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下,那些被错判的案子逐渐翻案。这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公正的判决,同时,这也让不少无辜的人,都有了翻身的可能。 最近一桩案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二十多年前,在内蒙古的公厕发现了一具女尸,而相关的罪犯在短时间内迅速并被判刑,并且执行了枪决。 九年之后,就在所有人都在对坏人的卑劣行为嗤之以鼻之时,真正的坏人终于现身了。而之前的被判处死刑的十八岁青年,已经永远地消失了。可是法庭只赔偿其200万元。 呼格才18岁,可是他由于法庭的错误判决,当场处死。直到9年以后,真正的凶手被警方捉拿归案,并且供认不讳。 让小编一起以时间线带着你看一遍这个令人悲痛的故事吧。 公共厕所的女尸 2006年,内蒙古的一位资深调查员汤计,将一篇"内部参考"直接送到了最高院,为犯人赵志红请求暂缓处决。 赵志红在05年的时候,曾经因为一起命案件而被捕。在过去的9年里,他犯下了20余宗罪行,其中10宗命案,死者年龄最轻只有12岁。可以说是道德沦丧,无法无天,社会上有很多声音,都在呼吁重重判刑。既然如此,汤计又怎么会为了一个穷凶极恶的"犯罪狂魔"求情?事情的来龙去脉,要追溯到4.09号公共厕所的那件案子。 "4.09"公共厕所的尸体事件,距今已有9年之久。 呼格吉勒图,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性格比较孤僻,学业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就被家长送去了一家烟草公司上班。他勤勤恳恳,从未出过任何纰漏,得到了所有上司和同僚的一致认可。 这一天对他而言这并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就在呼格与工友闫峰下班后分别没过多久,本来要回去拿车锁的呼格,突然急匆匆地回到工厂,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大声喊道:"快点,女厕所里面传来求援声,一定是发生什么事情了!"然后,他一把拽住闫峰,两个人就冲了出去。可当两人来到洗手间的时候,洗手间已经彻底安静了下来。 "喂?"闫峰朝漆黑的洗手间里叫了几声,却没有得到任何回答,二人这才缓步向前,准备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一看之下,二人都是大吃一惊。 一名女人趴在墙壁上,脑袋耷拉在胸口,披散着头发遮住大半张脸,下半身赤裸着,已经没有了呼吸。 看到这一幕,两个人惊恐地转身就逃。呼格忙拉着闫峰,"这件事必须上报。" 但是,年仅18周岁的呼格绝对没有想到,他的这个选择,竟然会导致他被处死。 呼格"认罪" 呼格、闫峰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被抓去审讯。呼格一进入审讯间,就被一名警官把他手拷到了背后在审讯室中,无论呼格如何解释,当时的治安分局队长冯志明,都一口咬定呼格就是犯人,他向呼格发难: "如果你不是犯人,那你身为男人,又如何能知晓女厕所中有一具尸体?" 接下来,冯志明又派人轮流审讯,滥用私刑,最终,他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认罪书",案件也随之被移送到了检察机关。而证据不过是他和女尸血型一样。 然而,他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性格内向胆小的儿子会成为凶手?他们的儿子性格温柔,做事乖巧,怎么会如此呢?他们不相信儿子会做出如此穷凶恶极的事情。后来,这对夫妻四处奔走,想要为自己的孩子讨个公道,可有关方面却只给出一句:你的孩子自己招供了。 "呼格案"第一次审理的时候,他已经被折磨的面目全非。不仅如此,这个涉及到一条生命的案子,法院竟然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宣告终结。伤心欲绝的家属只好聘请了一位辩护律师,寄望于二次上诉。可惜的是,高等法院经书面审查,依旧裁定死刑,并立即处决。 呼格在18岁的时候,就被处死了。 因为此事,他的父母一夕之间头发全成了白色,原本有着三个儿子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变得十分荒凉。 九年后的一次转变 不过,呼格的父母还是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这样做的。闫峰回忆道,他在事发那天,顶多也就离开呼格了10多分钟而已,呼格压根就没有这个作案时间,而且,要是他真的干了这件事,他为什么要把闫峰找来,甚至还打电话给警方? 9年过去了,赵志红终于落网。而他所供认的最早的一件凶杀案,便是我们刚刚所说的这个案件。 一件案子不会有两个凶手,这件事在老两口心中燃起信心。于是天天捧着案宗跑到检察院、法院替自己的孩子重新审理。可是每一次回答都一样:"案件证据不足,不能重新审理。" 后来他们联系了六十多岁的内蒙古报社的汤计,也就是我们前文所提及的好心人。他对于国家和地方和司法工作十分了解。汤计于2005年知道这件事后撰写了首份内部报告,直接上报到了中央。三个多月之后,特别行动小组对这个案子进行了复查,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呼格案"被判为不公。 可是,从那以后,这件事就又石沉大海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走,对老两口来说,得不到公平的日子是那样的漫长。忽然有一天,汤计收到赵志红的一通公开审判小组成员的来电,期望他能制止赵志红被处决。