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有的大叶种乔木,生长在40度倾斜的山坡上,四周为森林环抱,鸟鸣嘤嘤。这些茶树枝叶繁茂,大多三四米高,碗口粗,树龄在百年之上,为此地先民所载,代代相传。淡黄色的茶花开的正好。 远处山峦叠嶂,不知晴雨。我想如果有所谓"中国之角"的话,就应该是我脚下这片土地——西双版纳的易武。对面山过去便是老挝,向东南是泰国、越南、太平洋;翻越西面的山是缅甸,绕过缅北沿喜马拉雅南麓西行便到了印度南下即是印度洋。这里是中国的"尽头",也是通向世界的起点。 易武村民站在梯子上采茶,远处是边境上的群山 耸入云端横断山脉迤逦南下,在滇西南逐渐散开,版纳境内便形成众多山丘、沟谷,如同母亲脸上的褶皱。这些海拔一两千米而又纵横曲折的山体,大部分仍处于原始和半原始状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雾缭绕,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是茶树资源的宝库,普洱茶的原生地。 茶花 澜沧江将西双版纳一分两半,偏东一侧称为江内,偏西一侧称为江外。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即为江内六大茶山:包括易武(曼撒)、倚邦、革登、蛮砖、攸乐(现称基诺山)、莽枝。易武是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也是普洱茶的源头与核心产区。在傣语中,易武意为"美女蛇居住的地方",代表了美好与诱惑。 茶山不同,村寨不同,所出茶叶口感香气也不同。茶仓存储后,经岁月洗炼而形成丰富质感。普洱茶的工艺虽不复杂,但最能体现中国茶的千变万化。一山一味,一寨一格。饮普洱茶的一大乐趣,便是去体会不同山头产区的滋味。 易武茶最大的特点,被称为"香扬水柔",蜜香浓郁,回甘快,接受度很高。在普洱茶族群中,易武茶是柔和的香,细密而绵长,一如性情淑雅的女子。所以老茶客喜欢将易武茶称为"茶后"。喝普洱茶,不能不喝正宗的易武茶。 易武虽早在唐朝开始生产茶叶,但其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嘉庆和道光年间。现在藏茶界珍视的四大"贡茶茶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同兴号,基本都来自于易武。其他还有"车顺号"、"安乐号"、"乾利贞号"是易武镇有名的古商号。最有名的易武茶尚存在故宫中,是俗称金瓜的贡茶。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款【2021年易武高杆】,就采自于海拔1350米以上的有林原始生态高杆古树,茶树树龄百年左右,树高至少5米多高,高者达10米以上,堪称是茶树界的"姚明"。 01
极致的生态,造就优异茶质 一款茶之所以好,除了制作工艺之外,其主要决定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的优异,且极难被复制。 长久的与世隔绝,在几乎无人为干预的境况下,造就了一饼高杆古树茶所在的绝美之地。 每一株高杆古茶树,"腰围"粗壮,"身高"至少过10米,连接庞大的根须系统,只为汲取更多的有机质养分,传送至叶。 于是我们的茶叶,内含物质愈加丰富。 采摘这里的每一片茶叶都实属不易。山上道路崎岖难行,茶树分布不集中,而且古茶树都在5米以上,采摘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样的人迹罕至,得天独厚,也就是我们为何能够在易武高杆古树茶的身上,看见可达到成人手掌长度的条索,品饮到高扬而舒展的香气。除此之外,其水路细腻,极具山野气韵以及较高的耐泡度。 02
手工传承,还原最原始的味觉体验 昔茗堂坚持传统手工铁锅杀青,整个过程锅温并非恒定不变,多年的经验严苛到位,认真把控火温变化、手势、力度与速度,完美奠定茶叶滋味与香气; 坚持手工冷后揉捻,只为品质更卓越;易武传统手工石磨压制,传承的不仅是祖辈的精髓,我们只是要将国有林高杆古树最纯净的味道用传统手艺留下。 03
香醇细柔,磅礴山野之韵 干毛茶灰白偏黑显油性、条索匀整、紧结、干香浓郁,质厚; 茶汤黄亮清澈,香气浓郁有力度,你会清晰的闻到那种山野的气息、烂漫雅致的花香,以及只有易武茶能够闻到的油润香气。 甘冽、细柔、香丰的茶汤咽下,喉咙中清凉感浓强,且清凉感延伸向下,数秒后,整个喉咙、胸腔都是清凉的。 入口甜是比较集中的表现。微苦微涩,可以说,经过前三泡,此时茶汤中的香、甜已经完全美融合,内含物质已逐渐被稀出来。整个茶汤会给人比较舒爽的感觉。 后段至尾水,虽然茶汤逐渐淡去,滋味在渐渐减弱,但是"甜"始终存留口中,在你不经意间,清劲的山野之韵萦绕周身。 叶底完整、柔软、韧性好,叶脉极为清晰突出,古树特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