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孙颖莎王曼昱三大主力,谁对中国女乒的作用最大?
2022年/第172篇作者:杨 磊
答案是什么、结论对不对,都不重要。我觉得该问题切入的角度,特别好—— 让我们在审视"梦莎曼"这个强大整体的同时,注意到每个人的作用。
中国女乒的综合实力高人一筹,比赛中经常零封对手,有如砍瓜切菜一般。这,往往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谁上,都可以。
果真如此吗?
历史不会骗人,绝非如此。
2005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国女乒没有派当时的领军人物王楠和张怡宁,而是派当时世界排名第三、女乒三号人物牛剑锋带队,意图考验她。
结果,女团半决赛输韩国,无缘决赛,创造近30年来最差战绩,女单和女双项目也尽墨,一冠未得,亚锦赛结束后,牛剑锋也被送回了省队,从此再也没有入选国家队。
又比如,郭跃。2006年不莱梅和2008年广州两次世乒赛团体赛中,作为二号选手登场,先后输给了帖雅娜和李佳薇,要不是有张怡宁和王楠坐镇,中国女乒很可能惊魂。
再比如,2010年莫斯科女团世乒赛,刘诗雯、丁宁领衔的中国女乒首次在后王楠、张怡宁时代露面,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3输给了新加坡女队。
列举这么多例子,并不是批判谁,胜负已随风,只是想说: 表面看起来的"毫不费力",往往是背后的"竭尽全力",关键人物的作用在他(她)还在的时候,往往是以毫无痕迹的面目示人,等他(她)功成身退,换了一拨人,我们才感知到他(她)的价值千金。
扯得稍微有些远,拉回来,接着聊"梦莎曼"组合和她们三个人。
她们三个人组合到一起,即使闭着眼排兵布阵,赢球的概率也非常之大,阵容强大到一定程度,好多事情就变得简单。
但是,想检验出她们的真正成色,必须像当年一般,单独带队,迎强手、经恶战、夺胜利,才能验明成色。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考验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