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作家叶舟携新作《凉州十八拍》做客南京先锋书店,与学者、评论家汪政,学者、评论家王彬彬,诗人、作家雷平阳围绕新书的创作历程与艺术特色展开分享。分享会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曹元勇主持。 《凉州十八拍》以现代版"赵氏孤儿"为故事内核,以古代十大名曲《胡笳十八拍》为结构,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在河西走廊尤其是以凉州为历史舞台的一个个庞大的生死故事,塑造了一批来自民间且拥有文化自觉与大义担当的凉州子弟、义勇之士和热血少年。作品将北疆边地相关的历史与传说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河西民间社会有机地融为一炉,同时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西北腹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氛围、经济贸易、军事历史。小说共134万字,是作者继入围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敦煌本纪》之后,为河西走廊立传、发掘西部文化之密码、寻找中华文明之精神原乡的又一部雄心之作。 △活动现场(左起:曹元勇、叶舟、王彬彬、汪政、雷平阳) 在价值多元的时代,回溯民族精神的源头 19岁写下关于敦煌的第一首小诗之后,叶舟陆续出版了《大敦煌》《敦煌诗经》《蓝色的敦煌》等一系列关于敦煌的作品,体裁包括短制、抒情诗、长诗、诗剧、散文等,2019年出版的《敦煌本纪》是首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谈及《凉州十八拍》的创作初衷,叶舟表示,《敦煌本纪》和《凉州十八拍》其实书写了同一种精神内核,那就是"忠义","忠义精神,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供养,对民族来路的一种认同,对中华文化的神圣皈依。" 叶舟认为,在当下价值观多元、社会交往形态复杂的语境下,我们更需要反身回向生命的原初: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民族、国家、文明是从哪里来的,"在快步疾行的时候,真实要停下来回眸一望,看看我们曾经拥有什么,又丢失了什么。在这样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李,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忠义精神真的是需要我们重新审定。" △小说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甘肃省作家协会主席叶舟 这种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回溯和唤醒,在王彬彬看来,正是《凉州十八拍》及其作者叶舟的文化追求,"叶舟最深层次的文化苦心和文化担当,是想唤醒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价值观念、人格风范,让这些精神在今天的生活中复活。"王彬彬认为,小说写的虽然是20世纪上半叶的故事,书中对历史、价值观念、文化的态度以及评判,无不立足于对当下人们生存状态的认识,其中能够看到广大中国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能够看到历史长河中几千年来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过程。 △学者、评论家王彬彬 "这是一部写给年轻人看的书,是一本呼唤少年、呼唤血性的书。是在越来越温柔、越来越浅的时代,呼唤血气方刚,呼唤敢于抗争、敢于奋斗、敢于成就、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的视死如归精神。"汪政从叶舟对民族精神的写作中看到了另一个关键词——"少年",从《敦煌本纪》到《凉州十八拍》,"少年精神"是叶舟写作中重要的意象之一。 为什么如此钟爱"少年"这个意象?叶舟回应,"少年中国,是书写者的课题之一。""早期的诗歌,散文到后期的长篇小说,我一直在写少年,写儿子娃娃,在我内心就住着一个少年。少年就是追逐,是无畏,是生命力。"叶舟直言自己对少年这个词极端迷恋,因为这个词就是他心中那些古老而孤独的形象——霍去病、班超、求法僧……叶舟说,通过少年精神的书写,重新发现这个国家的边疆,去眺望我们这个民族的少年时代,去厘清这一伟大文明的来路,并获取今天的力量与担当。 △《凉州十八拍》叶舟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一部向古典致敬也值得被致敬的作品 《凉州十八拍》在精神内容上回溯传统,叙事方式上也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叙事艺术。王彬彬认为,中国当代小说深受西方小说的影响,但以史传传统、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叙事智慧也很发达,"从《敦煌本纪》到《凉州十八拍》,叶舟将中国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的叙事传统与西方小说的叙事智慧很好地融合,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叙事方式。" 叶舟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被汪政评价为"非常古朴,非常典雅,又非常正大。"他认为叶舟通过化用《胡笳十八拍》和"托孤"的故事,在写作中完成了一次向古典和经典的致敬,同时,作品虽然体量大,但作家精心编织的多重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语言,让作品拥有很强的戏剧性、故事感、愉悦性和可读性。从中他也读出了叶舟的付出,"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希望走捷径的时候,能够一个人沉浸下来,用47个月的时间,写成这样一部大书,我要向叶舟表示敬意。" △学者、评论家汪政 "叶舟的写作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写作,他有使命感,有忠义、勇气、血性等。仅从语言上来说,他的小说还保持着汉语的体温、热血。"诗人雷平阳如是评价叶舟的写作,在他看来,叶舟是一位对世间万物充满着好奇的作家,能够随时随地燃烧写作的激情,展开情绪的铺张,"叶舟的野心是很大的,在写这部小说时有一种‘创世’的感觉:这个世界由我来命名。刚刚汪政老师说的两个字,就是‘正大’,面对天空、面对大地,甚至面对自己的良心,展开自己的写作。" △诗人、作家雷平阳 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以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因故未能前来分享会现场,分别在线上表达对叶舟及《凉州十八拍》一书的祝贺。毕飞宇在贺辞中盛赞叶舟是"当代文坛的霍去病",何平则评价叶舟的文学理想是"当下中国文学的‘通西域’"。 现代快报+记者 张垚仟 浙江文艺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