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有两位退休老人,老伴都已经不在了,张阿姨67岁,退休金有4000多,李叔和张阿姨同岁,退休金6000多块钱,但是两位老人对待儿女的态度却截然不同,看看他们的做法,我们再讨论退休金会直接影响家人生活吗?通透的张阿姨! 张阿姨两儿一女,三个儿女的孩子都是张阿姨看大的,因为张姨姨退休后还一直住在自己的老房子里,房子挨着两所学校,一所中学一所小学,所以到现在孩子们吃住还和张阿姨在一起。 张阿姨是一个很乐观的老人,每天起来到门口的菜市场买菜,儿女给钱,她都不要,4千块钱的退休金,被张阿姨安排得井井有条的,一天换着花样的给孩子们买菜、做饭,但是还在她的精打细算中,并没有超出她每天花费的预算。 小区里的老人都说张阿姨的儿女靠着张阿姨的退休金生活,每天在张阿姨这边吃饭,省下的钱攒钱买房子,这样的话说多了,也就被张阿姨的儿女听到了,她儿子觉得有些面子挂不住,儿媳妇却是真生气了,直接把孩子接走,决定不在让孩子待在奶奶家了。 张阿姨的闺女也跟着有样学样,也把孩子接走了,这一下子张阿姨家冷清了不少,老人家好像变得没事可做了,有一段时间,看着她明显老迈了很多。 这样过了有半年的时间,乐观的张阿姨好像也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儿女来的少了,就算是来,也总是很冷漠地说几句没有温度的关心,张阿姨一开始听了心里难受,生性乐观的她,反倒是原谅了儿女的态度,她每天试着找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做。 以前广场舞上从来见不到张阿姨的身影,如今张阿姨已经会跳好几个广场舞了,精气神也变得很好,人也变得硬硬朗朗的,逢人便乐呵呵的,别人问她儿女,她也总说儿女孝顺。 一个小区里住着,又都是在一起的老邻居了,谁家的情况,大家大概都能知道一些,张阿姨在外边维护儿女的态度,反倒是让许多年轻人感动,每次大家见到张阿姨都很尊重她。 只是一年时间还不到,张阿姨的儿女却受不了了,一个个地跑到张阿姨家诉苦,说带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之前张阿姨不但给儿女带大了孩子,孩子上下学也是张阿姨接送,做饭、伺候孩子,一直都是她一个人,可以说几个孩子的成长,张阿姨的儿女只是参与了,付出的时间并不多。 邻里邻居的一些闲言,让张阿姨的儿女不服气,赌气接回孩子自己照顾,可是一个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张阿姨的儿女顶受不住压力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工作、家庭、孩子一团糟糕。 首先,一天六遍的接送孩子上下学,这就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上班的人来说,孩子11点半放学,而下班一般都是12点,这半个小时怎么办?还别说下午上班的时间跟接送孩子也卡不上点。 张阿姨的儿媳妇就接送孩子,一年的时间就被上司多次点名批评,带着情绪回家,两口子就吵架,一年的时间,两口子吵多少架都记不清楚了。 这还单单只是接送孩子上下学遇到的困难,还有一天三遍的跟孩子做饭,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营养要跟得上,这也就意味着张阿姨儿女家就的一天三遍的开火做饭。 以前孩子全是张阿姨照顾,张阿姨的退休金也全花费在孩子们身上了,反倒是她的儿女不用管孩子们的吃饭问题,随便在外边吃点,想吃家常饭了,就回张阿姨这边,一年到头也不会在家开几次火。 本来一开始张阿姨的儿女接回孩子,新鲜劲正足,没事就领着孩子去外边吃,小孩子吃饭都必须要注意营养和卫生,这也就必须要挑环境好的地吃饭,一来二去的,一个月别说像以前存钱了,反倒是一分钱没有存,还花超支了。 张阿姨的儿女一看,只能是决定在家里做饭,一天三遍的做,加上一天六遍的接送孩子,一年的时间就让张阿姨的儿女崩溃了,个个都跑到张阿姨面前诉苦。 向来是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最终张阿姨还是心疼儿女,每天在学校门口一天六次地又出现了她的身影。 如今,张阿姨的儿女个个买房买车,不过对张阿姨也是变得真孝顺了,平时当甩手掌柜,现在也会时不时地来帮助张阿姨做做饭,或着是接送孩子。 张阿姨家如今总能够听到一家人欢乐的笑声,张阿姨依然还是不要儿女的钱,她的退休金也依然都花费在孩子们身上。