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短视频时代阅读和体验的重定位
1.娱乐至死的预言
《娱乐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 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 ,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
如今近40年过去了,电视声像也被互联网取代,但尼尔·波兹曼的预言却逐渐变为现实, 全方位娱乐+全面快乐教育 ,造就了美国如今的 LGBT文化、普通人常识缺失、反智主义 等等,西方资本主义正走在娱乐至死的路上。
2.短视频时代思考和感知力逐渐丧失
国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也让人不得不担忧40年后的中国,现在整个社会浮躁的很,甚至出现了 五分钟带你读完四大名著,五分钟带你读懂《百年孤独》 这种奇葩的短视频。问题是几千页的书真的像他说的一样, 五分钟就能读完吗?
短视频时代使人丧失思考的能力,同时也丧失感知力。整个人对社会,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钝感的。
视频和音频先天的弱点,就是 信息密度很低 。视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扼杀了人的理性思维 ,无它,因为直观。具象的画面,往往会牺牲抽象的内容。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人脑与生俱来有一种惰性,只要能用感性思维应付,就不会调动理性思维能力。视频作为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媒介,更加讨好感性思维系统,是一种典型的 被动吸收,看视频时处于大脑享受状态,被推着走 。看视频的时候,就算情节有瑕疵,也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因为这时候,理性思考处于休眠状态,视频的本质就是逃避思考的。
视频浏览会让人的理性思考能力休眠,久而久之, 产生惰性,思考能力下降,理性让位于感性,让人趋于情绪化 。所谓抖音化,就是信息的短视频化,深层次来说,是 认知能力的退化 。就算中国没有诞生抖音,其它地方也迟早会出现抖音。其背后的算法,就是把"最容易上瘾的"内容直接推送到使用者眼前, 短视频相比以前的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容易上瘾" 。一旦上瘾,久而久之就是中毒,人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逻辑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会慢慢退化。其实看抖音的初衷,不是想看抖音本身,而是想知道大多数人正在看什么,不知不觉, 一个小时过去,事后回想,到底看了什么?脑海里一点痕迹都没有。 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文字,到广播、电影、电视,然后到网络长视频,最后到手机短视频,科学技术在进步,人的思考能力却在退化。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阅读和体验 本来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环节,但现在我们却要把它们重新定位,把它们拿到人生成长的核心的位置来,以免丧失对未来的感悟力。
深度阅读,获取信息的效率远超过视频和音频。特别是还可以选择快速阅读的策略, 可以一目十行抓重点获取关键信息 ,直接提炼文章脉络思路。 文字的效率优势,是视频无法代替的 。阅读是典型的 主动吸收 ,大脑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文字相对于视频,是抽象的,需要不断的结合上下文,不断的根据文字内容构建画面,这种是实实在在的"理性思维",虽然"费脑",但结果就是让你进入更深度思考。
现在的年轻人的体验感也需要加强,三年疫情没有外出,很多人已经忘了山是什么样的,河是什么样的,出汗是什么感觉,淋雨是什么感受, 缺少了体验,就丧失了感悟生活、感悟美的能力 。现在学生的劳动教育也需要加强,其实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劳动很多,扫个地呀什么的,但是现在的学生一是重视学业,再就是业余时间报了太多的辅导班,根本就没有体会过劳动的感觉。
总之,还是要少看视频, 多读书,多到处走走看看,多跟人沟通交流 。至少咱们公众号,一直也是坚持传统的文字方式,感兴趣,看个5分钟;匆匆浏览一下,1分钟内也能抓到重点,这比视频传输的信息量多多了。
本次分享的是2021年5月4日于陕西省周至县拍摄的黑河水库照片,水利工程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扫描二维码关注~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欢迎关注、点赞、在看、转发,谢谢!
免责声明:
1.本号过去、现在、未来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仅供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更不承诺任何收益。
2.部分内容引用或使用来自第三方的资料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
3.欢迎各位投稿,特别是能够了解、反映Z世代特点、生活方式的内容,可通过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