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多少年时 关注视频号:小多少年时 3月23日(周四)晚, 与美育作家戴亚楠老师面对面 来源|艺术家传播网 演讲者|周海宏(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 艺术有什么用? 就如问别人:"为什么要喝酒"的性质是一样的。 长期以来,艺术在中国只是饭后茶余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们应该很熟悉:现在很多家长的成功育子经验:只顾学习,孩子的时间表上一切和升学考试无关的东西都去掉,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没有自由…… 但要知道:影响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东西,你没有让孩子学,却让他学了大量没用的东西。 家长可能认为,这样就能让孩子获得他想要的人生,但我想告诉这些家长:你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数数、背小九九,甚至背元素周期表,充斥着童年,这样的早教: 是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站 。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 的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物质水平高不一定就懂得感受幸福。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 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征服了世界,艺术美化了世界。 科学与艺术,二者犹如鸟之两翼。 重视理想,忽视感性意识发展的结果,会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作泡影,你无意中亲手"扼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为什么? 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要拥有 获得幸福 的生活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 感受的能力与素质。体验幸福,是需要素质的。 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乏味? 问题就出在"感性素质": 因为TA的感性素质低,感觉不到环境多么恶心。 一个人如果感性素质低,他的表现就是忽略甚至放弃对环境感性品质的要求。 有夫妻打架。原因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 好看一点的1600元,难看一点1400。 老婆感性素质高一点,想买好看的; 老公低些,认为一千四就能用了,干嘛多花两百? 表面上是夫妻有分歧。 实际上是双方对环境感性品质要求不同。 深层原因是双方感性素质的高低差别。 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双方会在价值观方面发生严重分歧。高感性者,愿意为美化环境、享受生活付出成本。这也解释了夫妻在装修时候特别容易吵架了吧?还有出去旅游时也有类似情况,因为那是双方感性素质的大暴露。 找对象,一定要找感性素质相当的:你要是讲卫生,就找一个爱美的;你要是乱七八糟,就找一个"油渍麻花"的——一个词:和谐。 感性素质低的人一般不会享受生活;不会享受生活,源于感性素质低。 正反都说得通! 关于旅游,常见的是: 上车睡觉,下车撒尿,到点拍照。 我曾经在桂林坐竹筏游览,船上两个人, 整整三个小时从头睡到尾。 所以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他们对啥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特没劲,简直是灾难…… 一个人想要获得一生的幸福,首先要拥有幸福的能力。 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不仁的人,生命品质要高得多。 为什么很多人在物质水平提升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就是因为幸福的能力,也就是感性素质低下。 物质条件水平提升,没有文化艺术体验能力时,还会滋生很多原本没有的社会问题:家暴、酗酒、吸毒、赌博…… 为啥?生命总量是一个常数,不花在这些地方,就会花在别的地方。不长庄稼就长草嘛! 学会欣赏美 发现美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欣赏美是终生幸福的秘籍 公众号/小程序:小多少年时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如果你不重视艺术素质 就会像如今学识不高却想成功一样难 有人说,连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都没有,怎么谈幸福生活的感受?!连"苟且"都还没闹明白,还谈啥"诗和远方"…… 那好,咱们谈谈"功利",感性素质的艺术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大家现在所谓的成功,不就是升官发财嘛,咱们就讲发财,不怕俗。 过去,国货和进口货之间明显的差别:咱们的产品外观难看、工艺粗糙,使用习惯反人性。 从哲学高度来看,本质是:感性素质低。 产品的品质,由两种质量构成: 功能性的质量,解决实用问题。一个杯子能把水喝到嘴里,这问题就算满足了。 感性的质量,也就是审美。用这个杯子喝水,爽心悦目,永无止境。 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是一个产品的全部品质。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能把水喝到嘴里的破杯子——有一点设计的杯子——有一点好看的杯子 这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质量,提升的是感性的质量。 产品价格的增加,产品附加值的翻番, 不是功能发生了变化,而是体验发生了变化。 我们很多企业家,由于他自己的感性素质低,产品的升级换代啥意思吃不透,死磕功能性,不懂审美性,不舍得在感性品质上增加成本。 结果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特别遗憾。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不是功能的不同。 哪个山寨货没有强大的功能?奢侈品和日用品的功能是不是一样的?但使用体验一样吗?!傻子都知道答案! 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感性的智慧。 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自乔布斯去世后,苹果的特色不是特别突出了。若老乔活着,苹果6的天线不会这么难看;若老乔活着,苹果7的摄像头恐怕也不会那么高。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服装建材、美容化妆、装修装饰、汽车手机、酒店医院,凡是需要感性品质的地方,都更相信外国产品,甚至把高端产品拱手让给国外企业。 我们必须从深层分析国民素质的原因。21世纪中国开始全面迈入了小康时代。 小康时代,是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小康经济是感性经济,因此这个时代企业家的感性素质,对整个企业的生存发展,是生死攸关的影响。 什么是叫生死攸关?波导死了,华为活了。 