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就加入?从看不惯到看得惯的幸福密码
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孩子太不懂事了,太不知道体恤家人了;现在的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也不运动,生活习惯太不健康;你看那谁又加薪了,能力也就那么回事吧。
看不惯成了许多人潜意识的反应表达,究其原因,无非跟格局、自我为中心、嫉妒、价值观等有关系。
看不惯,很多人可能并没在意,实际上,它是一种精神内耗,这种负面的情绪也会减少人的幸福感。
有句话叫"打不过,就加入",如果对抗注定改变不了什么,并且让自己深陷苦恼,那为什么不接受并成为它呢?
1、接受是一种宽容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对抗总会有损伤。
接受是一种宽容。莎士比亚说:"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宿舍里八个人,有一个人习惯早睡,其他人睡得晚,为此经常会发生矛盾,后来这位同学改变了自己的作息习惯,大家又和好如初。
后来,我问这位同学,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改变,他说那段时间他很苦恼,他发现对抗的越激烈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尝试接受,发现并不难,而且让他收获到了友情。
你对生活投之以桃,生活也对你报之以李。
2、打破自我的界限
大部分人都是以我和我的作为圈子,划定界限。不是我所想的、不符合我的价值观的,都是不对的。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立场,在认知上都会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看法本身没有对错。记得电脑还没普及的时候,很少有人用电脑写作,很多人认为打字速度很慢,还需要练习输入法,而有的人勇于尝试,熟练了就觉得很方便。
两类人都没有错。自我的界限束缚了个人的眼界和格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人要学着突破自我。
3、打不过,就成为你
很多时候,事物存在的状态并不是绝对对立,非要分个高低胜负的,合作可以共赢,接受融合,可以创造新生,打开一片新天地。
看不惯,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融入进去,也许就会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包容。
柏拉图曾和他的⽼师苏格拉底讨论东格拉底的为人。柏拉图觉得东格拉底人不好,苏格拉底却有不同观点。
苏格拉底觉得他对母亲、⽼师、朋友、孩⼦、穷⼈都很好。柏拉图认为他对苏格拉底不尊敬。
苏格拉底说:"⼀个⼈如果站在⾃⼰的⽴场上来看待别⼈,常常会把⼈看错。所以,我看⼈,从来不看他对我如何,⽽看他对待别⼈如何。"
有人说,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从看不惯到看得惯。多一分包容,少一分烦恼;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纠结;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对抗。
(心路伴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