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开先 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 1月18日,距离兔年春节仅剩两个工作日,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黄开先却更加忙碌了。 位于合肥经开区新港工业园的登特菲新厂区获得注册批文,开始承接CBCT(即锥形束CT)制造;4个月后,坐落于合肥新站高新区、总投资约45亿元的登特菲口腔医疗产业园一期项目将按期竣工。 创业进入第五个年头,登特菲正在铆足马力——除了新产能进入加速释放期外,2023年公司在资本市场将连续完成 A轮 、 A+轮融资 ,为 IPO 蓄力。 登特菲是黄开先的 第四个创业项目 。 每一次他都在创业成功后急流勇退,探索下一个未知。不知,在登特菲实现 "全球口腔领域数字影像一体化解决方案知名企业" 的愿景后,黄开先会如何抉择? 勇开先河 黄开先和登特菲的故事,始于2019年。 当年5月,已在口腔数字化赛道取得巨大成功并实现财务自由的黄开先,毅然从深圳回到合肥,联合多家上市公司投资人创立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那一年,他只有32岁,第四次创业。 "我的梦想是用一个奇迹创造另一个奇迹,做行业的颠覆者。"黄开先胸怀抱负。 不熟悉他的人,或许以为他在空喊口号;但作为口腔数字影像领域的"超级IP",黄开先有放"狠话"的底气。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口腔行业精耕十年的黄开先,没有选择事半功倍的"复制"路径,而是挑战充满未知的"创造性破坏"。 这与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的理论不谋而合。他认为,创造性破坏是极其强大的变革发动机,它不仅能用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而且能开辟生产工艺深刻变革的通路。 年轻的黄开先能做到吗? 2022年10月20日,以"极智精准·云领未来"为主题的登特菲新品发布会召开,登特菲自主研发的多款革命性产品亮相,尤其是被誉为"下一代CBCT"的昆仑CBCT ,叠加集SAAS、SPD、CSSD于一体的FeeLin超级软件,结合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登特云(DentaCloud)+大数据,打造了多场景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口腔医院开启智慧医疗新篇章。 如何帮助传统诊所实现智慧升级?这是黄开先在创业初始阶段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患者的诉求就是诊所升级的空间,面对患者对舒适化诊疗体验诉求的不断提升,传统诊所如何更好地利用数字化方式,提高诊所医生的精准诊疗方式? 而这一次登特菲开创性搭建的"智慧终端+FeeLin超级软件+登特云数字大脑"全新数字化智慧诊所场景 ,从端到云构建了强大的智慧大脑中枢平台,依托AI技术、IOT物联网技术、云平台等,让数据在患者、医生、诊所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让患者就诊更舒适,医生临床更精准。 "通俗易懂地来说,就是用了登特菲的数字化智慧口腔诊所,患者的口腔影像、病灶、手术规划在云端都已经精准呈现,现实中的医生只需要完成最后一步。" 黄开先带领团队迈出的一小步,是中国医疗行业口腔垂直领域前进的一大步。 在业内人士看来,登特菲对行业的改变,至少囊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进一步提升口腔医院的管理效率。 过去,口腔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情况往往是延后的,很难实时知晓机构运营情况。而基于数字化系统的链接,可以实现诊所内运营情况的实时追踪。管理者等同于配备了一名私人助理,实时向其汇报最新进展。最终,它将带来管理流程的改善以及管理、运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其二,帮助口腔医生快速提升临床技能。 以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通过登特菲口腔数字化智慧系统,低年资医生也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并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为医生提供整套临床解决方案,除了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治患者,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医生提升临床技能、缩短学习周期,快速成为经验丰富的医生。 其三,满足患者诊疗舒适度提升的需求。 随着经济水平以及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患者对诊疗过程也更加注重,对无创、微痛诊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登特菲智能化设备在满足患者诊疗舒适度的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更好地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这一切,都源自黄开先对行业发展及技术迭代的超前预见。 数字技术正向各行各业展现巨大的价值,产业各方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口腔领域也不例外。但是,在行业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终端医疗机构来说,以往的口腔数字化方案更像是单点的、孤立的方案。