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多哈世锦赛场馆内座无虚席,好像很久都没这么热闹过了,原来是今天迎来了1500米田径赛的总决赛。 多哈世锦赛1500米现场 今天的总决赛可谓是神仙打架:其中 有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麦克劳菲,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冠军兼两届世锦赛冠军得主森特罗维茨, 还有很多来自各国的中短程长跑精英。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两位来自非洲肯尼亚原始部落的选手, 其中一位选手叫切鲁约特,据说场馆内有不少人是冲着他来的。 原始部落出身的切鲁约特 对比前面两位冠军的履历,他就显得非常黯淡无光, 因为他仅是两届非洲锦标赛的银牌得主,也没有拿过什么大赛金牌,只是阴差阳错之间就被派来了世锦赛。 但却没想到在比赛中上演了如此戏剧性的一幕,让场馆的国联协会、专业解说、同场竞技的对手们都目瞪口呆,不知所言。 至于有多戏剧性呢?来了解一下切鲁伊约特所来自的部落你就知道了。 01:肯尼亚以及它的原始部落"布须曼" 坐落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国土面积只有58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5000多万。由于热带季风气候等原因,国土18%为可耕地,其余的均为畜牧业用地。 肯尼亚不是很富裕,农业是支柱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高达30%。其次是旅游业,占比20%,最后才是工业。 肯尼亚 由于历史原因影响,肯尼亚总体仍存在债务沉重、基础设施陈旧、腐败严重、治安不良等问题。 尽管在如此的背景之下,肯尼亚的运动文化还是没有衰落,可能是黑人在田径运动上与生俱来的一些优势,肯尼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田径强国。 而运动员切鲁约特就来自于这样的国度,但他并非贵族出身,而是布须曼人,一个在肯尼亚和非洲南部均有分布的原始部落的原住民族。 布须曼人 据称,这个原住民族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 例如它们会打猎,但并不是用猎枪,而且全靠一双腿跑赢动物,把动物耗到筋疲力竭,然后再把它们带回部落。 有时候面对一些危险的猎物如猛兽,他们也要拼命地跑,否则不是猎物累死就是他们成为猎物的盘中餐。 狩猎 因而,如果跑得慢或者耐力不行的就打不到猎物,就得回去饿肚子,也就不好跟酋长交代,有时还要受酋长的处罚。 切鲁约特就是一个例子, 据说由于他在部落里跑的太慢打不到猎物,刚好肯尼亚体育组委会领导到部落招人参加世锦赛,切鲁约特就因跑太慢打不到猎被酋长"罚"去参赛了。 在布须曼,打不到猎就是"闲人",酋长可不养闲人,所以切鲁约特就被派去"应酬"了。万一跑赢了还能拿到一笔不多的救济金。 狩猎 由于他没什么比赛经验,酋长临行之前还叮嘱他说: 你把对手当做是猎物就行了,有人喊你停你就停,否则你就继续跑,像追猎物一样就好。要是你赢了第一名是有奖金的,回来分你三头牛,再给你分配一间大豪宅(茅草屋)。 就这样,小伙子从满地黄沙的非洲草原来到了橡胶跑道。 03:多哈世锦赛,切鲁约特神之发挥,成为首个接近世界纪录的选手 非洲部落猎人和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前者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只是在大草原追赶猎物的"原始部落"小伙,后者是身经百战、受过各种专业体能训练的运动员,按理说比赛肯定没有悬念,肯定是专业运动员胜出。 因为1500米中长距离跑,不仅考验实力,还考验跑法和战术。 而专业运动员清晰知道最科学的跑法、最省力的战略、最合理的战术,打败一个跑步小白还不简单? 这胜率已经无限接近100%了,可是结局却让几万观众沸腾,切鲁约特竟然"乱拳捶死一帮老师傅"。 视线拉回比赛现场:比赛开始, 第一圈400米,当大家都在跑内圈节省体力的时候,切鲁约特为了不被人群碰撞,就全速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作为经常追猎动物的猎人,这点体能和速度他还是有的。但在场很多人并不看好他,认为刚开始这么跑,后面肯定很快泄气落到末尾。 战术抢一 可没想到这一领先,反而给切鲁约特打了鸡血,让这家伙越跑越上头。