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5,魏文侯利用齐国内乱的契机,联合三晋攻破齐长城,胁迫傀儡君主齐康公与三晋家主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在三晋威逼之下请求周天子承认三晋"以下犯上"(三晋名义上还是晋国家臣,而齐康公名义上比三晋地位高)的"丰功伟绩",并要求周天子"命令"三晋为诸侯,周天子只能认命,公开为晋国"三巨贼"背书,官方承认三晋以下犯上的"合法性"。 什么叫弱国无外交?你挨了揍,你还得赔着笑脸说大哥打的好! 公元前403年,九鼎震动,响彻整个华夏大地,魏赵韩三家正式立为诸侯,与晋侯并列。 九鼎原本是代表周天子权力的象征,却被迫使用来为"家贼"正名,对于周礼来说,简直是彻头彻尾的颠覆和讽刺! 当九鼎响彻云霄,彻底震碎了各国诸侯的人心和对周礼,仅存的最后一点坚持。所有人都知道,大争之世要来了! 在完成了人家上房本几年后,魏文侯把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把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庞大家业交给他已经精心培养了20年的太子魏击手中,安然谢世。 魏击就是魏武侯,客观的说,魏武侯是一位天才的国君。从小就有田子方这样的的大咖亲自教导,20岁从军,跟随乐羊,吴起这些大咖身边学习兵法,在魏国攻灭中山后又主政中山,跟随李悝学习法家治国之道,可以说,魏文侯打他出生开始就倾注了全部心血,把当时最厉害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人才,经济人才全给请来给他当老师,而魏击也不负众望,自身也有足够的天赋和努力,无论在攻灭中山还是在对秦作战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治理中山期间也是政绩斐然,无论从哪方面看,他都将是一位优秀的继承人。 可是魏武侯却有一个致命缺陷,也正是这个缺陷,让他把魏国带向巅峰之后很快就一步步沉沦下去,万劫不复。 他虽然很天才,但他的才华与胸怀却撑不起他更膨胀的野心。 撑爆了! 按现代话来说,这是一位天才的败家子。 魏武侯比任何都知道他老爹开启的变法对魏国有多重要,所以继位后基本延续他老爹制定的国策。不同在于,他想要的更多! 老爹太厉害也不见得是好事,谁也不想一辈子活在上一辈老家伙的阴影之中,想要走出阴影,唯一的办法是建立更大的功勋。 继位之初,魏武侯需要选相国,按照功劳和能力大小,最热门的人选自然是一手创建魏武卒,战无不胜的吴起,将军领国政,自然会更渴望开疆拓土。于是武侯打算跟他"谈谈"。 在巡视西河的时候,魏武侯与吴起泛舟河山,看着两边大好河山,魏武侯感慨地说: "这大好河山,都是我魏国的宝贝啊!" (潜台词:将军你可得帮我多打下几块这样的宝贝) 没想到吴起没领悟到老板的意思,一心想着出将入相的他,为了在新老板面前彰显自己不仅带兵厉害,治国也很牛的本领,给魏武侯长篇大论了一遍,最后总结性教导魏武侯说: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潜台词:给我当相国!) 咱实话说,吴起这话说的就很不"艺术",当领导自夸的时候,你不顺着领导的话说下去也就算了,还给领导抬杠,这不是打领导的脸吗?啥话都让你说了,你让领导还怎么说下去? 要是遇上魏文侯这样唯才是举的明君还好说,虽然不高兴,但也知道你有真材实料,不至于给你小鞋穿。可魏武侯不是他老子,他老子从小就穷怕了,恨不得全天下有点能力的人都能给他打工赚钱。他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这个时代最顶尖的人才包括你吴起都是他家的臣子,真以为我老魏家就缺你一个天才了?不客气地说,一抓一大把! 魏武侯想的是你给我好好打工,我给你更大的发挥空间,吴起想的是我想要更大的发挥空间以发挥我更大的才能,虽然大家目的一致,却是牛头不对马嘴,自然谈不下去。 魏武侯觉得莫名其妙挨了一顿训,心里很不爽但又不能轻易得罪了这位战神,只能回一句: "善" (潜台词:好的,我知道了,但我不想再说话了。) 魏武侯回去之后就任用田文为相。吴起不服,找田文理论: "论功劳,论能力,治军,理政,开疆拓土,我哪样比不上你?凭什么你能在我之上?" 田文给出了理由: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潜台词:我人脉广,能团结班子,我听话,领导想要什么我就能给什么。) 能力是你安身立命的资本,但很多时候,想要更进一步,除了要有过硬的实力,你还需要知道你的能力能不能满足领导的需求。 