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有没有,再问为什么… ……我的服务器上插了8个CPU……先别问为什么,你先得知道有没有啊?没见过不代表没有…… 多个CPU的电脑早就有了,只是这种设计主要用在服务器上面,前不久网上不是出现了王思聪的那台百万元级别的服务器吗?那台服务就是采用了2块AMD EPYC 7763处理器,实际上在服务器上面双路也不算啥,还有更多的,不过有没有是一回事,普通消费者需不需要又是另外一回事。 起码就目前来说,消费级平台上面是没有必要采用多CPU的设计的,厂家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就算是HEDT平台往往也就只支持单个CPU,更常见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就更不用说了,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 首先自然是产品定位的问题,多CPU在技术上来说,早就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了,不过为了区分产品的定位,有些技术往往只会用在服务器平台上面,除非今后消费级市场提出了相关需求,厂家才会将技术下放。 其次就是消费级用户往往用不到多路,多路最直观的优势就是多线程能力,但是现在的普通消费者需要那么强的多线程能力吗?目前在HEDT平台上,AMD的线程撕裂者也有64核心128线程的产品,普通桌面平台也有16核心32线程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多线程能力还不够吗? 最后多路CPU设计,会带来CPU之间通信时延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跨CPU的高时延会影响体验,实际上都不用说跨CPU这种情况,AMD的处理器在出现跨CCD的情况下,其时延都会影响游戏体验,所以AMD推出了游戏模式,这个模式就是通过关闭部分核心,避免跨CCD之间的核心通信,以此提升系统时延表现,保证更好的游戏体验,所以这么一看多路CPU的设计,还真的不一定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场景。 总的来说,多个CPU这种事情早就实现了,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至于为什么普通消费平台没有用这个技术,个人觉得主要原因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多CPU电脑的优势他们感知不强,但是带来的劣势往往很容易感知到,此外还要考虑到成本问题,因为这种产品就算有,愿意购买的用户也很少,工业品这种东西规模上不去往往就意味着赔钱,那么业界也没有动力去推,而且就目前来说多核心CPU还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不是没想到,对于个人用电脑,必要性不大,而对于专业,电脑加几个CPU,也还是不够。 多路洋垃圾多的是,还便宜,要数框框自己去买个体验下不就行了。一辆车能塞下一台v6但是不一定能塞进两台3缸机,就算塞进去问题也比一台发动机多。同理,双路,四路服务器为的是多线程,而且性能也不是1+1=2。如果拿来跑一个软件,4路16核远不如一颗同架构64核处理器 多核只是商业运作,,快跟核多没关系 因为pc大多用的windows,windows虽然支持多cpu,但力度有限。多cpu协同工作需要系统支持,这一点linux比windows强。目前除了少数专业软件如转码渲染啥的能吃满多核,日常应用和游戏连多核都不一定能吃满,整多cpu除了浪费还有啥用?现在pc的短板不在cpu,在硬盘,内存和显卡。 给你看一台装4个CPU的电脑,还有更多的,超级电脑几千个CPU 用服务器主板, 多核优化是操作系统的基础,家庭版,专业版,服务器版win肯定没问题,只是家用cpu厂商没做或没开放多cpu能力而已,服务器cpu早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