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睡眠是健康之源。然而,近年来却有越来越多人受到睡不着、睡不好的困扰。国民睡眠质量和助眠需求调研报告显示,成年人中50%以上存在睡眠问题,90后、80后尤甚。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专家提醒,睡觉是一门科学,"睡不好"并不一定是"失眠",出现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 睡眠医学中心。 ■"睡眠不好"并不一定是"失眠" 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是评判人体健康的三项重要标准。其中,排在首位的"睡眠"被称作"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汕头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李韵教授介绍,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常常抱怨自己"睡眠不好",存在失眠的情况,但真正诊断为单纯失眠的不足一半,有很多睡眠障碍问题容易被普通民众所忽视。 医生正在为睡眠障碍病人问诊。 很多患者在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系统评估后,发现存在非失眠的睡眠障碍:有些人在睡不好的同时,伴有打鼾的症状,最后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有些人是伴有夜间腿部不适,最后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有些人是有情绪低落等问题,而后诊断为抑郁合并失眠。在这种情况下,常规的安眠药只是对症,无法真正直达"病灶",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失眠的定义为连续三个月,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和(或)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在频率和强度上,强调了每周至少3次失眠,至少30分钟才能入睡或醒后超过30分钟不能再入睡。国际上推荐的一线失眠治疗方法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CBT-I通过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疗法、放松训练、认知疗法,以及这些方法的联合应用,来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其短期疗效与药物治疗相当,长期维持疗效比药物治疗更佳。除CBT-I之外,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李医生表示,临床上医生对失眠的诊断需要考虑、评估多个因素、评估。市民群众如短期睡眠质量不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如果无法自我调节,出现睡眠障碍应及时就医,评估确诊具体的原因所在,进行专业的物理诊疗及药物治疗。 ■如何评估是否具有失眠障碍? 医生介绍,除了失眠外,临床上睡眠障碍还有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异态睡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等,可以通过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对睡眠障碍进行诊断,和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多导睡眠监测通过整夜的采集、记录和分析睡眠期间的脑电图、眼动图、肌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等多项生理病理性参数,从而全面客观地进行睡眠评估和睡眠疾病诊断。目前,多导睡眠监测主要用于睡眠障碍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失眠、睡眠呼吸障碍(即鼾症)、某些伴有夜间低氧血症的慢性呼吸系统或神经肌肉疾病、发作性睡病、睡眠期行为异常和睡眠期间癫痫发作、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肢体运动以及昼夜节律紊乱性疾病等。 通过收集人体各项生理参数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南方+ 彭深 拍摄 "它像一个‘睡眠CT’,来做监测的人不一定非得是睡眠障碍患者,也可以是想全面了解自己客观睡眠情况的人。"李医生介绍,脑电图可以精确到分钟的形式了解客观的睡眠质量,例如花费多长时间入睡,总共睡了多长时间,深睡眠、浅睡眠时间,做梦的时长等。也可以评估晚上入睡时是否有打鼾,打鼾时有无呼吸暂停和缺氧,还可了解到有无心律失常等。 ■怎样才是科学的睡觉方法? "睡觉是一门科学,每个人都可以掌握正确的睡觉方法。"李医生介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拥抱一个良好睡眠:一是要保证规律性睡眠时间,早晨同一时间起床会带来同一时刻就寝,能帮助建立良好的睡眠"生物钟";二是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和作息规律睡眠,无论是"夜猫子型"的人还是"早睡晚起型"的人,限制在床时间能帮助整合和加深睡眠,提高睡眠效率;三是睡前不宜太兴奋,不宜剧烈运动,不宜喝浓茶、咖啡,可以适当喝些酸奶,洗漱好后再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度关注睡眠!"医生提醒,当人不在意睡眠时,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比较易于入眠,如果过于关注睡眠,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反倒难于入眠了。如果前一晚未睡好,第二天切忌补觉,一补觉晚上就更睡不好了,容易造成连续失眠。医生建议,可以在睡前1小时洗个热水澡让身体升温、放松,搭配腹式呼吸法或播放舒缓音乐,能够有效帮助入眠。如果实在无法入睡,不必强迫自己入睡,可以按照正常节奏安排生活,直到出现睡意再入眠。 【记者】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彭深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