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质疑自己的努力,自身实力永远是根本,也许你会因为不懂人情世故而处处碰壁,但不要气馁,总有一天你会遇到那位与你相通的楚悼王,在此之前,你只需要不断打磨自身,提高你的价值。 魏武侯任用听话好用的田文为相,他已经急不可耐的要证明自己。 武侯三年(前393)年,魏武侯开始发起战争,同时对秦,郑两国作战,即使两线作战,依然爆揍两国。 武侯5年,魏武侯结成三晋联盟进攻楚国,把楚国打的将近灭国,楚悼王求救齐秦,秦国出兵进攻韩国,齐国进攻魏国,三晋联军在后院失火,被三面夹击的情况下依然击退秦齐两国,并取得楚国大量土地。 武侯6年,秦国进攻魏国,秦国50万士兵拿着锄头,穿着破衣烂衫,唱着"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悲愤民歌奔赴战场,势必打倒魏国霸权主义,收复河西。 魏武侯决定满足老秦人的愿望,亲自赶赴战场,命令吴起把老秦人的血都给榨干。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在阴晋之地大败秦军,此战过后,吴起率军势如破竹地进入关中平原,横扫河西。 前397年,深入秦国腹地,再次大败秦军,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秦国就算不灭,在魏国的封锁之下,也只等等死了。 在魏武侯前十年,三晋联盟等于天下无敌,暴揍齐楚秦,不断吞灭周边小国,作为三晋的大哥,魏国威势达到历史巅峰。这时候齐国的田氏也想效仿三晋,逼迫周天子合法给他换房本,于是田和勾搭魏武侯: "大哥,小弟也想给姜齐换个房本,您看可以吗?" 魏武侯说:"你小子想偷家?门都没有!" 田和:"我给钱的。" 魏武侯:"这怎么行呢?咱门要恪守周礼。" 田和:"我加钱。" 魏武侯:"我发现你是懂技术的。" 于是魏武侯对周天子施压,周天子不得不册封于田和为齐侯,史称"田氏代齐"。 公元前386年(武侯10年)魏武侯飘了,野心愈发膨胀,他觉得三晋中的某一晋(赵国)实在不听话,一天到晚还想着当三晋大哥,便想在赵国扶持一个听话的傀儡国君,便支持投靠他的赵国公子赵朝反攻邯郸,没想到偷鸡不成反被赵国记恨。 赵国忍无可忍,你老子就天天想着怎么坑我赵家,但起码还讲点规矩,怎么坑都不会往死里坑。到你小子竟然想给我当爹!既然你不仁就别怪老子不义!天天被你老魏家堵着大门没法南下,正好趁此机会撕破脸把你家小弟卫国给灭了! 于是在前383年,经历了一轮改革的赵国开始攻打卫国,企图打开赵国南下中原的通道,卫国向魏武侯求救,魏武侯出兵大败赵军,正式宣告三晋联盟破裂。 前382年,赵国再次出手进攻卫国,魏武侯领着新收的小弟齐国再次出兵援卫,三国联军一直打进赵国本土,夺取赵国河东大片土地。战争持续升级。 楚国此时经历吴起变法,国力增强,楚悼王终于等到三晋联盟破裂,也想北上中原,在赵国求救下,派吴起进攻魏国后方。此时虽然魏国依然一家独大,可赵国和楚国都经历了一遍变法,实力大增,魏武侯第一次受挫,只能求和,三晋表面上恢复联盟关系。 当一段关系有了裂缝之后,无论事后怎么修补,再也不可能回到当初。只要一点风吹走动,曾经的裂缝便会被再次被吹的支离破碎。 持续四年的魏齐赵楚大战,魏国和赵国都没有占到便宜,最后的赢家是楚国。吴起再次以他无与伦比的实力打脸老东家,就像他曾经也打脸老老东家鲁国一样: 当初的你对我爱答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 所以说,自身实力永远是一个人安生立命的根本! 魏武侯主动打破三晋联盟,四处树敌,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续反应,魏国虽然依然一家独大,却也疲于四方作战,虽然在其后的10年间,魏武侯不断发起战争,依然是胜多败少,却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的大胜,当诸侯见识到魏武卒的威力之后,反而刺激了各国变法图强的决心。在楚国之后,齐秦等国相继加入变法大潮。 历史有时候很玄妙,当初插手赵国内政打破三晋联盟的魏武侯怎么也想不到,在他死后,他的魏国也同样经历了差点被瓜分的命运。 前370年(武侯25年),魏武侯魏击崩逝,二子魏缓与魏罃争位,赵国与韩国都参与魏国废立之事。 一生征战,打出了魏国强悍的威势,却没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反而为魏国树起四方大敌,依然沉沦在霸业的美梦中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