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以「碳水核弹」令人闻风丧胆的九省通衢的大江大湖大 武汉 。 我自己去吃去拍的部分武汉过早美食,有没有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上世纪 80 年代,有人说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县城」,也曾经有一本杂志上说武汉是「中国最平民化的都市」。 图片来自央视直播中国 图片来自央视直播中国 可我去过之后,感觉这些词语都不够具体化。在我眼中的武汉,就是那个 高举「过早」大旗,懂得油炸碳水快乐的大武汉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每天太阳一冒头,武汉的街头巷尾就开始上演一场 「过早」大型实景戏 ,也是武汉人拉开新一天帷幕的鲜活仪式。 我拍的武汉过早烟火,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坐着高矮塑料板凳嗦糊汤粉的学生,穿着睡衣、拖鞋排队买面窝的嫂子,怕迟到边走边吃热干面的都市白领等等。 每个武汉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 他们对过早的热爱全世界无敌! 我拍的武汉过早人间,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而且,武汉 过早美食价格还相当亲民 。 6 元一碗的热干面、5 元一份的糯米包油条、2 元一个的糯米鸡…… 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你仍然可以在这里 只花几块钱就饱餐一顿油脂与碳水带来快乐的早饭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既然如此,总不能让我一个人在武汉过(长)早(膘),大家准备好了么? 碳水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舌尖上的武汉过早来喽! 热干面:过早排头兵 热干面 | 图片来自纪录片《第一餐》 一众美食中, 热干面是在全国版图上走得最远的武汉美食 。 武汉人对一碗热干面百吃不厌,你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图片来自纪录片《第一餐》 反正,就是有那么股迷一样的吸引力,让武汉人无论是坐着、站着、蹲着,还是走着、骑着车,都要吃上一大口。 我吃过拍过的黄搪瓷碗里的热干面,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老武汉人还告诉我,在他们的记忆中: 热烘烘的晨光里,每人手拿 一张小票 ,换 一碗黄搪瓷碗 里装着一根根黄白的面、褐棕的酱、黄红的萝卜丁、红艳的辣油、青嫩的小葱,完美聚在一起的热干面,就是不可磨灭的滋味。 图片来自《辣子曰》 但看似简单的热干面,出了武汉却再难寻到。因为"有人可以模仿我的脸,却模仿不了我的面"! 掸面过程之一 | 图片来自纪录片《第一餐》 制好的直径约 2、3 毫米的碱面,需要先煮至七、八分熟,然后让喷香的菜籽油均匀地裹在每一根面条上。 我拍到的掸面过程,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在两台电风扇强风的加持下,跟着灵活上下的筷子"翩翩起舞",直到形成那爽滑柔韧的口感,这个过程称为 「掸面」 。 图片来自纪录片《第一餐》 掸好的碱面,每天清晨,还要在热干面师傅的腕力之下,被长筷从滚烫的水中复煮夹出,"哐哐哐"配上有规律的 tempo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加入一勺稠而不懈的芝麻酱,卤水、香辣的辣子油,再放点秘制的辣酸豆角、萝卜丁,最后撒上鲜绿的葱花,方可递到食客的手中。 拌面 | 图片来自纪录片《第一餐》 接过热干面的你,别忙着拍照了,赶紧一筷子 dong 进去,从最底下往上迅速翻滚、晃动,让每根面都裹上糊糊的芝麻酱。 我拌的热干面,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然后用筷子拉的高高的,让热面与冷空气充分结合,哧溜一口塞一嘴,香气直冲大脑皮层,多巴胺带着快乐溢出。 