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葬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葬制的演化要适应现实。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火葬就占主流,因为东北地区冬季时间太长了。 一年中有很长一部分时间土地都是冻住的,在冬天挖冻土费时费力。 古人如果不想火葬,那就只能COS东北大板。 在冰冷的棺材中等待万物复苏,大地解冻。 哦对了,东北的土地完全解冻要很久,这中间棺材中的尸体可能会反复解冻。 显然,相比于让亲爹在寒风中当一根反复解冻的冰棍,还是尽早火化更能让逝者安息。 中原地区,自从宋朝开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流行火葬。 宋代地价飞涨,很多穷人买不起墓地。 但是根据汉族传统殡葬习俗,入土为安是人生大事,也是子孙后代重视孝道的体现。 为了不在死后还要被地主剥削一笔,很多人就干脆信了佛教。 佛教嘛,肉身是臭皮囊,死后直接一把火烧了,骨灰扔河里。 简单,粗暴,但省钱。 封建王朝的皇帝自然对贫民百姓死后怎么埋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宗教可是超级敏感。 宋明两朝的皇帝都曾亲下圣旨禁绝火葬。 不过显然,没得屁用。 没钱就是没钱,不烧了难道让泥腿子的老爹曝尸荒野么。 只要地价够高,什么传统,什么习俗都能抛到脑后,自古以来都是这个样子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