而登特菲自主研发的口腔医疗设备及配套系统,构建了口腔数字化生态链,真正为口腔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数字解决方案。" 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年轻的 黄开先就做到了对整个行业的"颠覆"。 如今,在深入拓展布局"口腔数字化"的同时,登特菲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产学研实践,不断外扩业务范围——更宏观视野下的医疗数字化成为其新的探索目标。 创业基因 今年是黄开先的第三个本命年。 36年前的某个秋日,一个男婴在安徽省凤阳县刘府镇一个普通家庭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开先",希冀他能在往后的岁月里"一马当先"。或许从黄开先诞生那天起,他就被赋予"创业基因",并在此后伴随其一生。 黄开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在校期间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凭借广泛的人脉和丰富的管理经验,他先后创立"无疆传媒""天鹰清洗""聚梦网络" 。2010年8月,黄开先响应号召,成为合肥市蜀山区琥珀街道官亭路"大学生创业一条街"第一批创业者 。 这一年,距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还有四年。 在校期间,黄开先创立的公司渐渐步入正轨,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大学毕业后,他决定折返寻找"医学初心"。 2011年,黄开先加入合肥某上市公司,当时它还是单一业务的企业,医疗板块处于萌芽阶段。黄开先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一路成长为医疗事业部经理,更是将该公司口腔医疗业务带到国内第一梯队。 受此利好影响,该公司市值高峰时超过400亿元 。 站在山巅的黄开先再一次选择下山,怀着对妻子和不满一周岁孩子的愧疚,远赴深圳。 前两次功成身退很好理解,创业项目与初心不符。这一次,已经身处自己钟爱的医疗行业,为何还要放弃优渥的待遇和家庭的陪伴南下创业? "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是直到2012年,国产品牌数字化口腔影像设备还是荒漠,进口品牌牢牢占据中国市场的同时,其高昂的售价和技术壁垒也制约着中国口腔数字化的进程。所以,这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还有很大想象空间,而深圳又是新模式的萌芽地,能接触到更前沿的市场。第二 个方面其实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还年轻,应该去折腾。"黄开先接受《徽商》记者专访时称。 2015年12月,黄开先背起行囊,穿越寒冬,从合肥市高新区来到深圳市南山区,召集一帮穿着大裤衩、趿着人字拖的伙伴,在一间厂房内又一次开启创业历程。 三年半的时间,担任副总裁的黄开先,带领深圳市这家公司从30多人的规模发展成400多人、估值近30亿元的行业知名企业。 两家公司的创业经历,使黄开先在中国口腔数字化影像赛道取得的成就难有望其项背者。 在个人名声快速积累的同时,年薪高达七位数的黄开先也实现了财务自由。 如果故事到此结束,也不失为一桩美谈。但黄开先就是"与众不同",他又开始书写另一段更加精彩的故事。 出生于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凤阳,淬炼于中国改革开放策源地深圳,又回到中国过去十年发展最快城市之一的合肥,黄开先的"创业密码"一直在破译中。 "爱人和孩子都在合肥,两边飞,飞了好几年,事业又达到一定高度,就希望工作和家庭能两头兼顾。"黄开先的话语很朴实,但他没表达出来的另一层意思是,"创业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创业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 由于中国口腔数字化影像领域"超级IP"人设的加持,加之"风投之城"合肥创业土壤的持续培育,黄开先返乡创业一路"绿灯"。 2019年5月31日,合肥登特菲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 这一次,黄开先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号位"。 洞察时代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欧阳辉经常与EMBA同学们分享一个数学公式:R=f(α、β、ε) 。 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有三个因素。 α指个体能力,β指的是趋势,ε则是运气。 成功并不完全来自个体的能力和奋斗,企业家的成功和中国宏观经济息息相关,也就是β。 如果没有中国经济整体的高速发展,没有适合创业创新的 阶段和环境,能力再强也无法取得成功。 运气又指什么呢? 其实就是指创业者选择的行业和赛道。 可能同样阶段个体能力、大环境总体相似,但如果他们选择的行业在接下来的十几年甚至数十年脱颖而出、高速发展,那最终成果就会更加显著。 譬如说,20年前选择房地产或者互联网,那现在其所达到的成就和高度会是其他行业从业者难以企及的。 当然,即便一个企业家在前面20年、30年取得了成功,但后面的10年、20年、30年并不必然能够保持成功,因为前面提到的三个要素,只有个体能力是自我可控的,其他要素并不可控。 是以,没有企业家的时代,只有时代的企业家。 对此,黄开先深以为然。他将自己连续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归纳为"对时代的洞察" 。 首先,是对行业宏观环境和细分赛道的预判。黄开先深耕中国口腔数字化行业的这十年,也正是该领域高速发展的十年。