蛋酒 |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了,还要再 配上一碗淡淡酒糟味的蛋酒 ,既清甜,又能解腻满口酱香,整个人还没吃完就以沦陷。 豆皮:过早代表作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有位文人曾经说过:比起知名度最高的热干面, 豆皮才更贴近这个城市的灵魂 ,滚烫的、野生的,轰隆隆地朋克着。 图片来自纪录片《无饭不早起》 确实,在武汉过早江湖中,能与热干面抗衡的王者,非豆皮莫属。因为你不看看尝尝,永远不知道它有多惊艳! 图片来自网络 每天 6 点到 12 点的武汉街头,有一群 站在庞然大灶巨锅前的优秀野生艺术家 ,他们就是武汉的豆皮师傅们。 图片来自纪录片《无饭不早起》 用黄豆、绿豆、面粉和米粉打成如雪花膏一般滑溜的米浆,被倒入 一口直径约有 1.5 米的大铁锅 中。 被拥有一双无影手的豆皮师傅 用蚌壳在锅里扫弄风云,豆皮的皮就初见模样。 此时,几颗黄盈盈的鸡蛋落入其中,在蚌壳的来去之间,蛋液纷飞,似泼墨般写意的制作出一张完整的豆皮的皮。 我吃过拍过的武汉豆皮,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再把皮翻个面,让有蛋的那一面接受热锅的煎炸。 接着,一堆堆软糯的糯米被师傅逐一铺在皮子中间。之后,再撒上 鲜肉、鲜菇、鲜笋的卤子 ,收紧四边,高光时刻就要正式亮瞎你的双眼了! 图片来自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2》 只见大锅在师傅的麒麟臂下晃荡几下,突然,蛋皮与糯米就在空中以 360 度前空翻托马斯跳,接侧身旋转三周半后,以 720 度转体翻了个面,平稳的重新落入锅中。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一锅金黄油亮的豆皮呈入眼前,但别着急,还需要浇卤水、撒上绿色的小葱葱花点缀,才算圆满完成。 图片来自纪录片《午饭不早起》 而就在你还为这精湛手艺惊叹的啪啪啪鼓掌时,师傅手持两个盘子,像分割烤乳猪那样把豆皮分成 10 厘米见方的小块,递给了作为粉丝的你。 我吃过拍过的豆皮,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层次分明色泽鲜亮的豆皮,还未吃就已经让我口水直流。入口后油润喷香的糯米,整个人只想风卷残云般迅速吃完,然后再来一份。 糊汤粉:过早盲盒 我吃过拍过的糊汤粉,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如果让我选一样最喜欢的武汉过早美食,唯有 暗藏武汉大江大河鲜的糊汤粉 。 糊状的食物,再加上胡椒沉闷的颜色,虽然看起来颜值不高,可只要一口,心尖上就是满满的幸福感。 糊汤粉的汤 | 图片来自网络 一尺多长,肉质鲜嫩的 喜头鱼(鲫鱼)便是糊汤粉的玄机所在 。 新鲜的喜头鱼在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里,被彻夜熬煮,鱼肉脱形、熬化,鱼骨碎若无物烂入汤中。 再用纱布把鱼渣过滤掉,加荞麦粉勾芡,大量的胡椒调味后,一锅粘稠、鲜而不见鱼的鱼汤糊糊才算完成。 我吃过拍过的糊汤粉,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待到清晨,在投入奔腾不复的生活前,小鱼做汤,稻谷做粉的糊汤粉,在过早江湖里散发出极具武汉码头文化气息的味道,勾引着一个个前来过早的武汉人。 图片来自网络 但注意,武汉人吃这碗粉可不只是嗦,而是用松脆黄香的油条蘸上糊汤粉的汤汁一同食用。 因为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让人一口鲜得舌头都要掉了。 重油烧卖:碳水的N次方 我吃过拍过的重油烧卖,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南北都有的烧卖,到了武汉,却成了 重油级的糯米选手 。 烧卖,在武汉也被称作烧梅 。皆因它的皮用槌擀出的梅花边,蒸出后形如一朵朵绽放的梅花而得名。 我吃过拍过的重油烧卖,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热烈浓郁的黑胡椒与糯米相遇,伴着用肥肉炸取猪油,和小指甲盖般大的瘦肉丁和香菇丁,在氤氲蒸气间,变成了一个个有晶莹透亮感觉的重油烧卖。 