矛盾的李叔 我们小区的李叔,同样是67岁,一个月6千多的退休金,老伴前年去世,已经退休7年的他,两个儿女时常过来看望他,但是每次都会被他给喝斥走,原因是他害怕儿女惦记他的退休金。 李叔的儿女条件虽然不好,尤其是李叔的女儿,自己住在70多平米的房子里,公婆跟着一起住,年纪大了,每天都得吃药,一家人的日子过的挺紧巴的,可是李叔的女儿非常孝顺,每天都会在上下班的时候绕道看望李叔,李叔每天吃的菜,也是他女儿给买的。 而李叔的儿子,虽然不会每天都来,但是也会隔三差五地给李叔买东西,他儿子是下岗工人,两口子都下岗了,孩子还在念中学,生活也是过的挺难的。 李叔儿女的孝顺小区里的人都看在眼里,于是就劝李叔帮衬儿女一下,一个月6千的工资,哪怕一个孩子帮衬一千,也多少给他儿女减少一些负担。 这本来是一番好意,可是李叔却十分的生气,他认为这是别人不怀好意地劝诫,谁对他说这样的话,他就会跟谁急,慢慢的也就没有人劝他,而李叔却面对经常回来的儿女,越发的没有好脸色了。 后来李叔干脆雇佣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保姆,每天跟保姆去买菜,他手里提着菜都乐呵呵的,总之李叔一个月6千多块钱的退休金,家里雇佣保姆,过的日子挺舒坦的,除了他儿女来他依然不给好脸色。 慢慢的,李叔的儿女来的少了,李叔也不想孩子,反倒认为儿女不来他过的更自在,而他的儿女合伙开了一家汽修厂,又附带免费洗车,不管是来不来他们店修车,他们都会免费洗车,这样的服务倒是给他们的汽修厂招揽了不少修车的生意。 几年的时间,李叔的儿女因为用心经营,不但换了大房子,也都买了车,日子也越过越好。 李叔这边却出了事情,他雇佣的保姆把钱全给他卷走了不说,还哄着他把房子卖了,李叔一下子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人,没钱也没有房子,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一下子就中风病倒了,当时还是小区里的邻居送他去的医院。 李叔没有钱了,住院的费用邻居就对钱先垫上了,可是面临要不要告诉李叔的儿女,由谁去说?大家都犹豫了,这些年李叔对待儿女的态度,别说他儿女了,就算左邻右舍看了都寒心,加上这几年李叔的儿女很少来李叔家了,大家实在是猜不出李叔如今这样的情况,他的儿女会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李叔。 但是也总不能左邻右舍的一直照顾李叔吧,毕竟李叔瘫在床上不能动弹,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亲近的人细心照料,最终大家还是请小区里的老人帮忙,去跟李叔的儿女说说李叔的情况。 李叔的儿女在猛然得知李叔遇到的情况,姐弟俩个楞了半天,没容来人多劝和,姐弟俩个带着钱就慌忙去了医院,看到已经说话不利索,只能躺在床上的李叔,姐弟俩拉着他的手就哭了起来。 当时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姐弟俩个不但把大家伙垫付的医药费还了,还一个劲地道谢,李叔的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 李叔在医院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这期间大家伙去医院看望他,不是他儿子陪着,就是他女儿在照顾,李叔被他儿女照顾得很好,等到出院的时候,说话能表达清楚,但是后半辈子要坐在轮椅上了。 大家一起去医院接李叔出院,李叔的儿女早就商量好了,李叔轮流在儿女家住,在女儿家住的时候由女婿伺候大小便,在儿子家住的时候,就由儿子伺候,看着李叔依赖地拉着女儿的手,被儿子推着渐行渐远的身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画面让人鼻子发酸。 后来大家去探望李叔,同他聊起以前的事,他总会露出羞愧的神色,不过很快就乐呵呵的告诉大家,他如今把退休金都交给儿女管着了,看着他平和的神色,也让大家知道了,他是真的敢放心依赖儿女了。心态决定一切! 通过两位有退休金的老人,对待儿女的态度的不同,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来,并非因为老人有退休金就能够改变一家人的生活,反倒是老人的态度更重要。 1,张阿姨虽然退休金只有4千块钱,可是她一个人花用的话,足够她过的很舒坦,但是在她看来,她更喜欢儿女围绕在身边,每天为了小辈们忙忙碌碌的生活,退休金反倒是不被她看中,结果是张阿姨换回了儿女的真诚和孝心。 