拉动飞行舱内部的手柄。
这可以使研究员们根据汉姆的反应速度来确认生命体的认知能力是否出现问题。
在飞行过程中,汉姆总共对50多次蓝光闪烁做出了反应,表现超出科学家们的预期。
但是在飞行的过程中飞行器承受着地球10倍以上的重力,实际飞行路线也偏离原定计划,超出原设定点185 公里,导致飞船驶入距离地球252公里外的太空区域。
在初始6分钟的太空飞行中,太空舱以大约每小时8046公里的速度在太空中穿行,发射向宇宙的飞船燃料下降的比预想的要早,再加上汉姆所乘坐的太空舱内压力大大降低,导致16分39秒之后,航天器显示数据异常,太空舱坠入大西洋。
营救人员随即出发打捞太空舱,好在汉姆还活着。
虽然飞船的压力设备在飞行途中被破坏,但是汉姆的太空服保护了它,使它毫发未伤。
汉姆的归宿
汉姆是第一个比人类先经历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空间的灵长类动物,但是其实在结束任务前汉姆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它原本被人们叫做"实验体65号" ,是因为怕飞行途中黑猩猩死亡而被媒体曝光受到指责,为此故意用实验编号来指代。
因此"汉姆"这个名字,其实是因为成功完成了任务才产生的。
返回地球后的汉姆获得的奖励,也只是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
在进行了必要的数据采集后,汉姆被送到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里孤零零的生活了近20年。
要知道黑猩猩可是群居动物,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结构,丝毫不亚于人类,也是当今除人类之外现存智力水平最高的动物。
直到1980年,汉姆被送往北卡罗莱纳州动物园 ,他才与其他黑猩猩们一起生活。
它在这所动物园生活了3年,与其他黑猩猩们一起过的特别开心幸福。
但是由于太空飞行汉姆受到了太空射线以及紫外线的影响,它的心跳速度比正常黑猩猩的更快,这导致了汉姆于1983年去世,享年仅有26岁, 它的寿命只有正常黑猩猩的一半而已。
汉姆去世后被埋葬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的美国宇宙博物馆国际太空名人堂中 ,与逝世的美国宇航员们埋葬在一起。
航天史的开端
但是,太空竞赛并没有因为汉姆的成功升空返回而宣告结束,使人类成功往返太空才是实验的终极目的。
反观世界航天航空史,不可否认动物实验对人类航天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家检测和评估了汉姆的生命体征、执行任务和返回地球时的表现,发现在超重和失重的情况下汉姆依然可以根据灯光的闪现拉动手柄,只是反应比在地球上要慢一些。
由此使科学家们也明白了在太空中不会使生命体的反应时间显著减慢,这为后续将人类进入太空铺展了道路。
科学家们依据整合的动物实验数据设计出的宇航服也能很好的避免太空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在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搭乘"东方1号"飞船 成功升空,成为人类历史上进入太空第一人。
美国也不甘示弱,在一个月之后,将阿兰·谢泼德 送入太空,使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
他们的成功被大众所铭记,但是如同他们一样还有许多为了人类发展而奉献自己生命的动物实验者也同样应该被赞颂。
为了人类的发展,实验是必须要做的,我们现在享受到的一切,都是科学家们从各种动植物乃至大自然身上实验而发明出来的。
必要的实验总会有牺牲,但是却不是无意义的,人类也不能因为实验的必要性而忽略被实验者的伟大。
航天动物实验品与人类
因为不能直接以人类作为最终实验对象,科学研究必须借助动物实验,并在保证实验方法安全和实验后果无明显伤害的前提下才能应用于人类。
