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小莉 编辑|小莉 谁也没想到,距离我们已经100多年的鲁迅先生竟然又火了一把。 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上场的不是鲁迅先生本人,而是他笔下的人物——孔乙己。 在前两天,央媒突然发布了一篇《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 的文章。 本来这应该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却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引起了无数网友的疯狂吐槽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央视又为什么会发表这样一篇文章呢?01、谁是孔乙己 谁是孔乙己呢? 在我们眼里,孔乙己只不过是鲁迅先生笔下众多人物中的一个。 他悲情不过祥林嫂,鲜明不过阿Q,只不过是在作者酒馆里一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罢了。 我们没有关注过他,酒馆中的众人也没有关注过他。 人人都说鲁迅先生的作品永不过时,即使经过了100多年的洗礼也仍然能够在现代适用。 从前我对这个看法不以为然,时至今日却突然对这句话有了几分异样的感觉。 其实早在官媒发表孔乙己的文章之前,孔乙己文学的浪潮就早已经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 最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在网上对自己无望现状的有感而发。 不过短短数十字的话语,却直接引起了无数旁观者的共情。 情绪一上来,大家也开始纷纷在这个评论的下面留言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遭遇。 此时这位不知名的网友仿佛用言语搭起了一个小小的茅草屋,里面挤满的都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孔乙己。 渐渐地,孔乙己文学在网上悄然流行起来,就连央妈都开始追赶这波浪潮。 3月16日,官媒在网上发布关于《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的文章。 文章中通篇谈及当代人在面临生活、事业中的焦虑现象,并直言孔乙己之所以"脱不下长衫"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放不下架子,不能正视自己。 通俗地来讲,也就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不是因为大环境不好,而是自己要求太高。 是因为不会向下兼容,眼高手低才造成了如今的困境。 这篇文章刚一发布,立刻就遭到了广大网友的疯狂吐槽。 孔乙己文学刚开始只不过是普通人自我调侃的无奈排解,如今却突然变成了一场被迫上升价值的辩论大战。 02、原来我是孔乙己 谁是孔乙己?原来我是孔乙己,原来我就是孔乙己。 从小学的时候起,我们就知道鲁迅写的文章都是为了批判腐朽的封建制度。 孔乙己的悲惨在鲁迅笔下并不是因为他的自作自受,而是因为残酷而麻木的封建大环境。 但是从官媒批判孔乙己文学的那一刻起,它的意义仿佛变了。 孔乙己喝不上酒,吃不了茴香豆不是因为封建制度这个吃人的猛兽,而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脱下长衫,换上短衣去向下兼容。 这个时代的我们也是如此。 记得有一次酒馆中的人谈到孔乙己到丁举人的家里偷东西,被发现了之后就被按着写下了认罪书,然后打了一顿草草了事。 当"我"被"他们"在孔乙己文学中强行扣上了帽子,戴上了镣铐时,"我"才惊觉。 我确实已经变成了孔乙己,即使我没有偷窃任何东西。 是啊,我的确是孔乙己,我们都是孔乙己。 不同的是,孔乙己的长衫穿在身上,而我们的长衫穿在心里。 相同的是,这件名为学历,让我们和孔乙己都奋斗了几十年的长衫,如今已经钻进了我们的骨头里,浸在了血肉里,让所有人都逃脱不得。 我们的这件长衫太过普通,他远不如那些某某名牌大学的衣服更加惹眼,也比不上星二代的那些华贵,但这却是我们唯一能蔽体的衣物了。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简历,企图使它更加精美却无数次徒劳无功时,我身上的长衫仿佛成为了锁住我喉咙的麻绳,箍得我喘不过气。 当我一次次听到面试官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公司的需要" 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孔乙己在面对酒馆众人嘲笑时那种窘迫,却又不得不强撑自尊的压迫感。 不仅如此,如今就连在网上稍微的自我调侃都要被上升价值,强迫我们立即停止。 长衫啊长衫,你虽然足以让我蔽体可是却别无用处。 难道我也要随处拉一个学童,强行要向他讲茴字的四种写法,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你的价值吗? 03、谁让我们脱不下长衫 此时此刻,我们都是穿上了长衫的孔乙己。 是谁让我们穿上了长衫,又是谁让我们脱不下这件长衫呢? 歌手王源有一首歌写得特别好,《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为何对孔乙己文学的批判能够轻而易举的脱口而出? 是因为我们本来就那么不堪吗? 