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科幻研究获百万元政府资助,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基础研究特区
研发一款光帆飞行器,用高能激光推动100纳米厚、展开后约10平方米的光帆,将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探测"三体人的故乡"。这个构想,是不是颇有科幻色彩?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徐凡从中发掘出一个科研项目,名为"宇航光帆薄膜结构稳定性与智能调控"。2021年,它入选了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获得市科委200万元资助。
近日,徐凡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自然》杂志"研究亮点"栏目报道。"科幻"研究为何能产出国际顶级科技期刊青睐的成果?上海在全国首创的"基础研究特区"起到了伯乐作用。
鼓励青年人才投身原创研究
"基础研究特区"设立于2021年,是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的创新举措。在全国率先设立这类特区,旨在选择基础研究优势突出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重点领域和重点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引导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从事前沿探索。为了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市科委赋予"基础研究特区"充分的科研自主权,支持机构自由选题、自行组织、自主使用经费。
上海首批"基础研究特区"有三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市政府每年向每个特区投入2000万元,持续5年;三家单位以不少于1:1的经费比例共同投入。特区实行"区长"负责制,拥有充分自主权,复旦大学校长金力、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分别担任三个特区的"区长"。
"特区计划启动后,我校的支持对象是45岁以下、需要大力支持的青年科研人员。首批17个项目获得资助,项目负责人平均年龄为37岁,可以说是最有创新活力的年龄段。"复旦大学科研院基础研究处处长王浩说,"去年底,第二批项目申报启动。针对基础研究成果更多地出现在交叉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在交叉类项目中新增了双负责人制这一支持模式,鼓励不同学科方向的青年科研人员深入合作,开拓科学前沿。"
徐凡(右)与学生使用自主研发的曲面拓扑软抓手对各种颗粒物进行智能抓取。
市科委基础研究处介绍,特区计划统筹部署重大科技问题带动与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力争培育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由于鼓励青年人才投身创新性强、不确定性大的研究,一批在传统的政府科技计划中很难立项的课题,通过特区计划获得了数百万元资助。
失败风险高也能获充裕经费
"85后"教授徐凡就是一位享受到改革红利的科学家,他申报的课题入选了复旦"基础研究特区"首批项目。这个项目源自物理学家霍金提出的"突破摄星"计划——研制一款带有光帆的微型飞行器,让数千个飞行器进入太空并展开光帆,再用地球上发射的激光推动光帆,把它们加速到光速的20%,飞往4.24光年外的半人马座α星,探测那里是否有可容纳生命的类地行星。
光帆飞行器示意图
2018年,徐凡看到《自然·材料学》的一篇社论分析了"突破摄星"计划的可行性,对此很感兴趣。在做了一些理论计算后,他觉得霍金的想法是有可能实现的,前提是研制出具有极限性能的光帆。作为薄膜力学专家,他知道光帆薄膜易起皱,会导致激光反射方向不规则变化,使飞行器偏离航线。如何提升膜结构光帆的形面平整性和稳定性,是一大挑战。
虽然很感兴趣,但因为"突破摄星"非常前沿,争议性也很大,徐凡就没有研究下去。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在复旦启动后,他得知这项计划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勇闯"无人区",失败风险高的项目也可能入选,就申报了这个项目。经过函评和答辩,"宇航光帆薄膜结构稳定性与智能调控"成功立项。
"这是我拿到的经费最多的单项项目,市科委给了200万元,复旦也有共同投入。"徐凡告诉记者。特区项目的资源投入还可以在中期检查时,根据执行情况灵活调整,他希望届时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
在长期、稳定的政府和高校支持下,徐凡已取得不少进展。在实验室,记者看到一台基于卡文迪许扭秤的激光帆姿态测量装置,装置里有一片小型液晶薄膜光帆,在激光照射下会旋转,偏转角的实验值与理论预测吻合。课题组已为这种装置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
基于卡文迪许扭秤的激光帆姿态测量装置
在电脑上,徐凡演示了光帆展开动力学计算结果,只见一张折叠成X形的光帆徐徐打开,与美国"光帆2号"飞行器的光帆展开过程基本一致。据介绍,"光帆2号"以太阳光为动力,2019年在太空实现了光驱动变轨。激光帆则是以激光为动力,技术难度更大,速度也比太阳光帆飞行器快得多。
"无用之大用"催生智能抓手
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团队在研究激光帆,徐凡课题组是其中之一。放眼全球,美国科学家在研发激光帆原型样机,已用实验验证了激光驱动光帆技术的可行性,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可见,这个前沿领域不乏国际竞争。
今年2月,《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了徐凡等人的论文《曲率调控圆环多相模态》。这篇被《自然》以"研究亮点"专题报道的论文,揭示了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环形核壳结构变形后,其表面产生褶皱斑图的内在机制,并建立了可预测形貌变化的核壳力学模型。"这项基础研究有普适性,因为大到宇宙星系,小到水母、辣椒和线虫,都有环形核壳结构。"徐凡解释,"对宇航光帆项目来说,我们可以用模型预测并控制光帆薄膜的褶皱,否则激光反射方向会不可控,让飞行器偏离航线。"
徐凡等人的论文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