我拍的武汉包烧卖的过早人间,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吃第一口,你或许感觉有些呛人,但肉的香,香菇的鲜,糯米的黏,让你还没嚼完就又咬一口,毕竟这样「碳水+碳水」的组合,总让人越吃越快乐。 油饼包烧卖 | 图片来自网络 但「爱碳水」的武汉人并不满足。 于是,从锅中捞起炸得金黄酥脆的油饼,用铁铲子划破,将冒着热气的四个烧麦塞进它中部崛起的肚子里,创出了 碳水加碳水,再加碳水的油饼包烧卖 。 图片来自网络 吃完一个,除了一整天都很快乐外,还一整天都不饿。 炸家军:硬核配角 我吃过拍过的武汉各种炸物,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武汉人过早讲究搭配,比如鸡冠饺蘸牛肉粉、热干面配面窝、糊汤粉配油条等等。 总之, 想要吃好这顿过早,主角和配角一个都不能少。 尤其是「万年配角」的炸物们,勾去了 99% 武汉人的三魂七魄。 ▶ 面窝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面窝,一个看着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却是过早界里当仁不让的黄金配角。 你可别小看它圆溜溜、胖乎乎的朴素外形, 武汉人有着紫霞仙子对至尊宝般的执着。 注意看我拍的图中炸面窝的铁勺,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由大米、黄豆按比例混合成的米浆,被舀入一个外圈向下凹,中间往上凸起的特制铁勺中,顺势撒上一些芝麻。 图片来自纪录片《无饭不早起》 接着,让载着满满米浆的铁勺在热油中驰骋。 待炸制勺四周的浆液膨胀,中间米浆稀少的部位焦干,呈现出黄灿灿、油亮亮,宛如甜甜圈般的样子时,拿竹签子一串,塞进嘴里。 图片来自纪录片《午饭不早起》 外圈吃起来外脆内软,中芯脆的一碰就碎,吃起来像极了锅巴,这便是一个 标准的「老武汉面窝」 。 我吃过拍过的金包银糍粑面窝,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除了上面老式面窝外,武汉还有加了糍粑的 金包银糍粑面窝 、加了鸡蛋的 鸡蛋面窝 、红薯的 苕面窝 等等。 这个万年配角,总是以不同的样子,出现在武汉人的过早菜单中。 ▶ 鸡冠饺 ◀ 图片来自纪录片《早餐中国》 这个没有鸡的炸物,武汉人更喜欢叫它 油饺 。 用老面发过的面皮,包裹上肉馅,捏成一个鸡冠的形状扔进油锅里。 我拍的正在炸的鸡冠饺,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在铁夹子来回翻面的操作下,沉浸式的在油锅里洗澡澡。等到外表金黄膨胀,变得肥嘟嘟后捞起。 我吃过拍过的鸡冠饺,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一个比脸还大,里面充满呼气气孔的鸡冠饺就到手了。一口咬下,满嘴都是碳水和油脂的欢愉。 ▶ 糯米鸡 ◀ 我吃过拍过的糯米鸡,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没错,糯米鸡依旧没有鸡,而是一团结实的油炸糯米。 蒸熟的糯米掺入胡椒,在武汉人一双双巧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紧致的糯米团子。 然后就是简单粗暴的放入油锅中炸至身披一层金黄的外衣。 掰开的糯米鸡 | 图片来自网络 双手掰开,偶尔混杂的笋干、香干、碎肉等,让这个高碳水饱和物更加有滋有味。 ▶ 酥饺 ◀ 刚出锅的酥饺 | 图片来自网络 白白胖胖、咬一口可以像芝士一样拉丝的酥饺,于我而言,简直就是武汉过早江湖里的白月光。 图片来自网络 因为软软糯糯的它,出锅后裹上的自磨吊浆糯米粉,趁热塞进嘴里,甜滋滋的绵糯杀胃于无形,诱惑力绝了! 我自己吃过拍过的武汉部分过早美食,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怎么样?这顿「碳水核弹」的过早吃饱了么? 如果没吃饱,别着急,还有 糊米酒、抄手、牛肉粉、凉面、汤包、汽水包 等等。 武汉某过早店的菜单,原创图片不要盗图! 保证让你挑花了眼,吃撑了胃,一个月都不重样。 荆楚大地,江河奔流,万千烟火里,过早是熨烫在武汉人骨子里的生活印记。只要你待在武汉,时光就会被裹进食物的香气里,温柔地消磨掉。 图片来自央视网直播中国 你最想吃武汉过早的哪种美食?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