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用一个字概括中华历史上的历朝历代,有人给出了如下答案:烈商、礼周、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奴清。 赵匡胤陈桥兵变得来的宋朝,占了一个"富"字。 宋朝到底有多富?可以将不同时代的统计数字加以比较来看问题: 背景交代 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最高时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风调雨顺的年份,每年收入也可以达到8000——9000万贯文。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南宋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时也达到了10000万贯文。 神宗朝的全国年铸币总量为506万贯,而号称 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一朝,年铸币总量仅为32万贯 。 一般而言,铸币总量要考虑到通胀因素,无限制滥发会导致通货膨胀,甚至于全国经济的全面崩溃。对比之下,就知道宋朝的经济实力有多么惊人了。 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依靠人丁,国土面积的多寡,可以认为约等于人丁数目。 据统计,唐朝极盛时期面积为1237万平方公里; 宋朝分为南北两朝,北宋面积最强时国土面积甚至不如秦朝面积,1111年的面积仅为280万平方公里;南宋偏安一隅,最强时国土面积只有200万平方公里。 这就奇怪了,国土面积少了那么多,国家财政收入反而要多上很多倍。宋朝有什么秘诀? 其实, 远在宋代,农业仍然是立国之本,但与之同时,工商业则高度发达,已经俨然有赶超农业之势,并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宋仁宗年间,有70%左右的国家财政收入来自于工商业。 据《文献通考》记载: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商税收入已经达到1975万贯,酒税收入高达1710万贯,盐税收入715万贯。 此三项收入总和已经达到4400万贯,已经超过了农业税收。 神宗熙宁10年(1077)的税赋总收入是7070万贯,其中农业税占2162万贯,占比30%;而工商税总额为4911万贯,占比70%。 这组数字说明,工商业已经成为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主体,农业已经让位于工商业。 一、交子的出现 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成就,催生了囊括方方面面的与经济发展配套的新变化,其中就包括 最早诞生于1023年的四川成都地区的交子 。 可以做一个比较:西方最早的纸币,最早出现在北欧,于1661年由瑞典银行推出。 美国则在1692年、英国在1694年、法国在1716年推出纸币或类似于纸币的货币凭证, 中国的交子要比西方世界提前了六七百年。 自北宋开始,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与之相伴,造船业、矿冶业、陶瓷业的技术、工艺水平也都有了空前提高。 农业、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激增,并相应地调动、拉升了餐饮等第三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大大小小的集市、城镇纷纷涌现。 城市里的市场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习俗,人们的作息规律也都有了相应改变,铜钱、铁钱等金属铸币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年岁尚幼的北宋出现了"钱慌",社会上出现了以货币不足引发的货币危机。 这就要求朝廷迅速扩大流通货币存量,四川则因为山路崎岖、远路难行,率先出现了用以取代传统金属铸造钱币的纸币。 二、交子诞生的历史过程 先民办后官办,到全国铺开 交子最早是由四川的十余家商户私下约定、联合发行的。 当时也没有统一的格式、纹样,基本上在纸面上根据实际需要填写金钱数额,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收据。 在理论上其实是信用货币兑换券——西方世界最早的纸币基本上也是这种形式,第一是以商户或银行的信用背书,第二体现为舍弃金属,而替代为方便携带的纸币。 后来,这十多个富户因为发行交子获利颇丰,惹得其他商人眼红,市面上甚至出现伪"交子",交子的信用被破坏,挤兑、诉讼时有发生。 于是,交子变被官府收购,变身为官家所有。 天圣二年(时为仁宗朝,1024年)官办交子正式发行。其发行面额、发行限额、流通期限都是固定的, 被称之为"界" ;准备金也就是本钱都是固定的。 但是, 交子已经具备了纸币的基本要素和社会职能,已经是货真价实的货币了。 官办交子面世后,影响越来越大,流通区域越来越广。 到了南宋绍兴年间,又衍生了同类纸币 "会子" ,南宋政府大肆聚货敛财,用于支付对金国作战的军费,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亏空。 