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主动说话,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自我的世界里",这是孤独症儿童最常见的表现。通常情况下,这些孩子并不适合在普通学校就读。而为了保障这些孩子能够在适龄时接受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视频加载中... 8岁的灵灵是南京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的学生,虽然现在灵灵还是比较拘谨,但在一年多前,她却是一个完全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和交流的孤独症患儿。 南京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数学组教研组长赵莹莹介绍,灵灵上学前已经接受了评估,显示为孤独症言语残疾一级,开口说话的可能性比较小。自从灵灵入校以后,学校就给她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上课时,老师会尽可能让她多发言,下课后,也会主动上前跟她打招呼。现在,灵灵不仅可以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有时候还会主动跟同学交流、做游戏。 在南京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校方还有一个特殊的"政策",会根据每个孤独症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允许他们"跑班"学习。8岁的涛涛,按年龄应当上二年级,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涛涛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听课效果很差。 虽然涛涛对课堂讲授的内容"不感冒",但是考试时,成绩却比一般的同学要好得多。于是,经过校领导研究批准,决定让涛涛"跑班",到更高的年级去上课学习。 涛涛的经历给了学校一个很好的经验,对于孤独症孩子而言,只有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才能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此相类似的,在栖霞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学习和康复的孤独症儿童全部采用寄宿制,目的是让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 南京栖霞区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主任 钱晓旭 孤独症孩子也可以和其他的同伴去建立社交关系,寄宿制的康复技能帮助孩子们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跟其他孩子或者成人在肢体、语言上的社交。 栖霞区残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孤独症儿童,要通过构建医康教融合服务体系,采取更加符合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和教育措施,让他们未来的生活更光明。 南京栖霞区政府残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蔡丰沛 栖霞区残联将持续推进医康教融合服务向两端延伸。一是前端再延伸,向0到3岁的幼儿园孩子延伸;二是向后端再延伸,向职业高中延伸,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希望通过各种举措,为残疾孩子全生命周期品质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