无论是在科学界还是医学界,新理论知识的获取与应用、探索研究时的观察与思考、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和对于实践方法的评估与定性都离不开动物实验。
通过众多实验获取的数据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创新所获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实验动物选择方面,不同的科学领域具有不同的选择标准。
例如航天科工领域,常选择猴子、狗、黑猩猩等哺乳类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动物为人类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人类征服太空的历史上,第一位试验品是一只猕猴:艾伯特一世 。
1948年它搭乘"V-2远程火箭" 被发射到63千米的高空。
虽然它没能到达距离地面100千米的太空,但是也为人类的升空梦想迈出了一大步。
不幸的是在太空舱着陆时用来减速的降落伞并没有如期正确打开,导致艾伯特在着陆过程中被摔死。
一年以后,"艾伯特三世"升空时,搭乘的火箭在近一万米高空爆炸,使其尸骨无存。
随后的时间里,美国科学家又将同为名叫艾伯特的四世和五世猕猴通过火箭相继送往太空,不幸的是他们都没能安全的返回地面。
宇航局甚至都没有将这两只动物的具体死因记录在案。
一直到1959年,恒河猴"艾布尔"和松鼠猴"贝克尔"搭乘"朱比特"号火箭 飞到了距离地球480公里的太空中,并安全返回地球,美国才有了第一只能活着返回地球的太空猴。
贝克尔于1984年去世,享年27岁,它最终被埋葬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美国空间和火箭研究中心。
艾布尔于1959年因意外感染而接受电极手术时,不幸死于麻醉反应。
后来苏联方面选择了流浪狗莱卡作为实验对象,1957年,在经过一个月的训练之后,莱卡搭乘"斯普特尼克2号" 飞船飞往太空,成为第一只被送入太空的动物。
但是这趟旅行注定有去无回的,因为当时的研究技术,只能把莱卡送上天,但没有让它返还的能力。
所以,在飞行了近7个小时后,由于舱内的恶劣环境,莱卡牺牲了。
随后,在黑猩猩汉姆成功登上太空并安全返回的同时,法国也开始了本国的航天动物实验。
在1961年,法国选择了大白鼠"赫克托" 搭乘"维罗尼卡号"火箭 升空。
值得一提的是,在火箭上升达到最高高度时,赫克托的心跳突然停止了,好在5秒后又恢复跳动,最后这只小小的啮齿动物被安全的送回了地球。
实验成功后,法国又计划对更大些的哺乳动物进行实验,因此他们选择了猫作为实验对象。
1963年,法国将一只名叫菲利赛特 的猫送往太空,并在其大脑中植入了永久性电极以便监视其在太空中的神经活动。
此次任务一共持续了大约13分钟,后来菲利赛特成功返回地球,它也成为航天史上第一只上过太空的猫。
遗憾的是,从太空回来的菲利赛特身体状况并不好,2个月后科学家们选择对其进行了安乐死。
不同于在太空中牺牲的莱卡和成功返回的黑猩猩汉姆,作为唯一一只进入太空并顺利完成任务的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被人类所遗忘,甚至几十年后当人们打算纪念它时发行的邮票还搞错了菲利赛特的名字和性别。
直到2017年,它的支持者在网络上发起众筹以建造一座菲利赛特的铜制雕像,并放置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空间大学中。
各个国家都开始了自己的太空实验之旅,所涉及的动物种类也逐渐扩展。
但是令人唏嘘的是,由于当时医学伦理道德方面尚不完善,科学家们没有重视实验动物的研究后安置问题。
例如汉姆生前并没有被认真的特殊对待,它在辗转于两所动物园后结束了它的余生。
汉姆的遗体在经过医学界解刨后埋葬在名人堂中,它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国际航天航空名人堂的黑猩猩,另外它的骨骼被保存在国家医学博物馆。
结合大多数事例不难发现,大多数执行过严峻任务的实验动物在存活时并没有遭到良好的对待,反而在逝世后却被人们所纪念。
这是否是对实验动物的不负责任?
