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流派传承丛书: 湖湘医派》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周德生携一众专家历时两年编撰而成的学术专著。 该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内容丰富,凸显学术性与思想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整理、探究、总结、深化了湖湘医学的源流、内涵、发展及成就。在一定程度上,该著可视为湖湘中医学派的集成与正名之作,其正式在学派纷纭、群贤璀璨的中医史上浓墨重彩地添了一笔湖湘印记。 《湖湘医派》以七章展开阐发,以绪论概述医派,以"历史回声"考镜源流,以"千秋前贤"回溯历史,以"文以载医"综述文貌,以"学思流芳"索隐流派,以"临证精华"探赜学术,以"百年医道"梳理传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部湖湘医学研究的集成之作。 综观《湖湘医派》,其从源到流对湖湘医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式梳理,既呈现出湖湘医学对主干中医学术深刻的传承发展关系,又凸显了鲜明的地域医学特色。 据周德生考据,湖湘医派肇始于宋、金、元时期,也就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谓"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期,是对中华文化乃至中医学术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争鸣时期。馏洪私淑河间学派而立足火热论辨治伤寒,以及刘元宾师法易水学派辨治杂病可视为湖湘医派之滥觞,自此枝流叶布,既有对中原医学核心内容的继承发展,又不断呈现流派的碰撞争鸣。 此外,因为名贤辈出、后学踊跃,湖湘医派呈现出一派开放包容的氛围,也从而使其内涵丰富而发展博广,既可看到植根乡土的民间经验、道地药材,又可看到家传师承的世医积累、口传心授,还有专科专病的一技之长、专方效药,亦有博极医源的大医风范、大成之学,形成兼具师承性、地域性、专题性等不同类别的湖湘医学支流,其间又相互交织、各有联系,共同铸就了湖湘医派的庞然气象,彰显了别具一格的楚医风貌。笔者曾于十二年前,从文化思想的角度对湖湘医学展开研究,著有《湖湘中医文化》一书,专门提出了湖湘中医文化具有"医德为先,心忧天下;思变求新,敢为人先;执中致和,道法自然;兼容并举,中西汇通"四个方面的精神特质,立足"道"的层面总结了湖湘医学的精神面貌。 周德生等学者则通过《湖湘医派》一著较为深入地剖析湖湘医学的学术内容,并进一步阐发其内涵与意义,不仅让湖湘医派以具象实际的方式呈现于世,更是在"术"的层面完善了湖湘医学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看到著作对湖湘医学的精神特质的进一步印证,可谓道术相济、术以传道。 中医在浩然序贯的传承中形成了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温病学派、温补学派、中西医汇通学派等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突出临床优势的代表学派,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吴门医学、新安医学、孟河医学等学术风格鲜明的地域医学学派。诚然,与传统中耳熟能详的学派相比,湖湘医派的形成与发展似乎相对缺少在历史中鼎鼎有名、如雷贯耳的绝对代表人物,但细究其中,如始祖神农、马王堆医书、医圣张仲景、大医孙思邈等中医代表性人物或成就与湖湘医学深具渊源,而湖湘文化史上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开创的儒学新风亦对儒学门户乃至医学门户的开放起到了潜移默化且举重若轻的影响力。因此,探源湖湘中医药文化,深入审视湖湘医派,不仅仅是对于地域医学的整理,更重要的是为探源中华文明与中医药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 《湖湘医派》为中医流派传承丛书的一个分册。远至先秦时期,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即可看到湖湘医学的兴盛。其后汉末长沙太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又为湖湘医学增色。晋唐时期,湖湘医学走入低谷,而后又起于宋元,盛于明清。在中华医学的发展中,湖湘医学具有一定贡献。有炎帝陵、橘井、仲景祠、马王堆汉墓、药王殿等中医文化遗存,留下了医经、伤寒、金匮、温病、诊法、本草、方剂、针灸、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喉科、医史、医案、医话、养生等医著480余种。湖湘医学内容丰富,具有湖湘地域特色,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何清湖(湖南医药学院院长 )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