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下藏着海洋,是贝加尔湖的10倍,为何不开发?
提起沙漠你能想到什么?是跟沙漠如影随形的高温、干旱、骆驼还是风沙?这些理所应当和沙漠一块出现的元素或许并不能引起你的过多关注。但你能想象吗?有一片广袤的沙漠下藏着汪汪"海洋"。
塔克拉玛干沙漠 ,作为我国面积最大、世界著名的十大沙漠之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还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叫做"死亡之海 "。
尽管这个名字的本意是指广阔的沙漠极端高温干旱,生物被困其中,就像是在无垠的海洋中徒劳挣扎,最后只有死路一条,警示人类这片沙漠的的危险性,但跟它地面下丰富的淡水资源结合起来,这个名字似乎显得更加恰当。
据测量统计,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储量占世界淡水储量的20%,是贝加尔湖的10倍,水流量比得上8.3条长江。而早在19世纪80年代,地质学家们就对这丰富的水资源有所了解。可为什么直到今天也没有物尽其用,改变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沙遍野,草木难生的状况呢?这些地下水是怎么来的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南依昆仑-阿尔金山,北靠天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罗布泊,东西长约1100千米,南北宽约550千米,总面积约36.5万平方千米。
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60毫米,潜在蒸发量却高达2100~3400毫米,其沙漠区更是属于极端干旱气候,最高气温可达近70摄氏度。
但就是在这样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沙漠底下还是储蓄了大量的地下水。而和绝大多数地下水一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也主要依靠地表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
塔里木盆地的河流是典型的向心水系内陆河,虽然常年有水的河流将近150条,但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只有24条,这些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山区降水、冰雪(冻土)融水和地下水。它们大多自昆仑山而出,沿途流经稀松的沙面,又入渗补给沙漠区的地下水,成为其主要补给来源。
除了地表水补给之外,大气降水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一方面,在目前已知的气候状况下,沙漠地区以短时间的暴雨为主且大多为夜间降水,蒸发损耗量较少,对地下水的补给量较大。
另一方面,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塔克拉玛干沙漠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年龄超过1000岁,已有相关研究证实其存在着更长历史时期的降水补给,加上地下水埋藏深,蒸腾蒸发排泄量小,日积月累,就汇成了一片地下"海洋"。那为什么放着这大好的资源不用呢?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没法用。
这不仅是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层离地面达上千米,和目前主要开发的那些150米以下的地下水层相比,开发的难度大,成本高,还容易造成沙陷,危险系数大。
更重要的是从沙漠区目前的地下水年龄以及补给资源量来看,沙漠地下水的更新能力较弱,水质一般较差,不适宜用作生活用水。且这里的地下水经年月积攒,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就算是开发用来灌溉,也难保不会破坏稍浅层地下水原有的植物生存环境,导致植物枯萎,削弱其本就不算强悍的涵养能力,最终加剧沙漠化 。
受这种种因素影响,虽然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了解已经越来越深入,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找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恰当方式。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开发。事实上,地下水一直被开采用于沙漠公路绿化和石油、天然气开发。只是考虑到沙漠脆弱的生态环境,开采量有限,和它的总量比起来,不过九牛一毛。
显而易见,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还是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有研究者据此提出,要想对这片"海洋"做进一步的开发。
一是寻找可以直接饮用或是稍加处理就可以饮用的淡水和微咸水。但目前已有的资料证实,符合条件的水体主要分布在为数不多的河流两侧,范围偏小且受地形局限。
二是开发利用储量巨大但水质差的高矿化水,运用相关技术进行苦咸水脱盐淡化与除氟等处理,作生活用水或者灌溉用水。又或者开发耐盐植物,利用高矿化地下水进行灌溉,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总结
但无论如何,任何性质、任何方向的开发都需要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基于这样的前提,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仍然任重道远。
现在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如果当地极端的气候环境一直没有改善,甚至是每况愈下,人类对这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不仅是"只可远观",对盐碱化的放任更可能会使沙漠上的其他资源也荡然无存。
而与其为了短期利益贸然去做得不偿失的开发,还不如进一步管治沙漠,就算无法重回楼兰古国的繁盛,起码也要改变眼下寸草难生的萧条。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恐怕比起"处心积虑"地去利用自然资源,眼下更紧迫的是要想方设法保护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尹立河,张俊,张鹏伟等.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十大问题与展望:基于60年来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成果[J/OL].中国地质:1-19.
[2]陈冬.2021.反渗透膜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50(18):269-270.
[3]赵振勇,田长彦,张科,王黎.2020.盐碱地生物改良与盐植物资源综合利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9):64-66.
[4]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1993.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水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