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势力新春季#小米造车牌照获批与否,其1000万台年产量,进入世界前五的梦想只能是梦想。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可远比一台智能手机要激烈;新能源车的集成广度也非智能手机可比。凡事想复杂点,做起来才会容易。 企业最忌无边界的多元化,乐视死在造车上,恒大也被造车所累,如果董事会批准了董明珠的方案,格力估计也会深陷银隆的泥潭。金山成功了,跨界手机也成功了,新能源车一定能够成功?比亚迪自成立以来,几十年一直专注于电池、汽车领域,目前的年产量也不过三百万台左右,这已经是目前市值仅次于特斯拉icon的汽车公司。李书福赌上身家性命收购沃尔沃来提携吉利,吉利年产量也才两百万台。小米加步枪真的能白手起家,实现德甲98赛季凯泽斯劳滕icon般的奇迹?难度应该很大。 前段时间,特斯拉老板马斯克icon准备进军手机行业,这个降维打击倒有可能成功,一是得益于美国智能手机完整的产业链icon,尤其是芯片优势;二是特斯拉的智能化程度远比一台手机复杂,相关经验复制难度很小;三是马斯克实事求是,知道知难而退,比如收购推特后,发现自己无法驾驭,第一时间让出CEO;最后,特斯拉的品牌效应icon也远非小米可以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