但他的独到之处,在于对细分赛道的精准研判,将数字化设备搬上云端,从单一的数字化设备升级为系统化智慧解决方案,实现"口腔云上诊疗"。 "商业中最难的是在大宏观中找到细微切口,抓住一个点参透整盘棋。"时代洪流给予了你选择的启示,但具体哪条路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并非每个人都能嗅准。 其次,是组建团队的能力。 在黄开先看来,先要明确自己做什么事,做好顶层设计,再去搭建实现目标的队伍。"很多人创业是先看身边有什么样的人,再选择创业项目,这种方向很难持续成功"。 再有,就是善用资本力量撬动更多资源。 资本就像一枚棋子,企业家要有驾驭它的能力,用它找到入口,然后切入整个产业链。"资本的无序,是因为企业家忘了全局,忘记资本在不同阶段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论及对资本的驾驭,黄开先声称要感谢深圳几年的磨砺。由此,又引出合肥和深圳这两座城市赋予黄开先和登特菲的不同气质。 深圳和合肥都是有着梦想、理想并付诸实施的城市。这40年,尤其是近20年,两座城市都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经常被人称为"小渔村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实际上它发展的起点是宝安县,一个平平无奇的县城;合肥的起点也好不了多少,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它就成为安徽省会,但直到20年前它还被人视为一个"大县城"。 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认为,从合肥的做法中看到了当年深圳的影子。但从黄开先的经历窥探,合肥所做的可能不仅仅是"复制",更有融合与创新。 "深圳和合肥都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性城市,它们之间有共性,更有差异。深圳更多的是新模式、新技术以及资本的涌动,而合肥则聚集比较齐全的生产制造要素,政府对产业的引导扶持、营商环境,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有很多开创之举。 "在黄开先的战略擘画下,登特菲就是这样一个将深圳、合肥两座城市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企业。 说到合肥乃至安徽的营商环境,黄开先在与记者的对话中穿插了一段小故事。 创办登特菲之初,由于公司研发的很多产品都是填补国内和省内空白,黄开先担心在注册上遇到困难,于是他尝试着向有关部门提出一项关于医疗器械"优先注册权"的建议,没想到很快就获得响应,并促成了一个政策的落地。 在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护航下,登特菲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成立三年多以来斩获多项重量级殊荣,如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重点企业、2020年入选(第一批)安徽省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支持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 ,不一而足。黄开先本人更是在去年年底当选安徽广播电视台评选的"2022安徽年度经济人物"。 数不清的荣誉中,有一个黄开先尤为珍视。在他的办公室书架显眼处,摆着一只色彩明亮的独角兽 ,推门而入,一眼可见。 2021年11月26日,"2021中国隐形独角兽500强"榜单发布,成立仅两年半的登特菲入选。 "入选企业须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并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等关键维度。从隐形独角兽到独角兽,再到上市,这是很多新物种企业走过的成长之路。" 在黄开先眼里,隐形独角兽是新的企业物种,登特菲开辟的也是一个全新的赛道,"没有对手,也不怕被复制,成功如果可以被复制,那就不叫成功"。 经济学中有种观点认为,企业要保持稳定增长,必须要"业务三曲线"并重,第一曲线为成熟业务,第二曲线为成长业务,第三曲线为孵化业务。 黄开先早有准备。"第一曲线" 即围绕AI+云技术的口腔生态构建的CBCT口腔影像设备全球销售系统,已成为支持登特菲不断向前跨越的重要增长极;基于FeeLin超级软件和登特云平台搭建口腔互联网医院,打造中国版"肖普朗"口腔小镇连锁模式,五年内输出5000—10000家,登特菲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 ;在主业的基础上,凭借AR混合现实、双目追踪导航等技术方案,登特菲正绘出以X实验室构建机器人手术平台为核心增长推动点的"第三曲线" 。 如今,集一个中央研究院、一个云计算中心、一个高端装备医学研究中心、三个研发中心(合肥、深圳、苏州),在全国30多个省份、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布局,并于年初全资设立新加坡子公司的登特菲,有了更加长远的目标:2026年底"敲钟",成为营收百亿、市值千亿的"巨人"。 在创业这场马拉松中,最后往往拼的都是体力。距离36周岁尚有8个月、每天只睡5个小时仍精力充沛的黄开先,显然比他人更有优势。 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黄开先在采访临近结束时给出了答案:"在登特菲长大到不需要我进行太多思考和战略布局的时候,我想我还会选择另一个赛道,再创业。" "再创业" ——这个留着标准平头、肤色白净、蓄着山羊胡的年轻人,或许就是为了创造一个接一个奇迹而生。 原文刊载于《徽商》杂志2023年1月刊 文 | 吕珂 摄 | 李朦 制作 | 吕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