并开始恶性循环,最终 导致通货膨胀现象的急剧发生 , 直接影响了国计民生,也让会子遭受了越来越多的非议。 交子一旦公开发行,很快在四川之外流行开来。北宋政府也在推波助澜,于宋徽宗大观年间,将"交子"改名为"钱引"。 到南宋时期,纸币在全国各地开花 ,各地的叫法不同,如关子、川引、东南会子、湖会等。 但在印刷样式、流通年限、金额(数额)虽然与交子有所不同,但在 运营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基本上与交子相同。 三、交子为什么诞生在四川? 人们也许会好奇,为什么交子诞生于蜀地,而不是别的府县? (一)地理区位和自然资源呼唤纸币 第一,四川物产丰富,物资有外流的需求,但地处盆地之中,山道难行,金属货币既重又麻烦, 所以对纸币的需求更加迫切。 四川可谓是四通八达,自己处于枢纽位置,占尽了天时地利 。 蜀地处于连结荆楚(东)、吐蕃(西南)、秦陇(北)、两广(南、东南)的枢纽位置,十分便于各方势力、各个民族交流互市,互通有无。 而且,宋太祖平定蜀地之后,出台了很多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 为蜀地更加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 因为中央政府重视,政府对蜀地的管理相对良性、积极。即便是太宗年间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也很快平叛,对整个四川影响不是很大。 第二,结合历史看,很可能地方上不太平,兵连祸结,匪患流行。 带着沉重的货物和比货物更重的钱币,怎么看都像是专门给土匪送钱的。北宋初期就有王小波、李顺起义,难免有散兵游勇占山为王,劫掠商旅。 第三,历史上的四川铁矿出产量很低,冶铁业不发达,种种情况夹杂在一起,貌似只有推行纸币,才有一条生路。 出产优质的纸张,并且有高超的印刷技术,简直是天作之合。 第四,物产丰富,供求稳定。 蜀地自然灾害较少,再加上政府的持续不断的扶持,为交子的出现提供了前提。蜀地产茶,广汉、合州、峨眉、雅安都有上乘出产。 北宋时盐、茶利润很大,当然也会吸引众多商人趋之若鹜。除盐茶外,蜀地丝织品(蜀锦)也深受各地商人、富户欢迎。丰沛的物产,使得蜀地与其他地域的商品流通十分频繁。 第五,货币政策有过摇摆,但没有废止纸币。 北宋初年,蜀地以铁币为主,曾经尝试过铸造大铁钱,但铁币价值低,笨重且不利于运输,最终改革失败。 北宋灭后蜀后,实行财富劫掠政策,使铜钱大量流出四川,王小波、李顺起义导致各个铸钱地罢铸,民间钱币不足, 加剧了钱币危机,直接促进了交子的诞生。 众多原因累积在一起,越来越倾向于以纸币取代铜币、铁币,加上造纸术的飞速发展,于是催生了纸币(交子)的诞生。 第六,造纸术、印刷术的长足进步为交子产生提供助力。 中国在西汉时就有造纸术,东汉蔡伦对其进行了改进,使得造纸术在各地得到普及。从唐代开始,蜀地就成了重要的产纸区域,到了北宋, 成都地区已成为举国知名的产纸中心城市。 唐朝时,大批量佛经进入中国,也使得印刷技术一日千里,民间和官方的印刷业都很繁荣。印刷经史子集,都要使用蜀地的竹丝纸。 宋太祖时期,就曾派人在成都地区监制印刷《大藏经》。 第五,推动了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有了纸币,商旅再不为笨重的铁币、铜币头疼(同时也是不安全因素),可以更大胆地开辟商路,到更远的地方行商,这等于是开拓了市场,也有机会抓住更多的机会。 巴蜀以北,是绵延数千公里的丝绸之路,南边有茶马古道,更有人说,在古代有纵横的河网可以行船,可以一直行进到番禺、广州一带。 据说,汉朝建立后,一直觊觎南越,奈何"五岭逶迤",是南越国的天然屏障,汉军无法逾越。 后来一位外交官间接知道从蜀地有水道可通番禺、广州。汉军就是假道蜀地奔袭南越,然后南越王赵佗一族身死国灭。 结语 毋庸置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纸币具有无比轻便的优越性,舍弃纸币而用铜币、铁币乃至金银,明显是不智的。 只是纸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极易被伪造、假冒,不仅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不便,甚至可能被扰乱金融市场。 清朝中后期,大量外国银币涌入中国, 彻底冲击了中国的银本位体制 。 其中数量最大的大概是墨西哥的"鹰洋",这是因为墨西哥境内有银矿资源,鹰洋成本很低,所以被海盗、商人倾销到中国谋利。 传统的银本位货币制度尚且如此不堪一击,就不用说从交子诞生之日起,如此多的朝代是如何心惊胆战地维护着黎民百姓一年年的辛苦出产了。 宋朝以后,元朝建立了交钞为主,圆型方孔钱为辅的银本位货币制度 ;明朝一般交易大数额使用白银,小数额用铜钱,铜钱与白银组成了货币主体。 明朝前期曾用纸钞并不使用铜钱,后改为钞钱同时使用,以纸币为主 ,并且,明朝276年历史里,只发行过一种大明宝钞纸币。 清朝则基本使用银元、铜元,基本上返回了金属货币时代(广东沿海地区采用西班牙、墨西哥技术,仿照"鹰洋"铸造银元); 到了民国年间,因为军阀混战,币制比较混乱,但总体来看,多采用银元、铜币以及纸币并用的货币制度。 所以说蜀地发明了交子,是很有先见性和创造性的。宋朝以后的各个朝代都没能一直坚持使用纸币,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 参考文献: 《宋代经济史》 《宋会要辑稿》 《宋史》 《宋史纪事本末》 《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