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连发七枪当场射杀恩人,被砸烂睾食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 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
次日 徐锡麟被清廷于安庆抚院门前残忍杀害,他的心gan被恩人恩铭的护卫挖出来炒菜,gao丸被击碎,死法惨烈,终年35岁。徐锡麟其人及生平介绍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府山阴东浦镇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
其父徐凤鸣秀才出身,曾经当过县吏,家中有良田百余亩,有"天生绸庄"和"泰生油栈"两家商铺。所以,徐锡麟从小衣食无忧,从来不担心花钱的问题。
徐锡麟
然而,徐锡麟从小就与别人家听话的孩子不同,不喜欢读书。12岁的时候,迷恋上了武功,还一个人跑去深山老林的寺庙当和尚。徐凤鸣为了避祸甚至和其断绝父子关系。
"按照现在的标准,几乎就是个问题少年"。徐锡麟之孙徐乃达这样定义其祖父。
1901年任绍兴府学堂教师,后升副监督。1903年应乡试,名列副榜。同年以参观大阪博览会名义赴日本,于东京结识陶成章、龚宝铨,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章炳麟的活动。
在日本,徐锡麟认识了很多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了解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同时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革命志士 章炳麟。
徐锡麟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东京博物馆看到了一座中国古代大钟在那里展示,他想中国的文物怎么被日本人掠夺过去,加上之前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让他觉得必须彻底革命。
回国后先在绍兴创设书局,传播新译书报,宣传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复会。1905年在绍兴创立体育会,后又创立大通学堂,规定入校学生均为光复会会员,参加兵操训练。 徐锡麟与恩铭
徐锡麟与恩铭其实并无深仇大恨,甚至可以说,恩铭是徐锡麟的恩人。
徐锡麟为了革命的顺利发动,决定打入敌人内部,获取情报,发动起义。
徐锡麟在表叔湖南巡抚俞廉三的推荐下,他结识了安徽巡抚恩铭。
恩铭格外欣赏精明能干、又喝过"洋墨水"的徐锡麟,将他视为亲信,任命他担任安徽巡警尹,兼任安徽巡警学堂会办(校长),有意栽培。徐锡麟也将恩铭看作自己的恩人,拜为恩师。
恩铭
但是,徐锡麟从未忘记自己的革命大业。而作为清政府官吏的恩铭,对自己信任有加,赏识照拂,但是依旧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敌人。
1907年2月,徐锡麟和秋瑾决定在皖、浙同时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抚恩铭及文武官吏陆续齐集巡警学堂,参加毕业典礼。
典礼开始,徐锡麟当时呈上毕业名册,口头报告了毕业官兵人数,随后说: "报告,今天有革命党人起事!"恩铭拍案高声说: "在哪里?什么人?"徐即应声说: "在这里,就是我。"话音没落,就朝恩铭连射数枪。 徐锡麟之死
恩铭的侍卫立刻逮捕了徐锡麟。而徐锡麟却问道: "大帅安否?" 冯煦怒骂道: "畜生,大帅待你何等恩厚,现被你枪杀,还敢问安否?" 徐锡麟笑道: "问大帅安问正是私谊也。"接着说: "枪杀恩铭,此乃正义也。"
徐锡麟被审讯时,他义正词严,怒斥清廷专政误国。清廷官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
徐锡麟厉言道: "恩抚待我仁厚,是私惠;我杀恩抚,是平天下之公愤!"
清官又问:汝常见恩铭,为何不于署中杀之。徐锡麟言: "署中,私室也;学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岂可鬼鬼祟祟。"遂自写供词,愿一人承担责任,不牵连学生。
恩铭的夫人要求按照"张安祥刺马" 的行刑的方法对待徐锡麟,先剜心再斩首。对于徐锡麟最后的行刑方法 据说是将其"阴 囊先击碎",然后恩铭卫队的卫士把他的心肝挖出来炒-食。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英勇就义,时年35岁。
孙中山题赞此事称: "丹心一点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后香。"
徐锡麟
其实"徐锡麟刺恩铭"此事终究让人心里读来唏嘘。
在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推翻清廷统治。
我们从不否认徐锡麟是革命英雄。然而,革命是否必须以牺牲为代价,推翻清朝是否必须要枪杀恩人才能实现仍有待商榷。
徐锡麟终究是一个性格有些激进和偏激的人。就如他在宣传革命时忘我奔走,时常疲倦得睡觉都不脱鞋袜,到醒来发现再想脱也脱不了了,因为磨破的脚流出的血水已把脚和鞋袜粘在一起这件小事一样。
我始终认为,成功有很多方式,牺牲自我虽足够英雄主义,却是代价最大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为所谓大义不惜手刃亲友看似"伟大",细细想来则让人头皮发麻。
若这世间之人都如徐锡麟一般,没有了"道义"、"私谊"与"温情",未达自己所谓的"正义"与不择手段,又何来他们所希望的"天理"与盛世呢?换种革命方式,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