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刚来西安时,各到处都拆迁盖高层,需要的民工很多,大多是四川人,还有好多搞装修的水工,木工。好多道路都加宽拓建,现在基本上都建好了。城中村几乎都拆迁过了,不再需要大量的民工做苦力。 十年前,还没有微信,支付宝,市民买东西,都在华润万家,好又多,人人乐等大型超市购买。收银员特别多,理货的,促销多,超市也一度繁荣。而现在收钱都是人脸识别,好多行业都是机器人代替。这就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现象。 网购成为人们的主要购买渠道,好多实体店纷纷倒闭,现在能幸存下来的,都在硬撑着,生意不如以前好了,但是费用还在一直涨。 近两年来,疫情一直都在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经济不景气,好多人感觉在城里,钱越来越难挣,感觉经济危机,波及生存在底层的人们,生活非常艰难。 所以,现在还是要让孩子好好学习,因为靠文化吃饭的人,永远不会被逃汰,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好,以后生存的本领。 因为农民工收入增加了。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要求也会增加,也希望提高生活水平,也希望陪陪父母子女,世界这么大也想去看看。所以不愿意做又苦又累没休闲没地位的农民工了。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现在农村种地比之前值钱了,农民生活有了大幅提高,所以就不愿意出耒打工了,农民工自然就越耒越少了。 主要是去城搞建设去了,农忙时还是回去了,农业要是能养家谁还愿意两头奔跑,再一个城哪能离开农工,城市人工资虽然高没见为农村做什么贡献,农村人虽然穷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城市建设当中。 一是城里的农民工需求量在减少。 二是农民工的家乡发展较快,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出去打工的数量明显减少。 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已不是灵丹妙药了。凭体力劳动的人逐步老去,靠知识吃饭人越来越多,但城市又离不开靠体力劳动的人,必须提高体力劳动的地位及待遇。甚至要高于脑力劳动者待遇,才能平衡社会进步风气。现今社会风气还残留着封建资本主义意识。体力劳动者低人一等。 前些时,城里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都是农民工,干到天冷了 回去了,明年开春又来了[微风][玫瑰][大笑]。 盖楼房修马路少了 城里钱不好挣了,回家了,建设自己的新农村去了。大多前几年挣到票子在家盖了小楼房,婆娘娃儿热炕头,安逸板板烧。 现在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好,依靠国家的助农政策乡村走上了致富路,收入节节高。在城里打工,工资不高,房租和生活消费一直在涨,扣除这些没剩下几个钱。还不如回家乡去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