在秘密开庭的时候,关于赵志红的犯罪记录,"呼格案"被遗漏了。 可一旦赵志红被处死,那么案子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赵志红口供死者的体貌特征,以及施暴的过程等等,相对于呼格的证词,赵志红的证词显得更为可信和准确。得知了这个消息后,记者立刻就开始撰写自己的另一份报告。 赵志红向监狱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能够尘归尘,土归土,能够洗刷呼格的冤屈! 在此基础上,汤计又开始撰写第三份内部资料。但是,在接下来一年中,由于种种原因,审查工作一直未能开始。令人可疑的还有,"呼格案"的那些证据,比如指甲和血迹,都莫名其妙地不见了。 漫漫长路,光明将至 汤计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走这么长的路。一日,在北京《法制晚报》工作的朱顺中,突然收到一通奇怪的传真。这份传真里,赫然是警方对呼格的一份口供记录,上面明确表示,呼格承认自己的口供,只是为了上厕所。他在各种各样的私刑下,受到了折磨,被迫随口说出来的口供。 在法律意义上,这个因为受胁迫而说的口供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 因为他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坦白,完全是出于某种原因。后来,朱顺中把该口供作为重点,把有关的报道刊登到了《法制晚报》上。可是,这件案子并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反而像是陷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呼格的母亲尚爱云说说:"我坚信,总有一日,会有公平的。" 然而,在漫长的等待中,却是一种煎熬。一直到了2011,才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日子。 同年五月,"呼格案"的拥护者胡毅峰被任命为内蒙古高院的最高法官。汤计将第五份文件发了出去,得到了胡毅峰的批准,这才开始了对这件事的审理。 于是,"呼格案",在漫长的等待和执着中,有了一个结论。 在2014年,被宣告为呼格吉勒图无罪。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的赵建平,带着他的同事,来到了他的办公室,为工作上的所作所为,表达了自己的歉意。我们会引以为戒,杜绝类似的案件再次出现。 "呼格冤案"的罪魁祸首冯志明在两日后被逮捕。 随后,他以渎职、贿赂等多项罪行,被判刑18年,并对"呼格案"中涉及到的20余人进行了追究。 这个案件的判决书一下来,老两口就急匆匆地来到墓碑前,将迟来已久的喜讯告知。对于这个宣判,呼格一家心情复杂。他们既为自己的儿子感到心疼和冤屈,又因终于给儿子洗刷了冤屈而感到欣慰。 小结 记者朱顺中在手机里哽咽着说:"我们赢了!"而另一端,是家人,也就是"不要哭泣,有我在你身边"。同一时间,汤计也收到了来自警局刑警大队的孟凡涛打来的一个手机,俩人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赢了!" 这标志着长达18年之久的"呼格冤案"宣告结束。 相比之下,"呼格案"的出现,实在让人感到悲哀。而这些执政者无法秉公办案的行为,则更加可恶!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被这样的不公所蒙蔽,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力感,而在临死之前,呼格又是怎样一种煎熬与无助。 "呼格案"最终被推翻,但这一切,都已经晚了,十八岁的少年,这么多年的等待,这一切,都曾折磨着他的亲人。 所幸,他们一家现在也重新走上了光明的道路,那些曾经对他们指指点点的人,也不再对他们抱有敌意,而是对他们充满了同情。但他们的孩子,却永远都不会回来,这对老两口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如果有可能,呼格一家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那笔赔偿金,只要能把孩子找回来。 可是这件事会引发我们的一个思考,怎样防止不公正? 首先,要让人们有更多的法制观念, 只有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才能让人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快速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对警察队伍的监督也要加大力度。 在这个案子里,无法否定的是,大众对真相的推波助澜。这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一个事件中,任何一位市民的介入和监督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来说,不管身处什么样的情境,难道不都是心里唯一想要的,就是"公平"和"公正"么? 然后,"呼格案"是在我党"二次严厉打击"的同时出现的,这与当时严厉、快速的肃清党纪态势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党要继续加强对法治社会的建设。 最后我们希望让死者得到安宁,让"呼格案"永远不要重演,让所有的不公都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也期望,以后警方可以多做一些工作,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