2,张阿姨的儿女,一开始也许做得不对,但是他们是一直被母亲呵护着,不知道照顾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反倒是无法承受邻居的闲言,结果是当他们接孩子回家,照顾一年,懂得了张阿姨的辛苦,也懂得了孝顺张阿姨。 3,李叔其实也没有做错,他只是想法有些偏激,人老了,想得难免有些多,反倒是更害怕儿女的孝心是不是冲着他的钱去的,可是到了最后,儿女的孝心,却换回了李叔的父爱。 在这里必须要为了张阿姨点赞,为李叔的儿女点赞。 我认同这个观点,我们家就是这样的。 1.如果老人一个月退休金只有几百块,子女多少是需要再添一点给父母的。 2.如果老人一个月退休金两三千,两个人都有退休金。 子女可以安心工作,老人的退休金基本够生活,甚至每个月都会有结余。 3.如果老人退休金四五千甚至更高,两个老人都有退休金。 子女有困难的时候,还可以帮衬一下子女。 如果不愿意,至少子女有地方可以借钱。说说我自己 我自己全职在家带孩子,老公工资不高,每个月都需要动存款。 我父母就帮衬我们,家里柴米油盐都是他们买的,每个月买菜也差不多要花3000块钱。 但是好在父母有退休金,而且足够他们用了,每月也都有结余,家里也就我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很乐意帮助我这几年。 其实那么大年纪还啃老,心里多少是有点愧疚的。 我父母经常说,现在这几年不帮我们,什么时候帮我们,做父母的不就是希望孩子过的幸福快乐。 刚巧前几天家里晚辈结婚,一大家子亲戚都聚在一起,我跟几个长辈还聊起退休金的事,如下: 一.我四姨两口子,70岁,在东营(胜利油田)退休,一个国企一个央企,央企的7800,国企的5600,平时待遇非常好,吃喝拉撒基本都不怎么花钱,他们女儿(我表姐)房子贷款都是他俩出。老两口在东营2套房子,烟台海边1套房子。生活惬意 二.我三姨两口子,72岁,新疆建设兵团回来的很早,退休金都不高,加在一起不到5000,儿子女儿争气,两个上市公司管理层,平时老两口自己也够用,关键是当初儿女公司上市借的钱入股,20年前就套了100万买了两套房子加商铺。 三.父母,老爸国企工程师退休,老妈事业单位副职退休,老爷子工龄超长带职称,8000。老妈当初因为当兵年纪不够,虚报了2岁,导致退休早2年,刚好赶上改革什么的,据说差了不少,6000。老两口退休后各种福利待遇也好,平时也没用钱地方,还有套老房子和一间商铺收租,闲暇养花种草锻炼身体… 父母一辈大部分都是国企,一般退休金都能保障日常生活,医疗保险什么的都很足,那一辈工作时可能工资不是很高,但这个社保基本都交的很高,好国企和事业单位都是交上限,退休后收入都比较高。当然也有很多那一辈的人是农民非工人出身,退休金或没有或很低,得靠子女每月生活费赡养,总的来说到70后这一代人开始,基本都按标准走社保了。但是现在很多私企都是按最低基数来交社保。 现在社保情况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2-3个年轻人交的社保才能勉强维持一个已退休的养老金,这个环节全国基本都是负债,而且基数越来越大 老人的退休金,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质量,这肯定是子女收入不高的家庭。 我们这一代的老人,都是从生活困难的年代走过来的,绝大多数的老人都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有养老金可领,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零花钱用,能看得起病,就很满足了。现在,从养老金里挤出点余钱剩米,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几乎是养老金领取者的共识。 如果孩子们有个稳定的工作,有份不菲的收入,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就怕孩子们受疫情影响、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工厂开工不足,外贸无销路,内销无市场,他们的收入就会受影响。我有个亲戚,夫妻俩都在旅游行业工作,今年上半年就惨了。全家要生活,还要供房贷。日子真是紧巴巴的。 遇到这种情况,老人能袖手旁观吗?"老猫喝口汤,小猫都来望,"哪怕自己再节俭点,也不能让儿女们饿着,更舍不得让孙子孙女们受了委屈。 