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3日讯(记者汪文汉 通讯员赵睿)长江日报记者23日获悉,一批观鸟爱好者在武湖沼泽地发现30只东方鸻,这也是武湖首次发现珍稀鸟类"东方鸻"。 珍稀鸟类东方鸻。肖山 摄 武湖,俗称北湖,横跨新洲和黄陂,南通长江,北连滠水,港汊纵横。武湖水面积为25.5平方公里,被喻为长江新区的生态绿心。 2018年2月,武汉市观鸟协会开始在武湖开展野生鸟类观察监测,2020年起开展系统的鸟类调查与湿地巡护。截至目前,共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青头潜鸭、黑脸琵鹭、黄胸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小天鹅、白腹隼雕、白琵鹭等超过20种。 今年3月18日,武汉市观鸟协会开展春季第一场观鸟活动。当天7个观察队28名会员参加观测,共记录到野生鸟类114种,29553只次,包括多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斑头秋沙鸭、白琵鹭、普通鵟、白胸翡翠、红隼、游隼、画眉等。也就这一天,队员们在武湖首次发现珍稀鸟类"东方鸻"。 5只东方鸻在长江新区武湖沼泽地休憩觅食。岑海 摄 东方鸻是一种娇小玲珑的涉禽。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仅在于它的美丽,还在于它优雅的气质。周玉栋 摄 "东方鸻"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西伯利亚南部、蒙古及中国北方,每年冬季会飞至马来西亚及澳大利亚过冬。虽然个头小,但东方鸻属于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迁徙路线有2000多公里。它们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很少下来补充能量,湖北境内极少出现。 东方鸻自然笔记。武汉观鸟协会供图 当天,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高然正在一处环境幽静的盛开黄色野花的沼泽地观测,一只游隼从他头顶飞过后,惊起一群鸟,他用望远镜望了一下,发现是东方鸻。 这次"偶遇"让高然非常兴奋,"我们仔细数了一下,共有30只,是一个小种群。" 东方鸻在群飞。高然 摄 "在武湖发现东方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说,此前已在武湖观测数年,但却从未发现东方鸻,"这种鸟,通常在迁徙季节出现在江苏、浙江等沿海,在内陆地区很少见。我们推测,在被发现之前,它们已经来到武湖,其目的是歇脚和补充食物,为北上储存能量。" 颜军分析,武湖除中心大湖外,周边散布着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农田湿地,这些是鸟类栖息的天堂,生物多样性以及湖泊周边分布的沼泽为东方鸻提供觅食休憩等适合过境的生存环境。 武湖航拍。武汉观鸟协会供图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东方鸻的发现是武湖生态持续向好的例证。 一批观鸟爱好者正在观鸟。武汉观鸟协会供图 【编辑:商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