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禿花及后人多次被授予太傅、也可那延之职。"太傅"官职,在元朝属中央三公之一,正一品,得赐银印。"也可",蒙古语,大的意思。"那延",首领的意思。 在官职前加"也可"是因为任此官职的人并非一人,官员的官职前有"也可"的表示该人为这类官员的统帅。元朝军官职位世袭有具体的规定:军官打战时战死,由子孙承袭原职,军官病死,则子孙降二等袭职,军官满七十致仕,也可由子孙袭职,其原则和病死相同。 太傅和统领也可那延的官职从耶律禿花到百家奴,共世袭到了五代,可能是因"解兵柄为他官",所以在耶律禿花家族中太傅和也可那延的职位世袭就此结束。尽管百家奴之后,耶律秃花的子孙不再世袭太傅和也可那延的职位,但其子孙仍受家族先辈功绩的影响,在军事仕途上依然拥有优势,他们还凭借自己的才干继续争取元统治者的赏识。 秃满答儿虽未世袭家族的官职,但他代替百家奴掌管军权之后,一路南下,攻嘉定、平泸州、拿重庆,逐渐受到朝廷的重视,朝廷赐虎符,秃满答儿被授予夔路招讨使的官职,并在其去世前,被授予尚书省右垂(元朝以右为上,与前代不同),为正一品。元朝时,国公的封赐泛滥,但被封为国公的臣子,均是被统治者赏识和信任的人。 忙古带仍被封为濮国公,这充分体现了元统治者对耶律秃花家族的信任和重视。耶律秃花家族与元统治者互相信任的原因之一,他们拥有共同的敌人——金统治者。在辽王朝时期,女真人在其统治之下,主要聚居在渤海地区。 在辽王朝后期,政权腐败,其统治地区的女真人就是在这个时期日益强大起来,女真人民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将分散的女真各部落统一起来,形成军事联盟。随着女真人势力的壮大,辽王朝的衰落,最终在1125年金王朝取代了辽王朝。 在金王朝统治下的契丹人一直被金统治者压迫,契丹人不得不忍受着金统治者严密的监视,"下令辽民一户,以二女真户夹居防之。" 在金王朝后期,蒙古人崛起,蒙元统治者要统一国家,必须推翻金王朝,加之一部分仍世居在北方游牧地区的契丹人世代与金人接触,对金王朝统治的北方地区比较熟悉,所以为了反抗金王朝,为本家族的长远发展做打算,契丹人投靠了蒙古人,蒙古人也欣然接受了契丹人。 关于云南始祖忙古带的记载在史籍中,对忙古带的记载不是很多,主要是《元史》中有一些记载。 忙古带为元朝底定边疆来到云南,随后元世祖下旨"令探马赤军随处入社,与编民等",于是忙古带与其家族成员在滇西安定下来。忙古带在云南的功绩是忙古带一脉立足云南的根本原因。 在至大四年,朝廷授予忙古带龙虎卫上将军、平章政事,追封忙古带为濮国公,谥号威愍。他的子孙也因忙古带的功绩被恩及。"子火你赤,袭万户。" 杨毓骧据契丹后裔所保存的《耶律濮国威愍公墓志铭》,和族谱《何元阿莽杨姓宗谱》《下莽王寨阿莽蒋姓宗谱》《太平莽禄墓碑》等关于祖先来源的记载,得出忙古带有三个孙男,即火你赤的三个儿子:阿律牙、阿律周、阿律成。阿律牙一支的延续,脉络比较清晰,这也是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 1251年,蒙哥担任蒙古大汗,再次决定南下征服南宋,这次他采纳了忽必烈的建议"绕道西南,攻其腹背"的军事策略。1252年,忽必烈受命率10万大军,南征大理,次年在攻破龙首关(今大理上关)后进入大理。在南征大理的军队中,契丹人以编入汉军中的形式随军作战。进入云南的契丹将士多从这次军事活动开始。 攻破大理城后,忽必烈北归,命令兀良合台留下平定还未还没有归顺的蛮夷。兀良合台奉命平定了大理的五城八府四郡。1254年,忽必烈根据蒙古军事制度在云南实行军事统治,各地相继设立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 1256年,云南尚有未征服的蛮夷,兀良合台奉命重回云南,一方面平定未归顺的蛮夷,另一方面镇守云南。9月,兀良合台派遣使者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谈判安南国王归降蒙古一事,安南国王不仅没有归降,反而扣押了使者。安南国王的行为激怒了蒙古统治者。 11月,忙古带和石抹柱两位契丹军事将领奉兀良合台的命令率军攻打安南。