波导手机 还记得波导手机吗?那个"手机中的战斗机",功能够凶悍吧——上千万的研发费投进去,几个亿的生产销售、广告资金砸进去,由于外观丑到没朋友,使用不人性化,"死了"。 营销人员、广告公司从业人员感性素质低,艺术修养差,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但是企业家的感性素质、艺术品味也低,采纳了这个创意。最后几个亿的广告费投进去,就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波导是一个很low的产品。 油画之美: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 华为手机 过去几年,我几乎每年去一次华为。但是在2013年,我去了六次华为。在一次我给华为研发高管团队的讲座上,华为的高管说:华为当年出一款手机,小样打出来发现,长度比设计长4毫米,厚度厚了2毫米。可以想象,这手机还能看吗? 这就是因为每个环节的人都不把感性品质当刚性要求。 华为说,我们是工程师文化,华为员工97%出身理工科。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缺失。不是因为你是工程师,学的是理工科,而是因为工程师和理工科教育,严重缺少了审美和艺术的教育。 舞蹈之美 后来,华为决定把产品设计中心放到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到日本。 高层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症结,但手上的员工缺乏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素质,教育就有先天缺失…… 后来,我曾经收到华为一款土豪金的手机,拿到后发现没有LOGO,问高管"为什么"。他说这种金属拉丝表面背后印LOGO特别不好看,就没印。 我当时对这个做法很赞赏,因为华为能够为了好看而不印LOGO,可见他们把感性品质放在了怎样的高度。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位高管补充:这是因为我们的外国员工一致反对。 那么,为什么反对的不是国人呢? 我们也要反过来讲:如果高层没有一致共识,没有接受过审美教育,又怎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创意呢? 企业家分为三代,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代,在改革开放时率先下海的这一代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勇气。在那个时代,只要敢干,就能挣钱。 第二代企业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理性。 第三代,是以乔布斯为代表的,具有很高艺术修养、审美品质的人,是他们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未来。 我提醒各位:也许,你们已经赶上这个时代了。如果在未来,你们缺乏艺术修养、感性智慧,你还想取得成功,你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像样高等教育的人遇到困难是一样的。 记住,感性素质低的人成功难。 儿童审美教育是终身受益的教育 未来设计师一定是跨界人才 公众号/小程序:小多少年时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有的老板开餐馆,越开越亏,到死都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就是因为门口两个迎客的门童塑像太难看了。一个人能把这么难看的玩意放在门外,就会让人联想门里的脏、乱、差。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感到服务行业水平普遍偏低? 但凡是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人,有一点点感性的要求,都不会导致这种结果。 但遗憾的是,每一个环节的人,都没有要求。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感觉,怎么能体验到你的感觉。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到处都"糊弄事"。我们国家当前还存在可怕的环境问题,最深层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全民感性素质低。 特别是历史上,我们把大量感性素质低的人提到了领导岗位上,所以需要从根上去解决这个问题。 记住,感性素质低的人破坏大。 出路在哪里?毫无疑问,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质。 如何提升?请注意, 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的民族。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如此可怕的环境问题,是和我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压制人对美的愿望,否定艺术审美功能的一种报应。 如果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能够持续30年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 热爱美,热爱艺术 的公民来,我们现在苦恼的很多问题都不存在了。 但是遗憾的是过去30年来,我们仍然不是这样做的。在当今中国,中小学还是动辄就停音、体、美这样的课程。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 它是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人类在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这方面职能在中华大地上被大大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幸福少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成功难 缺少艺术教育的人破坏大 改革开放初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口号迅速传播,通俗易懂。让我们国民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 我也想发明类似传播的话,让大家重视艺术: 要想成功幸福,从小热爱艺术。 这就是为什么我到处去呼吁,让我们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各类艺术素养。 互动留言:您对于孩子艺术素养的培养有什么见解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交流~ 对话⌈美育作家⌋戴亚楠 3月23日(周四)20:30-22:00,我们特邀美育作家戴亚楠老师做客【小多少年时视频号】直播间,帮助大家 【家庭美育如何提升感知力,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直播间抽奖和专属优惠福利,期待您的参与~) 推荐阅读 让世界多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公众号/小程序:小多少年时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 欢迎点赞+分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