这就是中国的老人,这就是中国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家顶层邻居,住着6口人,公公婆婆,还有婆婆的父亲,一位将近80岁的老人,婆婆在外边戏称他为"老财神"。再加上儿子儿媳和双胞胎孙子,一大家子人。 公公和儿子跑出租,每天早出晚归,听说挺难的,但是没有别的门路所以一直起早贪黑的挣辛苦钱。儿媳原来是在照相馆工作,生了双胞胎就只能歇班了,全职在家里带孩子。婆婆本来有个保洁的工作,但是儿媳带两个淘气儿子,一是忙不过来二是真吃不上饭呐,所以也就辞职一起来看孩子做饭。 来说说这个80岁的老爷爷,据说是铁路部门退休的干部,每个月退休金约9000,他有两个女儿,这个婆婆是老大。 原本有老伴的时候是自己单住,前几个月老伴走了,这老人身体还不错,本来没想着和女儿一起住,是这个婆婆极力邀请他过来,宁可挤着点也把老人安排的妥妥帖帖,最好住这里不要走了。 为啥呢?老爷子有钱啊!据婆婆说,这老两口都有退休金,一辈子省吃俭用的。她把父亲接过来,平时的退休金打到卡里,她每个月查询,活期有几万,估计他们存的定期要有个几十万,早晚要想办法问清密码先拿到手再说。 每天天气好的时候,那老人就被安排在楼前晒晒太阳,走动走动,笑眯眯的看着两个双胞胎重孙子跑来跑去。婆婆在楼上做饭,儿媳也在下面看着老的少的享受天伦之乐。 年轻点儿的媳妇们肯定有好奇的问:"这么多人老老少少住一起方便不,你不觉得麻烦?"儿媳无奈的撇撇嘴:"肯定不方便呐,没办法呀,让我们家这位老的舒舒服服就行,我婆婆说了,这得供着。从来了这几个月家里真的松快不少,每个月都拿退休金出来贴补,现在我这两个儿子每个月奶粉钱都是他出,好几千呢。也好伺候,就是多一双筷子的事,平时有我婆婆给他洗洗涮涮,怎么想都划算,住着呗。" 到饭点儿了,婆婆就下楼叫人回家吃饭,总有邻居们就夸这老爷子硬朗,伺候的挺好,她也不避讳:"那是,我爹就是老财神,每个月不动不摇9000块钱拿着,我们都没有这份钱。我可要好好孝敬他,活一天多挣一天钱呢,哎,不瞒你们说,我原来买菜都犯算计,从我爹来了三天两头敢买肉吃了。你们说我该不该让他高高兴兴痛痛快快的住在这里?" 邻居们都了然的点点头:"可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老爷子好好活着就是你们的福气,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真是差不少。"她咧开嘴哈哈笑着说:"那肯定是,要是老爹没个退休金,我这一大家子就够费劲了,再养个老人我可真要愁死不行。" 写在最后:通过我邻居家的状况就可以明显看出老人的退休金直接影响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这公公婆婆都没有退休金,公公快60岁还要为生活奔波,日子还是紧巴巴。而婆婆父亲的高退休金让他可以安享晚年,孩子还要争着孝敬。 人老了有钱傍身就是有底气,这就是现实啊,您说对不对? "生活质量"这个词,不同的年龄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比如吃。 过了50岁,我是不敢去吃自助餐的,尤其是海鲜自助餐。 有一次,有一家做贵价海鲜自助餐的餐厅做特价,我老婆抢到了特价一个二人自助餐,两个人去吃了一顿。 ( o )哇,海鲜自助餐,任吃,不吃回本,怎么对得起自己。 吃是吃的高兴了,晚上肚子就不舒服了。不是人家的东西不干净,是自己的消化力不行了。 话说30年前,我一顿能吃两只鸡,啥事没有,现在呢,1/4只都勉强。 老了,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年轻的时候的那些"生活质量"的要求,无福消受了。 所以老了,"生活质量"这四个字,变成"养生"了。 如果只是两个老头老太太自己养活自己,舒舒服服的过着养生的生活,退休金,其实不需要很多的。 如果还要帮孩子养孙子,那生活质量没办法保证,也是没法的事。 这个我还真的认可,不单单是影响,有些影响还很大的。要是儿女家庭条件好的,就不需要老人的退休金影响什么了。 我们村有退休金的老人还真的不少,我就来列举三个例子。 第一个; 他本人高中退休教师一名,他有两儿一女。他的大儿子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系主任,二儿子是某国企单位的领导,女儿在某事业单位工作。 他与老伴居住在乡下老家,村里很多退休老人都种地和种植果园,他只种了有1分地的菜园子。菜又吃不了,就经常送给本家侄子和邻居吃。 其他的所有土地和果园,都无偿的交由自己的侄子打理,他每天就是走走转转。前些年,帮他女儿带小孩,也就权当解闷了。 因为是教师,又写的一手好字,村里有个红白喜事,都会请他编写对联。