军队进入交趾作战,大胜安南军队,战乱中的国王为避战事,逃入海岛。获胜的蒙古军队因天气炎热撤出了交趾。1258年安南国被迫称臣,元朝在安南设置了统治机构。 直到1294年,蒙古与安南的战事才逐渐消停,蒙古与安南互通使节。在对安南的征讨和边疆的平定之时,忙古带发挥了他的优秀的军事才能。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部分储王的支持下,在开平继任帝位。在忽必烈继位之前,也就是在宪宗年间,忙古带跟随行省也速带儿征服了诸蛮夷,因军功被提升为万户。在世祖继位同年,忙古带被授予怀远大将军的职位。 "以阿里不哥反……诏燕贴木儿、忙古带节度黄河以西诸军。"忙古带被安排与燕帖木儿一起在黄河以西领兵,由此可见,忙古带得到忽必烈的重视。1267年,出任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的赛典赤主持撤销了万户府和千户所,改设路、州、县,但在一部分民族聚居的宣慰司的管辖范围内,仍有万户府和军民府的存在。 赛典赤认识到滇西地区特殊的历史渊源和人文环境,决定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方案。1268年,在这些留存万户府和军民府的民族聚居地,实行宣慰使兼都元帅的政策,其作为行省下属的一级军政机构行使权力。 至元九年(1272年),皇子西平王奥鲁赤(世祖第七子)奉命带领阿鲁帖木儿、忙古带等人一起征讨建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云南王也先帖木儿(忽必烈之孙,忽哥赤之子)攻缅过程中失利陷于蒲甘,忙古带奉命率军队进入缅甸接回也先帖木儿,为了完成使命,到达缅甸的忙古带打通了金齿道,迎回了云南王。 1286年,元朝决定再次平定缅甸,将士攻打至太公城。1287年,契丹将领秃满答儿奉忽必烈之命再次征讨缅甸。最终蒲甘王朝在元军的征讨中灭亡,缅甸分裂,缅甸的首领归顺元朝廷。在征讨缅甸的过程中,包括忙古带在内的契丹将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忙古带的主要功绩有:一、征蜀及思(贵州风冈)、播(贵州遵义)、建都(南诏建昌府,今四川西昌)诸蛮夷,升万户。二、攻打罗必甸(云南元江),到云南,诏令众人攻入缅甸,迎接云南王顺利回到云南。 与金齿、白衣(泛指各地傣族)、答奔诸蛮大战十余战,到缅甸境内,开通金齿道,授命回归后,官职升为副都元帅。三、至元十九年,讨伐罗氏鬼国,属他管辖的军队有万户之数,任管军万户之职。四、至元二十一年,被提拔为云南都元帅。 带领兵将万余人,深入缅甸攻打缅人,最终凯旋归来。至元二十四年,跟随阿台讨伐交趾,行军至白鹤江,和交趾的伪昭文王交战,并夺取了敌方八十七艘战舰。成宗继帝位,授于忙古代乌撒乌蒙等处宣慰使、管军万户的官职,升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 大德六年,乌撒、罗罗斯叛乱,云南行省下令忙古代带领军队平叛乌撒和罗罗斯。忙古带征伐普安罗雄州叛贼阿填,捉拿了阿填并且将他处决。升为骠骑卫上将军,遥授云南诸路行中书省左丞,行大理金齿等处宣慰使都元帅,于1307年军中去世。 通过忙古带的生平战绩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忙古带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滇史》有这样的评语:"忙古带居滇,屡立战功,廷臣荐其才,故特授是职。" 元朝时期的忙古带后裔忙古带之子火你赤在元朝时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次子旺扎勒布哈的事迹则不见有史籍记载,其子孙情况难以追溯。至元八年(1271年),云南王忽哥赤(忽必烈第六子)被宝合丁、王傅阔阔带谋杀,火你赤得知此事后,将此事及时告知了忽必烈。 