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水果,在我国栽培有1000多年的历史,秋季是柿子收获的季节,饭后来一个柿子,不仅能够解腻消食,而且能够滋补。 柿子的吃法有很多,可生吃,也可烹饪,做成菜肴,更可做成柿子,酱口感都不错,民间更是常有"一个柿子十副药"的说法。 归其原因是因为柿子的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葡萄糖,果糖,果胶,胡萝卜素,蛋白质等等,进入人体之后可满足人体所需,那么"一个柿子十副药"真的如此神奇吗? 01
"一个柿子十副药",柿子的功效真如此神奇?吃柿子有哪些禁忌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柿子成熟之后呈暖色,但整体性寒凉味甘, 微涩,归心、肺、脾、大肠经 。将柿子分解,它的各个部分的功效均不相同: 柿霜——清热、润燥、化痰、润肠 柿肉——凉血通便,镇咳消肿,润肺化痰、解酒 柿皮——治疗疮痈肿毒 柿饼——治疗咳血、呕吐、血淋 柿蒂——降逆、止嗝,治夜尿频多。 柿叶——清热利咽,止咳消痞 柿子当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微量元素更是人体所需,特别是里边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其他的水果高一倍,胡萝卜素更是突出,所以药用价值和生活价值都很高。 经常吃柿子还可抗氧化,防早衰,老年痴呆,疲劳乏力,更可有效呵护视力,降血压,柿子当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柿肉中高达150mg/100g。民间常常会把柿子作为解酒、止咳、健脾胃的选择,有一些用柿子入药治胃炎、结核病、湿疹、尿路感染、冻疮等问题的偏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柿子十副药的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却有点夸张,所以可以利用柿子来进行养生,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适合不适合。 02
柿子虽好,但吃柿子时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柿子不适合所有人 经常吃柿子,虽然对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性寒对脾胃虚弱,大便稀疏,体质虚弱的人群并不合适,所以这一类人群最好是少吃或者是不吃,再加上柿子含糖量比较高,高血糖或者是糖尿病患者也要少吃,避免影响血糖,柿子当中的单宁也会影响食物当中铁元素的吸收,对缺铁性贫血的人最好不要碰。 不要空腹吃柿子 柿子当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蛋白质,跟食物残渣,特别是蛋白质,在一起形成凝块许多凝块,可互相凝结成巨大的胃石,尤其是成熟未脱落的果实更是明显,所以更容易出现胃石,尽量不要空腹吃柿子。 最好不要吃柿子皮 柿子当中的丹宁酸大多在于皮肤中,是指脱色时丹宁酸不能全部去除,如果一起吃必然增加胃实施的风险,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更不能多吃柿子,一定要适可而止。 03
柿饼上的白霜到底是啥? 其实柿饼上的白霜是柿饼制作过程当中天然形成的双糖并不是防腐剂,是可以食用的。 收获的柿子削皮之后进行晾晒,晾晒过程当中柿子内部的水混合着糖渗到了果实表面,当水分蒸发后,糖结晶积累到表面就形成了白霜,白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葡萄糖属于甜度比较低的糖,低于果糖,所以吃起来并不是很甜,可以直接吃,不用专门洗掉。 但是柿饼的含糖量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平时不要一次性摄入太多,尤其是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