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工厂上班的,拿的月薪,不清楚外面的行情,我每个月去掉五险一金,工资6500,投资5万基金做理财,这几个月平均收入3500,加上偶尔买买彩票,幸运的一个月能外加1000收入,过年和平常节假日加班多,工资能达到8500,这样看来,我也可以说自己月入过万,只是不一定每个月都是,所以我也同样怀疑那些说自己月入一万以上的,你把一年的收入平均一下才算你月入水平!打工能有过万收入的很少,七八千都不多! 我儿子,211本硕。重庆一家央企,程序员,上班不到半年。扣除五险一金,到手10K。 事业单位教授级,退休金一万多。 副教授接近万元。 再说农民打工的: 有一对从安徽来的夫妇,专门从事铺地板砖,来找他做活的需要提前预约!每月收入就不止一万元了! 后来在这里买了楼房,孩子也来上学并落户了! 从大数据来看,我国刚刚完成了脱贫,月薪过万并不普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0元,同比名义增长13.7%,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4.5%。 具体到个人,感受会千差万别—— 你若是在月收入刚刚过三千的群体,感觉身边人都是三千左右的收入,三千这个标准就是普遍收入,事实上也是如此; 你若月收入刚刚过五千,与上同样,会感觉身边的人大部分是五千的收入,超过五千和低于五千的,占少数,事实上已经与实际偏差了一些; 同理,你若月收入过万,此时已经在万元收入的圈子中,看到的主要是拿年薪二三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一万以下的群体已经被你忽略,此时,你已经有点脱离实际,开始不食人间烟火,认为月收入过万是普遍现象。 事实上,月收入上万的极少,已经超越了全国85%以上的人了。高收入高压力,这个群体的人除极少数技术岗位外,普遍压力很大,害怕失业,害怕中年危机,容易焦虑,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 长沙月入过万应该算普遍了,但是一般是30岁左右的人吧,刚毕业的还是没有的。 普遍?坐标沈阳,税后5000,孩子2岁半只能我媳妇辞职带,幼儿园费2000,生活费1000,房贷2000,车贷2000,很难的,为了省钱我已经戒烟戒酒了,如果不是家里老人帮贴补点,我早就挺不住了,所以我只能通过做游戏视频来兼职赚钱,和我处境一样的男人请点赞关注吧 坐标乌鲁木齐,电力国企财务,扣完五险一金每月1.1万左右,年底有个三万多的奖金,平时搞点兼职一个月三千左右,感觉自己还是很穷 坐标佛山。 在铝材厂上班,一个工厂五六千人,从自己工资来说,一个月九千多,然而大部分工人是没有这么多的,一般都是七八千上下,这还是在加班的情况下才有的。 从一个工厂不难看出,整个社会的工资也就差不多这样,极少数人才有月薪过万的! 所以,月薪过万成为普遍现象的日子还要挺久远的!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久的将来,这种现象,将成为常态。 我曾经以为月入过万对我很遥远,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难的事。上班半年,我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次一万的工资,这个月也有8400的收入。当然,这些钱不全是工资。有底薪、补助、提成、也有自己挣的差价。 全职妈妈7年,曾经一度认为自己已经失去了赚钱的能力,也没有赚钱的意识。也觉得自己还要照顾孩子,那么累干什么,找个行政的工作,拿个四五千足够了。但是今年回归职场,我固执的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因为销售的工资很高,大家是知道的。 我做医美护肤品的销售,产品供给医院皮肤科,医疗整形医院和药店。跑了几个月的市场,有了稳定的客户量。现在虽然拿货的机构不是很多,但是只要我逐步积累,我相信收入一万多两万不是很难的事。当然,销售是很累的,除了有业绩的压力,还有身体的疲惫,经常会出差。接下来的日子,我也会安排自己出差,让自己忙碌起来。只有累计了很多客户,才有质的突变。量变引起质变。 至于月薪过万很普遍吗?不见得。坐标成都,身边月入过万的朋友,多半都是销售,或者管理层。而公司大多数还是只有几千。家庭总收入没有二三十万的家庭,在成都生活的话,压力还是很大的。有钱的始终有钱,没钱的始终没钱。 32岁,如果再拿四五千的工资,那我是对不起自己的。因为22岁,10年前,我就可以拿到七八千的收入了。那是2013年,现在是2021年。 所以说,不努力行吗?当然,选择大于努力,选择不对,努力白费。人挪活树挪死,换了一个公司,我感觉自己的机遇来了! 一直努力,一直奔跑,一直在路上。 那句话是对的:"越努力越幸运!" 我所在的城市是广州,虽然我认识的人之中有不少工资一两万的,但绝大部分更多的是在5000~8000之间。可以说月薪过万的人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即使是在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要是月薪过万,就超过了80%的人。广州是一线城市里工资最少的,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资相对比广州高一些,月薪过万比较普遍些,但怎么也只占打工者的少数。 而在那些三四线的城市,月薪3000多左右的人一大把,月薪过万那就是很高收入了。 2021年全国社会平均工资,自己感受一下。 北京市:9227 天津市:5729 河北省:4511 山西省:3299 内蒙古自治区:4538 辽宁省:4654 吉林省:4930 黑龙江省:4981 上海市:8664 江苏省:4862 浙江省:5306 安徽省:4294 福建省:4664 江西省:3787 山东省:4880 河南省:4382 湖北省:4486 湖南省:4025 广东省:4670 广西壮族自治区:3826 重庆市:6181 四川省:5150 贵州省:4041 云南省:4962 西藏自治区:5550 陕西省:5034 甘肃省:5312 青海省:5290 宁夏回族自治区:526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