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文学,当代年轻人究竟还要被扣上多少帽子呢? 当那些高高在上的丁举人穿着华贵的长衫坐在高贵的办公室里的时候,身为孔乙己的我们却还在每天为了三餐的温饱而挣扎求生。 他们自己占尽了好处,却还要居高临下地批判我们不够努力,不愿意脱下长衫。 是谁让我们脱不下长衫呢? 从小学的时候起,我们就一直被灌输着一个观念,那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社会上出现一个大学生很容易,但是一个家庭里面想要出现一个大学生却要花费巨大的成本。 我时常怀疑一切是不是冥冥中有了定数。 在很早之前,社会需要的是农民,所以普通人就扎根在田间,从来没有关心过读书的问题。 过了一段时间,社会发展了,需要识点字的人了,于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到了现在,社会的要求更高,于是大把大把的大学生就出现了。 我们普通人总是这样,上天仿佛早已经计算好了你的精力和时间,它不长也不短,刚刚好够你养育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也刚好能让你长成既不会跨越阶层,但是也能够苟活于世的样子。 这让我想起了《名侦探柯南》里灰原的一句话:"银行家的儿子永远是银行家,董事长的儿子永远是董事长。" 这就是现实,华贵长衫的家庭往往更有能力和资源让后代也穿上华贵的长衫,而我们穿短衣的父母倾尽全力也只能让我们刚刚蔽体而已。 2015年的时候,河南的高考人数只有70多万,而到了今年,河南的高考人数直接飙升至127万人左右。 只看数字就已经非常惊人,而每一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活生生的人,更是一个又一个小小的家庭。 他们让我们花费20多年的时间穿上长衫,却又想让我们在一瞬之间脱下长衫。 让我们穿上长衫的是谁? 不正是在这里向我们大喊口号的你们? 站在制高点上仿若悲悯众生,手里却拿着喇叭要夺走我们最后一件蔽体的衣物。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一件普普通通的长衫,耗费的不只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和金钱,还有默默在背后推动着我们前行的父母。 看着为了我们辛苦奉献出大半生的他们,我们脱得下这件长衫吗? 看着穿着华丽的衣物,享受着高级资源却大喊口号的某些人,我们脱得下这件长衫吗? 总有人不允许我们看见自己的苦难,但是他们却又不带我们出苦难。04、长衫和短衣帮 鲁迅的文中说过,孔乙己是穿着长衫却站着喝酒的唯一一个人。 那么如果孔乙己真的从一开始就没有穿上这件长衫,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成为了短衣帮的成员,他的生活会过得更好吗? 我们放弃了这件长衫,我们真的就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吗? 在孔乙己文学中的留言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是啊,如果我不曾见过阳光下的鸟语花香,那我一定不会埋怨在黑暗中的崎岖前行。 这句话貌似听起来是有些道理,难道脱下了长衫我们就能得到真自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祥子倒是地地道道的短衣帮,他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为什么也生活得那么艰难呢? 在当今的社会里,大家有时候不是不愿意脱下长衫,而是短衣帮的生活也并不那么美好。 要多向下兼容才能算是真正的兼容呢? 清洁工的福利待遇好吗?工人的待遇又如何呢? 不真正解决底层工作者的实际问题,只是在这里一味地给大家扣帽子,PUA我们这些普通人是绝对行不通的。 底层人民的工资福利水平上不去,上层的优越条件大家触碰不到,所以我们才落得如今这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有人笑称,大学四年,归来仍是高中学历,这话听起来其实颇有道理。 我们退一步来讲,即使大家真的愿意脱下长衫。 但是像这种不去思考如何解决根本问题,只是单纯地让穿长衫的人去挤压短衣帮的生存空间,这样的举措真的合理吗? 其实无论是短衣还是长衫,这些都不是导致今天这个结果的根本问题。 我们知道,他们也知道,无论脱还是不脱这件长衫,我们都不一定会过得更幸福。 我们努力学习知识,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证书,还有我们开阔的眼界和内心的升华。 如果我们今天没有穿上这件长衫,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无形中变成了孔乙己吗? 我们还会在警醒中努力提升自己改变未来吗? 今天不脱长衫,我们是孔乙己,脱了长衫,我们就变成了拉洋车的祥子。 孔乙己为什么不脱长衫,因为那是他绝望生活中最后的一点精神寄托。 我们为什么不脱长衫,是因为我们在耗尽心血之后,所得到的唯一一件战利品了。 他们以为我们是放不下架子,其实我们不过是即使还没有放下架子,却也已经看到了无望的结果而已。 如果有来生,我既不想做穿长衫的孔乙己,也不想做短衣帮的祥子,我愿意成为那一颗小小的茴香豆。 不用经过任何思考与徘徊,只用经过香料的烹调炒制,就能混着那暖暖的烈酒被人吞吃入腹,了此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