春节的时候,他也会免费为村里人编写对联,只收纸墨的成本费。 他这种家庭,他的退休金影响不了家庭的生活质量,因为他的儿女都很优秀。 第二个, 他也是高中退休教师,他只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二儿子是民办教师转正的,三儿子师范函授毕业,也是教师。 他大儿子有一儿一女,儿子有先天性的疾病,好像是羊癫疯。老爷子的退休金,基本上都用来给他的孙儿看病了。 他生病的时候,医疗费基本都是他自己的退休金。他病逝之后,他孙儿的医药费也算是断了。 西安一医院老教授研究羊癫疯多年,就给他大儿子家写信,希望可以再带孩子到西安就诊。他大儿媳妇到处说,人家是骗钱的。因为公公的离世,自己要承担医药费,她就舍不得了。孩子现在看着属实可怜,让人心疼。 那时候孩子才几岁吧,都说完全有治疗好的可能,因为经过治疗,犯病率确实减少了。 他的退休金,对家庭的影响是颇大的。 第三, 他是矿区的退休工人,他有两儿两女,两个儿子也是煤矿的正式工。他本人由小儿子负责埋葬,老伴由大儿子负责埋葬。 他老伴在世的时候,他们和小儿子,一起住在老宅子里面,吃饭是各做各的。 他的大女儿得了某种疾病,大女婿家治疗多年,实在是再也拿不出钱来了,病情已经到了无法医治的地步了。他还是拿出自己种植果园的收入,和多年的积蓄,为大女儿做了一次手术,后期的医药费也基本上由他本人支付。手术不到一年时间,大女儿还是撒手人寰了。 他老伴生病,大部分医疗费是他自己掏的,小部分是两个儿子掏的。 老伴病逝后,他的衣食住行,就完全由小儿子和小儿媳妇来照顾了。 前几年我回家,他小儿子要盖房子,因为沾点亲戚的关系,我就去给帮忙拆老房子。有人就问及他,他现在的退休金有多少,他说不足2000元,又问钱在谁的手里。他说自己留一部分,一部分给了小儿子,一部分给了三个孙女和一个孙子。 他的退休金,成了他大女儿和老伴的救命钱。 其实退休金,要看是谁做主了。有的老人的退休金完全由自己做主,有的老人的退休金由儿女做主了。 我四娘的父亲,以前是军医,转业到了乡卫生院做了院长,退休后又被返聘了。爷爷有五个子女,大女儿和二女儿那时候过得都不太好。两个女儿的女婿都是他给选的,他的退休金都拿来供外5个外孙子上学了。 爷爷没有外孙女,3个女儿都是儿子。老大2个儿子,老二3个儿子,老三1个儿子。 卫生院和乡中学离得很近,他的孙子孙女,外孙子,上中学的时候,全部住在卫生院之前的老宿舍砖窑洞里面,不住校的。也不在学校吃饭,全是奶奶在卫生院给做的。我也没少跟我堂哥去蹭饭,我跟爷爷的孙子孙女还是同班同学呢。 老人的退休金,谁做主,才是最重要的。 说的很对啊!有些家庭中老人退休金比较高,那么一家人可能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有些家庭中老人退休金比较低,那么一家人生活质量可能就会稍微普通一些。退休金高,一家人生活质量更高 一家中,如果老年人退休金拿的多,那么一家人生活质量就会更高。原来隔壁邻居家两口工作学历一般,工作也是比较一般,但是家里老爷子是解放前参军的,属于离休干部,虽然是从企业退休,但是养老金越涨越高,一年下来养老金将近10万,而且医疗费等全部报销,而且还有一些优惠待遇,现在老爷子年龄90多岁了,但是身体还很硬朗,可以说一家几口人过的是相当的好。 但是如果老爷子走了,那么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质量可能是会下降的。如果少了老爷子一个月小一万的收入,那么他们一家人可能就只能是过上比较普通的生活了。 因此,如果一家人老人的退休金高,那么一家人生活质量就会更高。退休金低,那么也可能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 一个家庭中,如果老年人的退休金比较少,那么也可能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质量。比如有些家庭中,老年人退休金低,这样的话,如果子女赚钱不是很多,那么可能就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了。 现在好多家庭中,好多老年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原来缴纳的养老保险比较少,或者是缴纳的年限比较短,那么退休时候的退休金可能就比较低。 