他们活着时不仅是科学事业的贡献者,也是重大研究发现路上的里程碑。
随着研究的发展,大量的科学实验都需要动物们的参与,这也引起了科学家们对实验动物的重视。
国际上也越来越着重于对实验动物的福利保护,制定了旨在保护实验动物自身权利的"3R原则",也制定了实验后如何妥善安置处理动物们的规定。
很多经常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的机构和科研院所还为实验动物们建立了纪念碑,以祭奠为人类进步事业献出生命的动物们。
回首61年的航天史,从加加林绕地球一周再到阿姆斯特丹的出舱登月,以及杨利伟的航天飞行再到最近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无数航天人的梦想在宇宙熠熠生辉。
我们不应该忽略这些还在为人类航天事业做出贡献的动物宇航员们,正是有它们的存在才能更好的了解生命的多样,也因此让浩瀚无垠的宇宙不再寂寞。
参考资料:
[1] 汪婷婷,曲巍.基于动物实验引发的医学伦理问题及对策探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06):24-27.
[2] 刘进军.黑猩猩宇航员的"太空一小步"[J].军事文摘,2015(18):6-11.
[3] 东晨.揭秘首只太空黑猩猩[J].科学大观园,2012(14):59-60.
-END-
作者:延津
短发这样烫头发短烫发会显老气吗?nonono,只要你选对造型,想显老是分分钟不可能的事情,尤其这30款,显瘦减龄时髦又超级流行。秋冬是烫发季节,烫发不是长发的专属,短发也同样可以妥妥的烫卷啦
2023年就指望他们了!这5块招财表看着就很吸金年终奖的好归宿!眼瞅着马上就要到新年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开始打算过年买点什么来犒劳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呢?都说金色招财,那不如趁着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弄点带红带金的东西来应应景,也给202
马丁沃尔夫谨防失去的十年再度现身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月10日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失去的十年威胁在逼近。全文摘编如下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对所有国家都造成了冲击,但其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打击尤其
关于2023年大盘的大方向和底层逻辑货币和汇率篇早在去年12月上旬,我就发了一篇帖子,谈到2023年困境反转和全球经济复苏的问题。这篇帖子精准的论述了关于美元汇率走贬,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外资回流。现在时间轴来到1月中下旬,整个
基金调整来了,今天要不要减仓今天市场高开以后短暂冲高,然后就是一路震荡下行,现在已经运行到了3210点左右,放心,尾盘指数还会上翘一点的。看下面的日线图,我昨天就说,节前关注下方的那个跳空缺口,缺口的下沿是3
西南财大发布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指数和四川双指数1月17日,由西南财经大学民生指数研发中心编制的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民生满意度指数(以下简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指数)以及2022年四川消费者信心指数和四川
喜马拉雅首次实现盈利北京日报客户端实习记者夏骅近日,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在公司年会透露,喜马拉雅于2022年第四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这也是喜马拉雅创业十年来首次实现盈利。余建军在年
桃园镇年度微盘点,回眸属于我们的2022关键词二新型工业化喜迎2023砥砺前行再启新篇去年以来,桃园镇紧紧围绕农业融合发展园区产业集聚农村设施改善兴镇强村富民社会和谐稳定五项重点工作,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天推
北京楼市周报1。99。1二手房成交环比上升89北京楼市周报1。91。15一周总结政策央行继续加大对优质房企的政策倾斜力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北京明确提出今年将支持住房改善等消费。市场新房和二手成交规模反弹明显,其
基金春节之前还有动的可能性现在半导体医疗还能不能手动加仓,亏20个点得加本金多少合适。这是一位铁粉朋友的留言,谢谢这位铁粉朋友。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基金,定投都是不要停的,只是根据它的位置仓位,自行调节定投额
电子行业投资策略先周期复苏后成长创新,抓住内需和供给侧拉动(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潘暕)2022年电子行业总体情况复盘2022年电子行业股价跌幅最大2022年,从各行业涨跌幅情况来看,电子行业跌幅最大,达到34。19。2022年电子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