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科学巨匠杨振宁我的7大养生秘诀,简单易学
1
心系一处,志向远大。
提起来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人们首先会想到杨振宁先生,被誉为"科学巨匠"、"物理学泰斗",的确是实至名归。
杨振宁先生出生于1922年,今年101岁,也是公认的世界级"寿星"。
去年,他在生日宴会上侃侃而谈,依然是神采奕奕,头脑清晰,让无数人惊叹不已。
1956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因此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名扬天下。
那一年,杨振宁先生仅仅35岁。
专心致志的学习,孜孜不倦的奋斗,锲而不舍的追求,是他一路披荆斩棘,拥抱人生辉煌。
而这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志向"。
王阳明说,人不立志,天下无可成之事。
2
爱心奉献,乐此不疲。
2003年,杨振宁先生回国,一直执教于清华大学,他一方面勤勤恳恳钻研学问,一方面甘为人梯培育人才,工作忙碌,生活充实。
杨振宁先生爱才如命,他时常跟学生们谈心,对于品学兼优且上进心强者,他都会慷慨解囊,鼎力相助。
2021年5月14日,给清华大学捐赠了2000多件物品,都是他心爱的珍藏品,其中有图书、手稿、往来信件、字画、雕像及影像资料等,价值不菲。
这也体现出他人生的崇高境界。
杨振宁先生认为,任何物质,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我们之所以烦恼,大多是跳脱不出物质束缚。
杨振宁先生奉献出来的物品,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他本人得到了充实和快乐。
毫无疑问,这也是他健康长寿一大因素。
3
内心纯净,心静如水。
做学问的人,大多都喜欢安静,偏安一隅,自得其乐。杨振宁先生也不例外,他说过"静心"濡养精神,益寿延年。
我们都知道,心浮气躁,万事难成。
当一个人心彻底静下来,就会看见碧水青山,白云蓝天;就会妙趣横生,舒适怡然。
杨振宁先生说,运动是很好的习惯,但是过度就会影响寿命。
我们看那些隐士高僧,喜欢静坐禅修,一坐大半天,陶然忘机,他们往往可得高寿。
那些奋笔疾书的作家、心无旁骛的书画家、聚精会神的科学家……
这些人,也常常活过百年。
杨振宁先生还解释,静是一种境界,并非墨守成规、一动不动,适当运动,心平气和,才是健康之本,长寿之道。
4
心态豁达,积极乐观。
2017年5月,一场直播引来无数人围观,杨振宁先生发表演讲,热心网友跟他互动,场面热气腾腾。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健康秘诀,都想面对面取经。
杨振宁说话风趣幽默,"可能是基因好吧,不过也不排除很多幸运的成分。"
朗朗的笑声,充满亲和力,也让现场变得其乐融融。
杨振宁先生接下来说,心态乐观豁达,这一点特别要紧。在这种状态下,稳定的情绪、愉悦心情,都是健康的"好朋友"。
现代医学发达,也作用强大。
75岁,杨振宁先生罹患轻度心肌梗塞,他做了心脏搭桥,依然获得长寿。
5
热爱读书,学而不厌。
杨振宁先生有个习惯,酷爱读书。
他甚至认为,书籍就是心灵保健品,精神的不老丹,烦恼的灭草剂。
困惑时,读书能够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失落时,读书能够重塑自信,斗志昂扬;
孤独时,读书能够呼朋唤友,品茶论道。
杨振宁先生说,读书作用很多,获得新知,增加才能,提升境界,扩大格局,久而久之,能够重塑灵魂。
有研究发现,人得疾病,大部分都跟不良情绪密切相关。
读书,恰恰可以改良情绪,让生命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6
走出户外,热爱自然。
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杨振宁先生由来已久。
青少年时代,他就喜欢郊游、踏青。
自然景色旖旎,身边万木葱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看青山巍峨,碧水东流,心旷神怡,陶冶情操。
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呼吸,完全是一种吐故纳新的洗涤,神清气爽,精神奕奕。
杨振宁先生认为,大自然的魅力是永恒的,在绿色植被繁盛的地方,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非常高,对于身体健康,功不可没。
科学家说,负离子是空气里的"长寿素",长期呼吸它,对于身体大有裨益。
7
删繁就简,乐活当下。
有一段时间,梭罗的《瓦尔登湖》特别流行,它的精髓无非就是"极简主义"。这也是杨振宁先生的一大习惯。
杨振宁先生说,喜欢简约,生活清清爽爽,这是开心的起点,也是健康的源泉。
我们身边很多不快乐的人,原因就是把自己弄得太复杂了。想东想西,欲望把智慧遮蔽;这也想要那也想要,最终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无所获。
杨振宁先生介绍,大家盼望自己长寿,这是人之常情,却没必要简单问题复杂化,自寻烦恼或者杞人忧天。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有病及时合理治疗。
除了正点的一日三餐,杨振宁先生还爱"吃零食",每隔2、3小时,他会补充一点小食物,保持血糖值水平,达到身体所需。
不论吃啥,细嚼慢咽是他的标配;阳光灿烂的日子,他要找到合适地方晒晒太阳,半个钟头,浑身舒坦,轻松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