现在有些家庭中的老人,可能一个月退休金可能只有几百元不到一千元,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子女一个月也就是几千元的收入,那么可能子女每个月还要补贴老人,而且老人如果有病还需要看病,这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果老人退休金低,那么也可能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结论 综上所述,有些家庭中老人退休金比较高,那么一家人可能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有些家庭中老人退休金比较低,那么也可能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 这没法以一概全,看个人。 比如老人退休金一月2000,儿子媳妇一月不过7000,加起来没上万,家里如果有孩子,有房贷车贷的,那老人的退休金确实得贡献出来才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再比如另一个老人退休金一月也是2000,但儿子媳妇一月有15000~20000的收入,甚至更多,那这一家人的生活质量与老人退休金没半点关系,他们完全自己搞得定。 现在老人退休金贴补孩子的不在少数,身边比比皆是。有的是给了儿子媳妇买车买房,完了儿媳妇还怪老人不该念叨用掉了她的养老金。有的是供了孙子的培训班费用,名为隔辈教育投资。 我觉得这种现象挺普遍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啃老吧!不过只要老人愿意付出,一家人和睦也没啥。如果有能力做到不啃老,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总之各人过各人的日子,冷暖自知。 01
我有一个同学 ,爷爷奶奶都是机关单位退休,退休金7000左右,我们是县城,7000的工资已经碾压很多人。 父母是机关单位退休,退休金6000左右,同学的日子过得不是一般的惬意。 同学结婚,爷爷奶奶直接送了一套门头房(老房子拆迁补了三套房子)给他,同学生儿子,爷爷奶奶给曾孙子的见面礼2万,过年给曾孙子压岁钱1万。 用同学的话说,他儿子这些年收的各种钱够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同学是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工资4000左右,后来同学生了二胎,家里还请了保姆,同学的日子过的很轻松。 完全不用担心爷爷奶奶和父母,医保几乎全报,孩子的花销也不用操心,同学父母抢着花。 老人退休金高的家庭,尽显父慈子孝,老人享天伦之论,儿孙感受父母亲情。02 我们老家邻居一位苏爷爷,听说参加过抗美援朝,每个月能拿到1万多的退休金,他的三个儿子都抢着养他,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他的三个儿子都在老家种地,照顾苏爷爷,听说苏爷爷一月一轮,轮到谁家,苏爷爷的工资就由谁家支配。 前几年,苏爷爷去世,儿子们还因为分财产打了一架。 那些年,苏爷爷家算得上我们村最富裕的,现在苏爷爷去世了,儿子们年龄也不小了,年轻时只靠着苏爷爷的退休金了,没有自己努力挣钱,现在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 只依靠老人退休金过活,显然却不是长久之计,还需要有自己的生存技能。03 我父亲没有养老金,58岁的母亲养老金还没有交够年限,没有办法补,只能继续交着,我公婆也没有养老金。 我父母,公婆的年龄都在55-60之间,除了我母亲以外都在工作,之所以还在工作第一是身体健康,第二是没有养老金,为了给我们减轻负担,父母在自己攒钱养老。 像我这种情况,应该大有人在,我时常会感到焦虑,害怕遇到突发状况,无力解决。为了能够让父母、公婆有一个还算幸福的晚年,我们做儿女的必须要加快赚钱的速度。 如果农村的父母有养老金,自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儿女的负担,如果父母没有养老金,大部分父母会一直种地到不能种,还有就是靠子女给点钱勉强生活,农村老人真正安享晚年的并不多见。 老人没有退休金的家庭,都在忙着赚钱养家,老人忙着自己赚养老钱,子女更是上有老下有小,努力的奔生活。 老人有退休金,会不会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不敢说,但有退休金的老人比没有退休金的更有底气,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