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歌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我们作为孤旅的灯,不免落俗的想到故乡晚风间,崎岖山路上的一抹明月,稻花香里的蛙声片片。慵懒的猫儿软在你的脚边,炊烟袅袅,牧笛声声。那,也是我们曾几何时想要逃离的地方,谁不想去看一眼外面的繁华,世界人声鼎沸,拨开云雾,那,就是故乡。
随着城市化率越来越高,乡愁也开始蔓延。当然,城市化率越高不代表城市发展水平越好。比如当前的李子柒现象以及众多三农视频的火爆,都是聊以慰藉乡愁的体现。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当今我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65.22%,在全球排名大概在90多。传统的农耕社会时期,绝大部分人不会离开故乡,他们生于此,老于此,世世代代生衍更替于此,所以乡愁就无从谈起。
18世纪工业革命开启后,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乡愁才开始兴起。乡愁的本质是西方的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无家可归。因为工业革命产生了数量庞大的老工阶层,它的主体是失地农民。这些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劳工阶层一进城就立刻被套路,因为他们无法在城市秩序中找到自己的存在。
传统的农耕时代,人们恪守土地,所以他们的收入和社群关系都比较稳定。但是工业化把这些全部推倒,人们为了一个工作机会,必须辗转奔波,流离失所。他们远离自己熟悉的环境。
背井离乡的上班族虽然可以在新的环境重新找到归属,但是他们和旧世界的联系却戛然而止,旧的宗族关系瓦解,新的社群关系没有建立,这种孤独感让他们渴望回家。同时,工人阶层在城市进入到了一个主,渐被无偿化的过程。
现代社会中,乡愁是一种观念,它代表着人们和过去生活方式的决裂以及现代意识的觉醒。乡愁是人们对故乡语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缅怀,所以,乡愁自带悲伤的BGM,它注定是一种无解的追寻。
我的故乡就是北京,虽然出生在南方,但成长都在北方的姥姥家和北京的大院里,所以,没有体会过"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强烈乡愁。不过我却能理解别人的思乡之情,如果非要说我的故乡,苏州大概算是吧,那里毕竟是爷爷出生长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