不难看出,在元朝时期忙古带父子与蒙元王室有直接的接触,屡有拥护之心,护驾之功,这也为忙古带及子孙的在元朝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忙古带家族同其他契丹人一样,功绩在蒙元前期显得比较突出,随着元王朝社会的稳定,忙古带家族通过战功争取家族利益的机会相对就少了,到蒙元后期,契丹人进一步汉化,被统治者视为汉人,对此,契丹人并没有表现出不满,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那时的契丹人不是那么重视他们的族属问题。 明清时期的忙古带后裔1368年,明王朝的成立标志着元王朝的彻底结束。明初期的云南仍被梁王管理掌控。明初的云南除了有梁王把持外,还有各地区农奴主和奴隶主的割据势力,势力较大的有大理的段氏,麓川的思氏。 因明朝初期政局有待稳定,故而没有对云南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统一云南,但梁王和大理段氏杀害了使臣王神和吴云,这一事件标志着明王朝和平统一的方式不可行。 1381年,三十万明军在傅友德的统率下平定云南。12月,明军大胜,梁王也在战争中自杀。次年,云南都指挥司和云南布政使司成立。同年,云南省基本被平定,各级行政机构相继建立。忙古带会后裔在明清时期一直世袭着土官之职。居住在金齿永昌的忙古带后裔在元朝灭亡后归顺明朝。 "前永昌万户阿凤,率其众,诣指挥王贞降附。""一世祖阿苏鲁,任元代万户。至明代洪武十六年,大军克复,金齿各地归附。十八年二月,始祖自备马匹,赴京进贡。"(阿凤系忙古带后裔。) 当时,在忙古带的后裔中,阿苏鲁(阿干)有着重要官职,且身为土官的阿苏鲁(阿干),官职由世袭得来,能够承袭官职的只能是家族中的上层子孙,由此可见阿苏鲁(阿干)在家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忙古带家族在滇西的契丹人群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所以,滇西的契丹后裔也随其归附明朝,阿苏鲁(阿干)与一部分的忙古带后裔不同程度的掌握了当地的军政事务。 由此可见,一方面,明统治者为巩固边疆,对云南实行土司制度,用当地的土官来帮助治理边疆,而忙古带家族的成员这时被视为当地人的头目委以土官之职。 从云南契丹后裔保存的族谱史料可知,火你赤有三个儿子均在元中期获得了宣抚使(四品,在西南边疆地区管理军民)的官职:长子阿律牙,任永昌宣抚使;次子阿律周,任腾越宣抚使;三子阿律成,任鹤庆宣抚使。 他们的官职虽然较祖先的官职小,但宣抚使依然属于云南地区的重要地位。忙古带的第四代孙——耶律牙长子阿风担任永昌府通判一职,并被授予永昌万户。次子阿干(阿苏鲁)于洪武十七年任施甸长官司正长官。永乐三年阿干(阿苏鲁)子阿龙,钦准袭授施甸长官司正长官,阿龙染瘴病故后,子阿都鲁又袭父职,到万厉二年(1574年),阿苏鲁(阿干)八世孙(莽崇德)依然承袭了该家族中施甸长官司正长官的职位。 这时的忙古带家族虽然不及忙古带时期显赫,但在地方仍有一定威望。1382年,因麓川思伦发与土酋刀干孟等人在边疆发动叛乱,滇西地区处在动荡不安的局面中。为了稳定滇西地区的局面,明王朝派遣都督冯城、平西侯沐英等人平息战乱。 阿苏鲁(阿干)在支援平息金齿的征讨中,带领所管辖的寨众积极参与战争,斩杀敌人十人,官府验实记录在军册。同年三月,阿苏鲁接到李观的命令,率领寨众前往猛缅(今临沧)参加征伐,因斩杀敌人五人,官府再次验实并记以军功,阿苏鲁返回家乡,开报马步土军,均瑶各项。 《蒋姓宗支叙》补充道:阿苏鲁还担任了承值郎的职位,正统年间被朝廷追封为武略将军。1441年至1449年,为维护滇西地区的稳定,明朝三征麓川,征战前后持续了9年,三征麓川的胜利标志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和傣族政权的衰亡。 施甸地区靠近麓川,在三征麓川之前,包括忙古带后裔在内的施甸人民曾多次受到思氏政权的压迫。施甸作为明军征讨麓川的必经之地,当地的官民为了保卫家园,积极响应朝廷的调遣,用武力征讨思氏。正统六年,施甸长官司正长官阿龙,奉命调集各寨的土兵参与平定叛乱,因身染疾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