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杂志第三号封面 《少年》杂志创刊于1922年8月1日,由中共旅欧支部领导的少年共产党和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主办,其主要任务是"传播共产主义学理",同时还会刊登部分共产国际和少共国际的文件及消息。从《少年》杂志发行到1924年2月将其更名为《赤光》,《少年》杂志共出刊13期。《少年》杂志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党"对外宣传主义"的重要窗口。可以说,《少年》杂志是旅欧华人中一面影响广泛的共产主义旗帜,以鲜明的观点、有力的论证,吸引一大批优秀的革命青年;它也是旅欧共产主义组织中的青年们坚定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见证了一批早期对马克思主义有相当研究的共产党人不断在理论淬炼中成长的历程。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1922年6月,周恩来、李维汉等18名进步青年从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地赶到巴黎西郊的布伦森林,在此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少共成立后,随即创办了机关刊物《少年》杂志。《少年》杂志取"共产少年"之意,意在号召青年人必须以勇敢斗争精神和少年先驱形象屹立于世界中央。创刊伊始,《少年》杂志就经常在刊物的醒目位置选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名论断,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平事迹与理论学说。《少年》杂志在刊发的文章《共产主义与中国》中热情洋溢的赞美"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指出"资本主义的祸根,在私有制。私有制不除,一切改革都归无效。""共产主义者决不作枝叶的问题,要大刀阔斧地来主张共产革命。"《少年》杂志还将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教育人们认识到中国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共产主义与中国》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是共产主义中极重要的一部分,经济制度多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并强调"依着现在中国的时势,一切缓和修正的办法都无所施",除去"努力预备革命,实行共产革命外,实无法可解"。 当时,旅欧少年团体中的青年们多难读懂外国文报,传播共产主义学理的水平并不高。《少年》杂志则是由中文印刷出版,一时间就吸引了大批旅欧的读者。《少年》杂志在连载的《告少年》中号召并鼓励无产阶级青少年群体共同团结起来"反对掠夺阶级的攻击",中国少年更应"鼓起热烈的同情心,极力设法团结一般大多数劳动者"。同时,《少年》杂志还刊登了诸多关于第三国际、少共国际的纲领、文件,报道各国革命运动、劳动运动的消息。这些文章,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宣传的重要途径,教育了越来越多的勤工俭学生、华人华工,启发了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认清了方向和目标,逐渐聚拢在共产主义组织的周围。 批驳无政府主义 法国是无政府主义思潮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世纪初,国内部分无政府主义者来到法国创办了"工余社",出版《工余》月刊,并且经常在留法的青年学生中印发一些宣传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无政府主义者主张"绝对平等""绝对自由""反对任何权威"等,这在当时的旅欧年轻人中有很大的影响。1922年底,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经过投票后决定加入成立不久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共青团成立后就在给国内团中央的报告中申明,"因留法勤工俭学生中有无政府主义出版物《工余》杂志和基督教《青年会星期报》的猖狂惑众,是为我们宣传障碍",决定继续出版《少年》月刊。针对无政府主义,《少年》杂志用相当篇幅刊文指出无政府主义是空洞的,无政府主义者"只会高谈那空想的艺术,高谈几个‘真善美’的名词",一遇到"当前的政治经济问题,才会手忙脚乱,弄出与无政府主义相反的主张出来。"针对无政府主义强调的反对受任何纪律的约束,《少年》载文指出:"纪律是共产党之魂。失此,共产党是不能活的。""共产党之所以强在此,共产党之能成功在此,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之不同,此其重要点之一。""不懂这个的人,不配加入共产党,更不配组织共产党。" 对于无政府主义者诋毁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共产党人的信仰比作宗教迷信的谬论,《少年》杂志专门开辟了《无所谓宗教》的专栏逐一进行批驳。如周恩来在《宗教精神与共产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科学,而不是宗教的教义。共产主义者信奉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这与"教徒对于神父只有迷信,即心知其非口亦不敢言"的唯心态度毫无共同之处,这反映出旅欧共产主义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经得起实际来检验。对于无政府主义者攻击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污蔑俄国"数年来之所谓劳工专政,实则是共产党一党专政"等,《少年》杂志则连续发表文章,揭示苏俄革命的实质和方向,阐明劳工专政的性质、作用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党群关系等。其中,《一个无政府党和一个共产党的谈话》一文,以对话形式有力批驳了无政府主义在阶级斗争、国家制度等方面犯的根本错误。 《少年》杂志除了对无政府主义思想进行批驳外,还对国家社会主义、工团主义、行会社会主义等各类错误思潮一一作了批驳。如针对胡适提出的"改良主义",《少年》杂志随即发表《胡适等之政治主张与我们》《评胡适的"努力"》等文章,充分论证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以《少年》杂志为论战阵地,旅欧共产主义者同一系列攻击、污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的派系展开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论争,肃清了青年学生中错误思潮的影响。 《少年》杂志刊载的《告少年》一文 认真阐释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 《少年》杂志发行时,正处于建党建团初期,因此,《少年》杂志发表了不少文章来阐述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的基本原则,宣传建党建团的意义。对共产党的性质,《少年》杂志刊文说:"共产党是劳动阶级的代表,是劳动阶级的先驱",共产党人"必须有死也不改的信仰,必须了然于同阶级人彼此厉害的共同,且认除此共同的利害,别无利害。""必须由这样的人,当仁不让,造成强固的共产党,中国事乃可有为。"对于党的先锋和领导作用,《今日共产党之真谛何在?》一文指出:"寻常战争不能无先锋;阶级战争又怎能缺了先锋?劳动阶级的这种先锋便是共产党。有了这个机关,乃有了指路的。有了这个机关,本阶级较进步的分子可领着全体群众,鼓舞而进。" 对于共产党和青年团的关系,以及青年团的任务,《少年》杂志也有诸多论述。它指出,共产党完全是指导无产阶级群众走入共产社会独一无二的党,团是在党领导之下的先进青年组织,它为党培养青年,培养后备人才和生力军。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应"接触欧洲的共产主义实际运动,考察并学习其活动的方法",参加"勤工俭学生同工友运动",为"无产阶级少年谋全体利益"。《少年》杂志阐述的这些观点,是早期共产主义者对建党建团思考的重要体现,教育了勤工俭学生认清了共产党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和作用,对坚定他们奋勇前进的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4年2月,随着中国国内革命运动向前发展,"理论的《少年》改组为实际的《赤光》",更侧重对国内时事的评论。《少年》杂志创办的短短两年左右时间内,在社会上引起了重大反响,常常出版不久就被抢购一空,还远销中国国内及美洲地区。作为一个普通的刻写、油印刊物,在当时思潮纷涌的社会环境下,《少年》杂志成为旅欧华人中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实属不易。而今天,回顾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在《少年》杂志刊发的这些理论文章,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仍有着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