"基础研究特区"项目看似天马行空,其实也有短期内转化应用的潜在价值。去年10月,徐凡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冯西桥合作研究的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于《自然·计算科学》。他们观察到,因存放时间较长而失水的百香果表面会出现复杂的褶皱形貌演化。受此启发,他们发明了一种基于手性形貌的自适应曲面软抓手。实验显示,这种包裹硅胶的软抓手能抓取坚果、石头、玻璃碎片等各种形状和材料的物体,颇为神奇。
智能软抓手能抓取各种形状和材料的颗粒物。
徐凡与哈工大专家讨论后认为,智能抓手可用于清除太空垃圾,防止它们损坏航天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估计,大约有100万块微小碎片在绕地球运行。又轻又小的光帆飞行器如果被碎片击中,就无法完成星际航行,所以有安装智能抓手的需求。这种抓手也可用于其他航天器以及矿井、深海等极端工况环境,以清除或筛选各种颗粒物。徐凡课题组为它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希望尽早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
"这就是基础研究的价值。"徐凡感慨道,"基础研究有‘无用之大用’,虽然实用性比不上应用研究,但可以成为很多技术发明的基础。"
这位曾留学法国的科学家说,法国人有重视基础研究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科学家。另一方面,法国的航空、核电等先进制造业也是世界一流,这与他们重视基础研究有密切关系。令他欣喜的是,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上海"基础研究特区"的设立,就体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改革作为。
据悉,上海市第二批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已启动,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成为特区,每家单位每年将获得1000万元资助,持续5年。全市现有6个"基础研究特区",它们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或国家重大需求,根据自身学科优势遴选项目,探索更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管理制度,力争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栏目主编:黄海华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国内已开始布局!一体化压铸催生免热处理新型铝合金材料2022年12月15日,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与阿联酋AdmiralMobility公司在阿联酋迪拜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宣布未来三年内在中东地区投放500
老产业转向新材料迸发新活力西部一个化工钢铁园区的转型观察新华社重庆1月11日电题老产业转向新材料迸发新活力西部一个化工钢铁园区的转型观察新华社记者周凯朱高祥生产线上各类设备有序运行,一张张气凝胶保温毡陆续下线重庆市长寿区中化学华陆新材料
大米别只知道做米饭,试试多加这一样,可炒可涮火锅,软糯又劲道大家好,我是Allie,美好的一天从营养早餐开始,吃好早餐,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低油低盐清淡饮食,这是我多年的习惯,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好身
阳澄湖大闸蟹的历史有多悠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藏在蟹字之中。传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叫巴解,他吃的就是我们这阳澄湖的蟹。江苏省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张茂友告诉记者,阳澄湖大闸蟹的悠久历史
泡腐竹,建议不放清水,教你正确做法,泡得又快又软不会硬经过这次疫情,家家户户肯定囤了不少干货吧,像我们家囤的最多的就是腐竹干木耳了。你是不是每次泡发腐竹的时候,泡的时间特别长,而且还是会有硬芯的状态,吃起来非常影响口感。今天就教大家一
抚仙湖华美达广场酒店年味主题年夜饭爆款来袭来源昆明信息港原创昆明信息港讯记者戴兴抚仙湖华美达广场酒店坐落于依山傍海的城市澄江市,酒店毗邻市中心主干樱花大道,距离汽车客运站医院超市仅10分钟路程。夜晚的灯光,照亮了整座酒店,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推出童话风文创雪糕原标题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推出童话风文创雪糕东北网1月10日讯(记者霍枭涵)近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文创雪糕频频被游客点赞拍照发圈。据悉,文创雪糕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携手中华老字号马迭尔联
龙庆峡点亮冰灯,开启梦幻冰雪之旅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李瑶潘之望树木冰面纷纷披上了灯饰,在夜色中光彩旖旎龙兔辽宁舰等造型各异的冰雕缤纷绚烂,美轮美奂1月10日晚,龙庆峡冰灯冰雪嘉年华盛大开幕,活动占地20万平方米,共
赵政?秦政?嬴政?秦始皇到底叫什么?秦始皇的姓氏,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事至今日,大家称呼秦始皇多以嬴政名之,此外,尚有赵政和秦政的争议。问题从何而起呢?显然是司马迁的史记混淆了姓氏区别所导致。先秦时期,贵族的姓氏关
华东局实验县五莲,张鼎丞不中埋伏计张鼎丞不中埋伏计1948年2月,华东局正式确定五莲县为整党和结束土改试验县,并从华东局机关抽调了20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团,在华东局的直接领导下,分布各区乡开展工作。带队的是中共中央
纳粹看守和犹太囚犯之间的奥斯威辛之恋1942年春,2000名来自斯洛伐克的未婚女性被两列火车驱逐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海伦娜西特罗诺娃就是其中之一。她在一个室外工地上工作,负责拆除遭到破坏的建筑物和搬运残垣断瓦。她睡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