当第一圈400米结束,他只用了54秒94,相当于普通人全力冲刺100米的速度在跑,这个速度已经让人望尘莫及了。 领先 第二圈,他还是不打算减速,丝毫不管对手是什么奥运冠军,更不管什么科学战略战术。 可能在他眼里下意识认为:别人跑得慢最多拿不到奖牌,而他跑得慢就是追不到猎物,或者被成为猎物的"猎物",所以第二圈,他还是全速冲刺再跑,不打算保存体力。 这让后面一众冠军都很无语,因为这明显已经不按套路出牌了,还把他们的节奏给带乱了, 如果不跟上就有可能错失第一,如果跟上切鲁约特的配速,就要把所有设计好的战术推翻了。 在选手们进退两难中,切鲁约特的第二圈结束了,用时为1分51秒69,相比第一圈没有慢多少,此刻他已经领先了对手将近20米。 第三圈1200米,他还是全力在冲,这时已经和第二名拉开了30米的距离。可能是想到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切鲁约特越跑越兴奋,脸上不仅没有痛苦,还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我猜或许是想到回到部落会有鲜花和掌声,指不定酋长还会给他额外赠送几头牛,还可以赢得部落姑娘的芳心吧! 冲刺 最后几百米,切鲁约特不仅没有泄气,反而还加速冲刺了,以第一名冲线,用时3分29秒27。 要知道1500米世界纪录是3分26秒,来自奎罗伊,20多年了还没有人能破, 稍微能接近一点、跑进3分30秒的选手一个都没有,而切鲁约特也只差了3秒多。 巨大优势过终点线 当初不被看好的切鲁约特,居然成为了打败众多夺冠热门的黑马, 据说那次比赛后,国际田联还专门为他把摄像机做成了羚羊的样子。 但这还是部落里跑的最慢的小伙,不知道如果是部落里的精英来参赛,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04:不要拿你的职业去挑战别人的生存方式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些田径冠军如果到原始部落里,可能连饭都不吃到。因而切鲁约特的故事,告诉我们: 不要拿你的职业去挑战别人的生存方式。 降维打击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如果在长期高压的训练下,就会让你不知不觉出类拔萃,最后成为比强者还强的强者。 其实原始部落的训练就是每天的追猎,这比专业训练还残忍、还残酷,在黄沙的草原,要光脚把猎物追到跑不动谈何容易。在这种长年累月的高压练习里,或许你某方面的技能,已经可以足以对别人进行降维打击了。 05:关于职业的一些思考 关于切鲁约特一些描述中可能有娱乐化的成分,实际上他应该还是经过了简单的训练和培训的, 只是出身来自原始部落而已,并不是没有经过任何指导的小白。不过玩笑归玩笑,切鲁约特的案例也让我获得了一些关于职业的思考: 1、日常工作中注意积累,不管结果如何,适当高压、高强度工作都可以在短期内增强自己的能力。 就像是切鲁约特虽然没有打到猎物,但长期的与猎物狂奔,就让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异于常人,不知不觉速度和耐力比专业的运动员还要略胜一筹。当放到外界对比的时候,就能降维打击了。 鲜明对比 2、一件事情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你对待它用什么态度和视角。 对于运动员来说,冠军是一种荣耀,跑得越快拿冠军几率越大,这是职业的视角;对切鲁约特这些人来说,他的出身、他的条件,使得跑的快成为了他们填饱肚子的方式,这是"生存"的视角。 职业视角中,跑得慢拿不到冠军可以继续冲刺,也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但在生存视角中,每一次跑步都是破釜沉舟的一场战斗,是关乎生死存亡的赛跑。 布须曼人故事的最后 切鲁约特还用这种不要命的跑法,再一次拿了第一名,只不过他稍微收敛了一下,没有一开始就冲在前面领跑,没当出头鸟的他可能是私下被酋长安排,逢场作了一下戏,最后才加速冲刺,让比赛更有悬念,也让参赛选手和观众更有体验感一些。 那一场比赛全场都为之欢呼鼓舞,但此后他就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了。可能相比冠军,解决好当下生活的问题才是更重要的。 生存 毕竟拿了第一名,在原始部落里,还不如多赢得几头牛,在这些部落里奖牌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他们不需要向世界证明他们有多强,当我们不需要为温饱过多忧愁的时候,他们还需要和"适者生存"的大自然较量,换句话说,他们的对手不是人类,而是物竞天择的大自然。