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月8日,是钱运录此生都不会忘怀的日子 ,这一天上午,正担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和武汉市委书记的他同省委书记关广富和省长郭树言一起站在武昌火车站的一号站台,等待着一位重要人物出现。 10点30分左右,邓小平从专列上走了下来,钱运录等三人第一时间走上前去,齐声地向邓小平同志问好。为了缓解三人紧张的情绪,邓小平同志表现得很随和,指着前面对三人说道:"我们边散步边谈话吧。" 接下来的时间里,几个人在武昌火车站500米的站台上走走停停,关广富向小平同志汇报湖北的发展情况,邓小平也说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气氛十分融洽。 细心的钱运录怕老人一直走动会觉得累,随即提议到副食品商亭坐下休息一下,也就是老人在这里的一番话,对钱运录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能将老人说的话都记下来,钱运录首先掏出了自己的烟盒,用手托着在上面奋笔疾书起来,生怕漏掉老人说的任何一句话,后来烟盒记不下了,他又从地上捡了一个大烟盒,这才将老人所说的话都记录下来。 对于湖北来说,这次为时半个小时的会谈,为武汉未来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但是对钱运录来说,却是人生最宝贵的学习机会,不管是老人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 还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都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准绳。 从在地上捡烟盒记录不难看出,钱运录是一个爱学习,甚至是求知若渴的人,也正是这种勤奋和对知识的探索欲,让钱运录敏锐地感知到了新浪潮的到来,引领着湖北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他的那两张斑驳纸盒,也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物证。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从钱运录幼年时就已经成为了习惯。一、从大山到大学 钱运录是湖北大悟人,他的家乡在大别山南麓,是历史上有名的革命老区,曾先后出现了徐海东和刘华清等多位骁勇善战的将领,在革命事业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钱运录,深受这些人的影响,也立志要向他们学习。 钱运录酷爱阅读,因为书中有他敬重的革命事迹,有他不曾看到的广阔天地,每次读书的时候,他似乎完全沉浸在书中,情绪也跟随情节发展而起伏。 钱运录的哥哥钱运和就曾经说过,弟弟钱运录只要一放假,就会待在家里看书,很少出门,有时候就连邻居都不知道他已经放假在家一个多月了。他的侄女后来也告诉众人,自己的家中现在还有很多书,那些都是叔叔曾经看过的。 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钱运录来说,看书让他增长了见识,也让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并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考取了湖北大学。 可是大家并不知道,这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孩子,最向往的还是那一身绿色的军装,所以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毕业后参加工作,钱运录总是喜欢穿着绿色的军装,似乎是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弥补自己未曾参军的遗憾。 因为上大学,钱运录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家乡,也在外面见到了更广阔更繁华的大城市,但是他却并没有迷失在这种繁华中,反而是立志要将自己的家乡也建设成这样。 所以在毕业之后,他毅然离开了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的大城市,主动申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1968年,钱运录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家乡,在大悟县三里公社劳动锻炼,也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与相识十余年的初中同学吴淑金结了婚。 据当时的村支书回忆,在结婚的时候,钱运录将简单朴素的生活作风贯彻到底,不仅没有请客也没有送礼,只是在众人诚挚的祝福下,与妻子结为了夫妇。 在妻子的支持下,钱运录的工作劲头更高了,很快就从湖北省大悟县来到湖北省汉川县工作,最终在1983年1月当上了湖北省委副书记。 在这期间,钱运录始终秉承踏实工作,低调做人的态度,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的亲人谋利,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本职工作上。尤其是在1992年,见到了邓小平同志,亲耳听到了他在发展经济方面的观点和看法,钱运录心里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感。二、省委书记儿子是司机 1998年12月,因为工作的调动,钱运录从湖北省来到了贵州省,担任省委副书记和代省长的职位,并在2000年12月荣升为贵州省委书记。 就在很多人觉得钱运录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时,他却依然秉承以往低调处世的态度,哪怕是回到大悟县老家,也从来没有以高官的身份自居,动辄就讲究排场,而是如同一个普通人一样跟邻居寒暄。 父母去世后,钱运录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姊妹都留在了老家。哥哥钱运和原来在镇供销社上班,一辈子都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退休后依然留在了老家,靠着每个月400元的退休金过日子。哥哥家的四个孩子,也全都留在了当地,靠着开小卖铺维持日常的生活。 家中唯一在外面的人就是钱运录的侄女。据侄女说,叔叔虽然是政府官员,但是家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要从他那里得到什么,甚至都在可能支持他的工作,为了不给他拖后腿,有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只有一次,妈妈带着她找到了叔叔,希望能够得到叔叔的帮助。 当时钱运录已经到了贵州任职,而她也成功考取了武汉的大学,然而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却让父母为难了,无奈之下,母亲只得带着她来到了贵州,希望叔叔能够在经济上帮扶一下家里,或者是能帮忙安排一份好工作,彻底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 见到自己的嫂子和侄女找来,钱运录自然是开心的,但是面对嫂子的请求,他却实在无法满足。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手中的权力都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而不是为自己的小家谋利的,所以他不仅没有为大侄女找工作,还耐心做通了嫂子的思想工作,就连嫂子都表示理解他的做法。 其实钱运录不仅是不帮侄女安排工作,就连他的儿子钱进,也只是靠着个人的能力做着一份很普通的工作。 韩光曾经是大悟县文联主席,与钱运录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好,有一次知道钱运录知道他要去武汉开会,妻子吴淑金的堂弟找到了他,拜托他把几本关于汽车修理的书带给钱进。 当时韩光十分不解,觉得钱运录的儿子怎么可能会看这种书?结果到了地方才知道,堂堂省委副书记的儿子竟然是一名普通的司机。三、身在高位,初心不忘 虽然从未用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私,但是在面对贫困学生万少龙、王政以及王雷之时,钱运录却一直以个人的身份帮扶了多年。 在1996年的时候,他就让自己的妻子带着300元现金,亲自交到了万少龙家人的手里,之后更是时不时就会送去衣服和鞋物;王政和王雷兄弟俩,多年来也没少收钱运录妻子送去的财物。 心怀大爱的钱运录在工作中的表现也十分突出。2002年,贵州交通厅厅长卢万里等两人的腐败行为败露,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彼时的钱运录正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在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时,他没有任何的退缩,而是坚持"谁犯事处理谁,不搞连坐" 的原则,圆满解决了这件事情,也快速稳定了贵州的政局。 在钱运录的带领下,贵州的经济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每年10%的GDP增长和20%的财政收入增加,无不彰显了钱运录出色的领导才能,以及有前瞻性和发展性的经济眼光。 他这种"稳重见进"的战略,也正是当年的黑龙江省所需要的,所以国家才会在2005年12月,将钱运录调往了黑龙江省工作,担任该省的省委书记,后又兼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到了黑龙江省的钱运录,还是以往的那个踏实稳健的官员。他不讲究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头脑清醒、双手廉洁干净、要勤下基层,听取老百姓的心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同时,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从不收受任何礼金,而是要求官员们要多去看望退下来的老同志们,向他们讨教工作的方法和心得。 正如钱运录平时说的那样:"不要担心不送红包和硬东西,组织上就看不到你做的工作,关键还是要廉政、要务实、要干好。这样领导和群众就都能看到。" 而他自从政以来,也一直都是这么做的:牢记使命,坚守初心!真正成为了一个国家和人民认可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